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食品行业同质化严重,亟待创新。
我们应该如何创新?
当前的婴儿食品市场竞争激烈,即将陷入价格战。主要原因是产品缺乏创新,各品牌品类雷同,没有给消费者留下特殊的品牌印记。
因此,近两个月来,一级市场开始对婴幼儿食品赛道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
但巨大的机遇依然是企业家继续研发婴儿食品的巨大动力。
按年龄划分,婴儿是指0-3岁阶段,儿童是指3-14岁阶段。在14年的用户生命周期中,英石集团研究中心整理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儿童消费市场规模达到近4.5万亿元。
婴童消费中,用品主要包括食品、日用品、玩具等细分领域。从各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来看,婴幼儿食品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由于刚性需求特征,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婴幼儿食品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类:配方奶粉、干制婴儿食品和其他婴儿预制食品。 2015年,国内婴幼儿食品市场规模达1334.9亿元,同比增长16.1%。 2018年,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221.2亿元。据《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零食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6000亿。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增速更加明显的市场。儿童研究院俱乐部此前与业内人士沟通时表示,2019年之前,婴童食品仍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到了2019年中期,增速突然起飞,保守估计增速在50%+。
01同质化严重,三类玩家争抢食物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婴幼儿食品赛道目前呈现出三大类型的玩家角逐中原:
1)传统食品行业迎来新生命
零食行业的BAT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良品铺子”、“百草味”、“三只松鼠”于2020年5月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儿童食品品牌。
除了BAT零食之外,还有旺旺集团、娃哈哈,甚至宝贝金水等品牌也在儿童食品饮料领域发力。还有双汇儿童鳕鱼肠、徐福记儿童饼干等跨境强盗。
2)新兴玩家
这新一代的球员也很不寻常。从诞生之日起,各有各的掘金新蓝海王牌,赢得年轻父母的青睐。
例如,创建新品类:胚芽米、婴儿面条、婴儿油、婴儿海鲜、婴儿牛排、婴儿咖喱、婴儿调味料等。
几乎每个新品牌都是从一个关键品类出发,以获得用户支持。
3)新老外援
由于中国父母对孩子进口的东西一向持谨慎态度,国外品牌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奶粉就更不用说了,亨氏、嘉宝、小皮等品牌早已占据各个细分品类的销量榜。
如今,除了这些老品牌外,还出现了新的外资品牌:爷爷农场、喜宝、Ella Kitchen等新品牌。
02在三个方面努力创新
上一篇文章讲述了群雄逐鹿下婴幼儿食品市场的快速增长。我们看到了增长,我们看到了市场,但我们也看到了创新的不足和巨大的空间。
儿科研究所俱乐部认为,新创业者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考虑创新:
1)品类创新
开发目前不存在的类别。
例如,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家长通常会选择面条、米粥、米粉等主食。不过,由于宝宝吃得很少,一般都是用水煮面,不会考虑花几个小时熬鸡汤来做汤底。
2)烹饪方法的创新
烹饪方法的创新,简单来说,就是改变目前婴儿餐烹饪耗时费力的做法。可以让家长更轻松、更省时,同时也能给孩子更多的营养和美味。
目前这样的新趋势参与者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快餐主食、快餐蔬菜、肉制品等领域。随着成年人的熟食消费习惯和技术的成熟,创业者可以考虑介入。
3)新技术创新
食品创新离不开科技。将当前成熟的技术应用到食品制造中,一定会给您创造更多创新产品的机会。
比如前面提到的冻干汤底。虽然冷冻干燥技术并不是一项新技术,但-35的急速冷冻技术不仅可以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还可以防止营养成分的流失。之后通过干粉质地保存,可以延长保质期,降低储存难度。同时,食物还原也比较简单,只需要一碗热水即可。
除了冷冻干燥技术外,还有纯化技术、研磨技术等。
创业者或许能够在新技术中找到自己的有竞争力的产品。
总之,食品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任何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就离不开创新。
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以及多地自身激励政策的制定,面对巨大的市场,创业者的机会还是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