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含糖饮料管控工作要求,增强居民对含糖饮料过量摄入健康危害的认识,上海市就《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签》制作样式及设置规范公开征求意见10月8日。(征求意见稿)”。
简单来说,上海即将试行“食品分级”。现在让我们看看消费者对于这种分级是否有更多的看法。
说起食品分级(Nutri-Score),就不能回避新加坡去年实施的新饮料标签分级规定。虽然去年才实施,但新加坡已经试点了一段时间。许多国家甚至比新加坡更早制定食品分类。不同国家以不同判断标准分级的标签正在帮助消费者快速做出选择。这些标签的存在不仅影响品牌产品的销售,也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品方式。
上海的食品分级到底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已经实施的食品分类有何不同?新加坡的食品分类对产品有何影响?我们将在这篇文章中统一大家的疑惑。
红色、橙色和绿色标签使购买决策更加简单
虽然上海假期后才公开征求意见,但该标识早在8月中旬就开始试用。全市8个区150余家含糖饮料销售场所的试点,也让我们离上海的食品分级更近了。
红色、橙色和绿色,目前不属于消费者推荐
红、橙、绿三色标签就像生活中的红绿灯,——。红灯禁止通行,黄灯警告,绿灯允许通行。虽然交通灯中的黄色改为标签上的橙色,但上海试行的含糖饮料健康警示标志的三种颜色在标志设计上与交通灯非常相似。
从标签上的文字插图来看,红色标签字符的双手交叉更容易表示拒绝和禁止;橙色标签中一只手垂直指向另一只手手掌的手势更可能表示暂停,这也是体育比赛中常见的暂停手势。像这样的绿色标签是普遍接受的。这个手势表达了认可和赞扬。
红色、橙色和绿色健康警示标志
图片来源:上海市卫健委
仅从颜色来看,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含糖饮料的健康警示标志是根据颜色来分级的。红色代表含糖量高,不建议过量摄入,橙色代表含糖量适中,需要谨慎选择,绿色代表含糖饮料含糖量适中,需要谨慎选择。由于含糖量低,建议饮用。
但从目前的试点场景来看,上海的食品分类并不是这样的。
由于这些标签大多以超市促销标语的形式存在,更多的是一种消费理念的倡导,鼓励消费者少喝含糖饮料,通过食品标签促使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这与去年新加坡将饮料评级直接印在含糖饮料瓶上有很大不同。
虽然标签设计看起来像是食品分类,但目前的试用场景更多的是一种促销提醒。公众咨询中对标识放置规范的描述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些标志应放置在超市货架、含糖饮料促销柜台、冰箱自动售货机、奶茶店菜单、咖啡店点餐柜台上。优越的……
当这个三色标签不是为每种饮料定制,而是由整个含糖饮料领域共同拥有时,红、橙、绿标签更像是消费者的倡议,而不是消费者的建议。
上海超市试行红橙绿健康提示
该标志不仅用于超市,也用于咖啡、奶茶店。
线下超市和便利店是目前健康提示标识可见的应用案例,但在整个标识应用场景中,超市和便利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新加坡继去年正式实施食品分类后,今年表示还将把现制果汁饮料纳入分类范围。上海的健康标签制度在采用前考虑了奶茶店、咖啡店、餐馆、自助鲜榨果汁机等含糖饮料的生产场所。
征求意见通知中,要求此类现成含糖饮料的经营场所在点餐柜台和售卖机上安装两个含糖饮料健康警示标志,即“长期过量摄入添加糖”健康警示标志(红色标志) “ )”及“每日添加糖摄入量限制提醒标记(橙色标记)”,提醒用户尽量合理饮用含糖饮料。
除了咖啡店、奶茶店外,网上含糖饮料销售场所也需要贴电子标识,电子菜单的显着位置需要贴三个健康标识。这项规定是否会对销售含糖饮料的电商渠道产生影响,取决于下一步的适用和实施。
上海嘉定一家试点超市悬挂含糖健康警示牌
图片来源:上海嘉定
在食品和饮料标签上,评级不仅仅涉及“糖”
上海健康提示标识刚刚推出,尚处于试点阶段。未来会如何演变,是否会推广到全国,都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新加坡的食品和饮料分类已于去年正式投入使用。特定饮料需要贴上自己的分类标签。这些标签已经对不同评级的产品的销售产生了影响。
虽然上海的红橙绿标签还处于试行阶段,但我们可以先看看新加坡的食品标签制度,了解不同国家对食品分级的态度。
ABCD四大类,重点关注糖、代糖和饱和脂肪
新加坡食品分级将于2022年12月30日起实施,根据糖含量和饱和脂肪含量,将新加坡零售市场的预包装饮料分为A、B、C、D四个级别。
新加坡的饮料分级标准
图片来源:FoodPartners.com
