随着消费者对营养健康市场的日益关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多元化、细分化。
消费者对“健康”的理解持续碎片化,而这一变化的一大推动力是技术创新,许多网站、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平台使消费者能够进行自己的研究。有了这些知识,人们对创建个性化的健康饮食模式和饮食选择更有信心。
近日,美国New Nutrition Business发布的数据指出,植物基、情绪管理、益生菌、营养密度等关键趋势将成为2022年全球功能性食品饮料的内在驱动力。
1. 肉类VS 植物性食品
2021 年,美国肉类零食销售额增长19%,达到42 亿美元,反映出它们非常适合许多消费者的需求。肉类零食品牌The Old Wisconsin在2021年实现零售额1.65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24%。其重点是原产地、天然性和强大的消费者吸引力,每56克含有9克蛋白质和13克脂肪。相比之下,值得注意的是,同期植物性肉类(香肠、汉堡等)的销售额仅为10亿美元,增长率为10%。
2020-2021年美国肉类零食销售额(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IRI
制图:纸梯桥
肉类零食很成功,注重健康的消费者正在寻找美味、饱足、低碳水化合物、低/无糖、天然蛋白质含量高的零食。许多品牌已经在宣传其产品的可持续性(例如草饲),这可以帮助赢得更多消费者。
消费者对“对我有用的东西”的渴望使他们变得灵活且乐于创新。各个年龄段的女性,尤其是Z世代的女性消费者和年轻的千禧一代,都热衷于接受源自牛皮的“牛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女性必备的早餐元素,比如在早餐冰沙中添加胶原蛋白粉。雀巢进军胶原蛋白领域,收购美国“Vital Proteins”,并在欧洲和中国的大型在线零售渠道推出该产品。
2、产品形态创新
护肤是胶原蛋白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除了体重管理之外,人们想要的是看起来和感觉良好。
消费者希望在饮食中加入更多植物,因为它们具有强烈的健康光环,但也希望有更方便的形式。在过去的十年中,创意产品开发商和配料制造商设计了许多方法,使包装食品中的蔬菜比例变得更容易。
从小吃到面包、配菜和小餐。蔬菜也成功地成为淀粉类碳水化合物的健康替代品,并在超市中变得越来越常见,例如Target 的Good Gather 西葫芦螺丝意大利面、Caulipower 花椰菜披萨以及BirdsEye 西葫芦和豆类意大利面。产品标签上的“植物信息”赋予人们沉迷的权利,这是最有效的销售信息之一。
3、植物蛋白的悖论
目前,植物蛋白面临着一个悖论。消费者兴趣浓厚,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对于杏仁和开心果等易于理解、加工较少的产品。植物蛋白可以添加到面包产品中,例如卷饼和玉米饼。爱尔兰BFree 品牌每42 克包装提供12 克蛋白质。
但对于许多最终产品应用来说,存在技术和口味挑战,因此植物蛋白通常作为特殊成分的一部分提供,从而创建注重健康的消费者一直想要的复杂成分列表。清洁标签对面。
这一挑战在植物性肉类替代品领域尤为明显。这是一个利基市场,根据IRI 的数据,其规模只有10 亿美元,甚至比不上肉类零食等利基市场。 2021年的增长是10%,但按照这个速度,还需要10年才能对动物蛋白产生影响。
产品在味道、质地、营养和多功能性方面表现不佳,更不用说价格了。并非所有替代制造商都一帆风顺。 Beyond Meat占据23%的市场份额,是第二大品牌。损失时有发生。通过降价来增加销量,只会让其损失更大。
植物基产品的持续增长机会之一是粉末。它们方便、快捷、多功能且便携。对于许多人来说,粉末是一种以清洁、营养丰富的方式让更多植物进入生活的方法。千禧一代已经接受了它们,对于Z 世代来说,它们只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此外,美国的习惯正在被欧洲的年轻消费者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商店设有专门的植物粉专区。正如预期,植物粉业务正以每年8% 的速度稳步增长。
美国公司Mud Wtr 在粉体领域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研究。据了解,该公司将自己定位为咖啡的植物替代品,其产品成分包括冬虫夏草、猴头菇、灵芝、白桦茸和姜黄。
4.情绪和心理健康
十多年来,情绪和精神改善产品一直是主流企业研发的重点,消费者兴趣较高。问题在于,大量初创企业和挑战者品牌未能作为利基企业进行尝试或生存。原因很简单,很多产品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他们能感受到的好处,或者至少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感受到变化。
大量带有炫酷品牌、有趣成分和社交媒体活动的情绪和精神产品。但大多数都因缺乏科学依据而失败。对于以科学为基础的公司来说,这些挑战也是机遇。
5、益生菌的市场机会
大量科学研究发现,益生菌在情感和心理应用方面具有潜力。部分原因是社会和主流媒体正在讨论肠道与大脑的联系,因此存在消费者基础。益生菌在情感和思维上的应用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比较可信的,一些主流品牌已经开始向消费者传达这种联系,比如Lifeway Kefir。这是一个新兴领域,需要长期关注才能取得成功。
目前,消费者对益生菌产品的选择供大于求。无论是将益生菌成分还是成品消费品商业化,营销创造力现在比科学更重要。益生菌公司要想成功,就必须成为消费者、营销和科学数据的说服者。
英国益生菌品牌Symprove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Symprove 开发了一种含有四种益生菌的液体食品补充剂。它与伦敦国王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合作进行广泛的数据试验,证明其产品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在不允许做出任何健康声称的市场中,该公司的成功可以直接归因于该品牌专注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模式,这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消费者沟通并获得消费者的反馈。目前,中国市场上不少新健康消费品牌都在遵循DTC模式,直接从消费者层面进行产品设计和迭代。
与Symprove相比,新西兰公司Blis Technologies长期以来一直在进行益生菌科学商业化的研究案例。但在该公司扭亏为盈之前,销售额已经低迷了15 年。它采取了成为市场、消费者、科学数据专家的战略,并像Symprove 一样,专注于发展强大的D2C 业务。
就益生菌成分而言,市场的未来可能掌握在拥有经过科学验证的菌株和广泛销售网络的公司手中。益生菌的前景是光明的,但竞争也很激烈。消费者有如此多的选择,要想获得成功,他们需要比以往更具创造力。
6. 营养密度变得流行
营养密度的概念在营养界已经存在了20多年,但在过去的两三年里,营养密度的概念迅速发展,营养密度一词已被美国膳食指南采用。
营养密度正在成为一个营销术语。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该术语的部分吸引力在于,无论是在监管中还是在消费者心目中,都没有单一的定义。就企业战略而言,它可以与可持续性(例如土壤健康和再生农业)、生物利用度以及科学和消费者对超加工食品日益增长的担忧等重要问题联系起来。
每个人都喜欢讨论消费趋势,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但你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其次,产品是否具有良好的口感和质感是市场化成功的关键因素。最后,在获得可观利润的前提下,企业需要对产品的科研和开发进行长期投入。这些因素将成为适应消费趋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