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加工是婴幼儿辅食行业的普遍现象。对于企业来说,OEM加工相对划算,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很多企业因来料加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幼儿加工补充食品的情况很常见。未来监管部门是否会对这种行为做出监管?
01
来料加工现象普遍
代工加工的现象在食品行业一直存在,而在儿童辅助零食领域,这种现象还相当突出。例如宝宝安娜雷、宝力辰等品牌就拥有多个OEM工厂。
母婴时报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宝宝产系列产品的加工企业有数十家,分布在福建、安徽、邯郸、舟山、淮北、吉林等地区。
具体来说,宝贝颂的儿童芝麻海苔肉松由福建叶家吉保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加工,鳕鱼泡芙由安徽马佩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加工,果蔬包子和奶味包子由安徽马佩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儿童休闲奶酪脆片由舟山海芝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出牙儿童草莓饼干由同成(福建)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原味年糕由淮北欣然食品有限公司加工,鲜虾片由延边森林山食品有限公司和龙分公司加工,淡虾皮由舟山贪吃小厨加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宝力臣的OEM案例也不少。其中,婴儿年糕由信阳瑞和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益生菌酸奶溶豆、婴儿手指饼干棒由山东地乐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小小波波秋包子由湖南加工。童家乐食品有限公司、曲奇酸奶圈均由江门市新乐贝食品有限公司加工.
通过母婴时代查询,宝丽臣辅食产品在河南、山东、湖南、广东等地加工。
这种现象在辅食行业并不少见,也反映出一些辅食企业的加工现象尤为严重。加工工厂分布在全国各地,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02
OEM是一把双刃剑
合同加工存在风险。虽然可以节省不少成本,但也把公司的命运押在了工厂的成本上。
例如,包里陈面的生产企业是上海晶源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晶源食品有限公司虽然拥有辅食产品生产资质,但也被上海市禁止采购或使用食品原料和原料。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受到市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
另一家企业青岛君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利麦牌牛肉蔬菜蛋花面被检出钠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不符合产品标注值。包装标签。经查,该公司生产的多批次婴幼儿辅食、儿童食品因钠含量不低于产品标签标注值的80%,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公司受委托生产原味钙铁锌面、黑米核桃燕麦面、比图牌鳕鱼莲子面、太平谷牌原味营养小面、太平谷牌原味营养面条。
经调查不合格原因后,该公司承认原材料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宝丽臣罐头补充剂也被查出不合格。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去年发布的《关于五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报》中,湖北省武汉市宝丽臣食品有限公司经营的天猫宝丽臣旗舰店,“泡泡”浙江皇灿果蔬有限公司生产的“苹果橙汁”被抽查不合格。
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婴幼儿辅食代工存在一定的风险。毕竟生产链无法完全控制,产品质量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整个产业链不在自身控制范围内,整体质量内控体系和各个环节肯定会存在风险和潜在质量问题。因此,也建议国家加强对辅食产品的监管,将其纳入与婴儿奶粉同等级别的监管。
03
辅食行业OEM尚无明确规定
标准政策是如何制定的?与婴幼儿配方奶粉相比,婴幼儿辅食行业发展相对较晚,因此目前相关政策还不是很完善。
目前,幼儿食品主要是婴儿配方奶粉和辅食。婴儿配方奶粉有明确的规定。除了《GB 10765-2010婴幼儿配方食品》等严格标准外,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发布了《关于禁止调试、贴牌、包装》《关于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公告》 《其他方法生产的奶粉》明确禁止委托、贴牌生产等方式生产。
但对于幼儿的辅食和零食,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仅《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规定,委托加工、委托加工产品,受托企业应当取得委托加工产品相应的生产许可证。
企业应当在产品或者其包装、说明书上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地址,以及委托企业的名称、地址、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受托公司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04
业内人士解读OEM
确实,婴幼儿辅食企业建立上游工厂会消耗大量资金。很多企业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很难支撑工厂的消费。
另一方面,申请生产许可证难度较大。朱丹蓬告诉母婴时报,婴幼儿辅食市场的贴牌率之所以比较高,是因为婴幼儿辅食的生产许可证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是强制性的证书,而且证书比较难拿到。因此,很多企业都会选择OEM的方式来避免无证经营或者无证生产。这也是婴幼儿辅食企业选择OEM加工的核心原因。
代工现象不仅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而且对整个辅食市场的发展也非常不利。独立乳制品行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从宏观产业经济角度看,整个行业已经陷入低科技水平。市场上产品泛滥,造成资源浪费。目前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必须消耗。另外,这种OEM发展趋势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尤其是在三四线有一定的市场基础。
他认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很少,整个辅食市场需要的是创新。国家“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加强企业创新,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目前,我们希望国家能够通过技术标准设定一定的门槛来规范辅食市场,同时淘汰大量产能,从而引导产能走向技术研发和高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