其中,A级和B级饮料的糖含量和饱和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而C级和D级饮料的糖含量和饱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 —— 每100毫升饮料含糖量超过5克。饱和脂肪超过1.2克的饮料被列为C类,糖分超过10克、饱和脂肪超过2.8克的饮料被列为D类。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的食品分类不仅关注每100毫升饮料的糖含量,还关注饱和脂肪含量以及是否使用非糖替代品。在此判断标准下,标榜零糖但使用代糖的元气森林获得了B级评级,而东方叶等无糖茶则获得了A级评级。
新加坡的饮料分级标准
图片来源:网易创意/数读
看起来关注的领域比较全面,但这个判断标准仍然存在“意外伤害”的情况。牛奶等健康饮料已成为该标签的受害者。以巴氏杀菌牛奶为例。它既含有乳糖(碳水化合物)又含有饱和脂肪,而且两者的含量都不低。根据新加坡的分级标准,巴氏杀菌奶可能会获得C级甚至D级。评价,但不能认为是不健康。
仅仅考虑代糖和饱和脂肪的标准确实比单纯看糖含量更有依据,对顾客来说也是一个低门槛的判断标准。分级标准正式实施后,ABCD四个等级的饮料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ABCD 四级标签将贴在瓶子上
图片来源:FoodPartners.com
新加坡的饮料分级标准也有“漏网之鱼”。 20C 时酒精含量超过0.5%(v/v)的饮料、新鲜制作的手工饮料以及特殊用途食品不包括在评级中。其中,特殊用途婴儿配方奶粉和糖尿病患者食品未纳入确定范围,但鲜制手工饮品则被省略,也是合理的。因此,今年关于将咖啡、豆奶、奶茶等现成饮料引入分级制度的讨论较多。
与上海的宣传口号相比,新加坡的食品分类更像是一种明确的消费建议,让消费者尽可能选择低糖、低脂的健康饮料。
新加坡“健康选择”标志影响80%消费者
在分级之前,新加坡已经使用了25 年的识别标志,以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1998年,新加坡健康促进局推出了“健康选择”,有明确的营养标准。品牌、餐厅、小商贩在固定产品菜品符合标准后,可以使用这个标志来吸引消费者。 2015年,新加坡升级了现有的“健康选择”标签。该标签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健康饮食意识,也成为许多品牌宣传健康的重要工具。
更健康的标签
图片来源:食品光谱
2016年,新加坡卫生部长徐方达表示,市场上70个食品类别的2500种产品已获得更健康的标签。健康促进委员会已与约240家超市合作,提供这些低糖、低盐或低饱和脂肪的产品。的健康食品。市场调查显示,90%的消费者认为有标签的产品是更健康的选择,80%的人在购买食品时会参考更健康的标签。 [1]
可口可乐的低糖和无糖产品于2017年获得了健康选择标签,这是该品牌向市场证明无糖可乐更健康的证据之一。
元气森林走出国门,顺利通过新加坡健康促进局(HPB)认证。获得健康选择标签认证成为出海的有力工具,让新加坡消费者更快地接受这种新饮品。
无论是分类还是健康优选标签,这都是新加坡向糖尿病宣战的一种手段。为了让消费者选择更健康、低糖的产品,新加坡政府正在努力引导。
反对者:瑞士可能拒绝食品分类
但食品分级就一定好吗?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引入食品分类时,许多欧洲国家选择亲自出面唱反调。德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士、荷兰和卢森堡比新加坡更早使用食品分类,但其中一些国家希望改变自己的方式,重新评估食品分类的必要性。
今年的议会倡议可能使瑞士成为欧洲第一个改变食品分类方针并禁止包装标签的国家。瑞士国务委员会批准了科学、教育和文化委员会的一项动议,要求代表们考虑食品分类的潜在负面后果。由于健康饮食需要广泛的饮食方法,因此您不能依赖单一食品包装的分数。 [2]
意大利一直走在欧洲反对实行食品分类的前列,罗马尼亚政府也反对食品分类。欧洲的这些不同声音完全是由于食品分类判断维度的缺陷造成的。该分类系统没有考虑食品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同时,将所有食物纳入同一个系统很容易造成意外损坏。例如,新加坡的评级系统意外损坏了牛奶。
耶鲁大学教授塔索斯基里亚基德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橄榄油为例,它有其独特的特点。植物油的特殊标签可以帮助消费者在油品中进行选择。但如果采用统一的食品分类, “他们必须将橄榄油和饮料进行比较。如果不了解橄榄油的消费者接触到食品级标签,他们可能会认为苏打饮料比橄榄油更健康。”
2017年,法国政府将这一分级标签贴在食品包装上,得到了欧盟委员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因为它确实简化了营养评级体系,展示了食品的整体营养价值,帮助消费者获得营养价值。门槛较低。做出决定。
但这也不是100% 正确的解决方案。只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不需要阅读成分标签的食品分类标签是他们选择健康食品的更直观的解决方案。
食品分类对行业有何影响?
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能看懂标签上的营养信息,但几乎所有消费者都能知道,在ABCD评级中,A优于C。当食品标有红色、橙色、绿色健康警示标签时,也应使用绿色。比红色好。对于消费者来说,分级食品标签是一种足够直观的展示,可以让他们在想要选择健康食品时快速做出判断。
即使是对健康食品毫无概念的消费者,当看到新加坡含糖饮料标签上有一个红色的D时,会不会有点犹豫呢?
新加坡的案例告诉我们,会的。
红色预警来了,高糖食品难卖了吗?
新加坡食品分级最有趣的就是政府对不同等级饮料的“区别对待”。
尽管新加坡所有零售饮料均须声明产品总糖含量,但四项评级在是否显示评级标准方面存在差距。 A级和B级的饮料比较健康,因此这两种饮料可以选择自愿显示评级标识,但C级和D级的产品则需要显示评级结果。
换句话说,你在新加坡看到的大部分没有评级的饮料都是健康的,而你看到的C级和D级的饮料则是政府部门希望你慎重考虑的饮料。即使是D 级饮料也被禁止做广告。 —— 新加坡所有媒体平台将不再为D级食品和饮料做广告。由此,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止高糖饮料广告的国家。
分级系统上线前后两个版本的产品样例展示
图片来源:国际行为营养与体育活动杂志
在这种情况下,D级就成为了品牌最避免的存在。且不说被评为D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单单说没有办法进行广告营销,就会极大影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杜克大学的研究测试发现,分级系统鼓励消费者购买含糖量较低的饮料。他们的研究发现,分级标签试验后,消费者购买的每份饮料的含糖量减少了1.51克。 [3]
当顾客开始主动选择A级和B级低糖饮料时,C级和D级饮料成为首当其冲的食品分级变化产品。
健康品牌收获红利,高糖食品少了
食品分级正式实施前后,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调整产品的糖含量,以取得更高的评级。
卫生部表示,消费者购买低糖和饱和脂肪含量饮料的比例从2017年的37%增加到2021年的71%。预包装饮料的中位糖含量也从2017年的7.1%下降到2021年的4.6%。 2021年。2017年,市场上只有1/3的产品可以被评为A或B级,但到2021年,2/3的饮料已被评为A或B级。 [4]
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向A级、B级评价靠拢。越来越多的低糖健康食品出现,这也是各国政府推行食品分类制度的目标。
新加坡卫生局局长徐永刚在分享“健康选择”标志时表示:“食品制造商不断推出新产品来迎合消费者口味,我们帮助人们改变口味。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公众接受更健康的食品随着受欢迎程度的提高,食品制造商可以利用这种情况推出更多类似的食品。”
最终目标是让消费者选择更健康的品牌,品牌在开发新产品时会更加注重糖含量等健康评估因素。
无论是食品饮料分类,还是政府部门采取行动选择更健康的产品,归根结底我们还是希望消费者吃得健康。
参考来源:
[1]联合早报,80%的中国人购买食品时会关注更健康的标签,2016年4月14日,联合早报
[2] Paolo DeAndreis,瑞士立法将禁止营养评分,2023年6月20日, Olive Oil Times
[3]Soye Shin、Jyotika Puri Eric Finkelstein 一项随机试验,旨在评估新加坡即将推出的Nutri 级包装正面饮料标签对食品和饮料购买的影响,2023 年2 月15 日,《国际行为营养与身体活动杂志》
[4] Clara Chong,随着强制营养级标志于2022 年12 月29 日星期五生效,更多人购买更健康的饮料,海峡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