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酪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8年我国奶酪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数据显示,与成熟国家相比,美国、欧洲人均奶酪消费量超过10公斤,韩国2.2公斤,日本2.2公斤。 1.8公斤。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仍然较低。与饮食习惯相似的日本、韩国相比,仍有10倍左右的改进空间。增量成为当前我国奶酪产业扩张的核心动力。
凯度研究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我国奶酪市场渗透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此外,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奶酪在各地区的渗透率也在快速提高。到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奶酪渗透率已提升至38.0%,其次是省会城市,奶酪渗透率达到30.6%。
随着奶酪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奶酪为食品原料的创新品类也在市场上不断涌现。我国奶酪销售主要由餐饮带动。 2020年,我国餐饮奶酪销量15.56万吨,零售奶酪销量达到8.16万吨。餐饮销售额将接近零售额的两倍。 2022年,餐饮奶酪销量将达到16.32万吨,零售奶酪销量将达到8.61万吨。
宏
国际方面: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全球奶酪产量和消费量保持稳定增长。产量从2014年的1873.3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2185.7万吨,全球奶酪消费量从2014年的1805.1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2108.6万吨。
在乳制品工业发达国家,奶酪是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品种丰富多样,占乳制品消费总量的60%。日本和韩国的奶酪消费比例分别达到20%和47%。但在我国,这一比例还不到5%。
可见,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奶酪消费量非常大。但我国奶酪消费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潜力巨大。
在我国,奶酪市场是一个新兴的消费领域,整个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大量的消费者教育。 BC端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竞争尚未激烈。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国外奶酪产品主要来自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奶酪消费发达地区。
一类是从国外直接进口,主要通过国内经销商分销,如Fonterra、Lactalis、Arla Foods等。
另一种是中国企业利用国外工厂进行贴牌生产,比如高夫的SUKI系列产品。
此外,还有国外企业直接在我国设厂生产。代表的是Savencia集团旗下的Begifu品牌产品,这是国外品牌的本土化开发。
近年来,我国奶酪行业消费能力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86%。近年来,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市场增速放缓,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奶酪在我国的应用主要分为两部分:餐饮消费包括烘焙和终端消费(如商场、超市),而餐饮消费的应用主要是西式菜肴调味料、西式菜肴的生产。快餐和甜点蛋糕。
目前,奶酪占食品和饮料消费量的77%。奶酪的终端消费包括直接食用产品和儿童辅食产品零售渠道。终端消费量占奶酪总消费量的比例不足30%。主要是针对习惯西式饮食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奶酪加工食品,产品本土化还不够。新品不多。
博士策略咨询发布《从百亿到千亿,奶酪搅动我国乳业市场—— 2022年我国奶酪市场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奶酪市场将迎来十多年快速增长后的首个拐点,年增长率将首次降至个位数。
尽管短期波动,但长期增长趋势没有改变。预计2035年我国奶酪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乳制品的升级换代和奶酪含量的进一步提高。
资本:2022年初,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通过旗下三峡长青参与了奶酪博士新一轮战略融资,并成为后者股东之一。
在许鑫之前,元气森林创始人旗下的挑战者资本、红杉我国等机构已经坐上了芝士博士的桌子。高瓴资本和经纬中国投资了儿童奶酪品牌妙飞。红杉资本、高瓴资本投资的君乐宝、美团龙住、KKR、德宏资本支持的领养牛也加入了奶酪大战。
外资也没有闲着。今年7月,法国奶酪生产商BEL集团收购了山东君君奶酪有限公司70%的股权。君君奶酪除了自有“芝士坊”品牌外,还为全国60多个品牌提供奶酪代工业务。国家。
2018年以来,老牌国企蒙牛、伊利、三元等国内乳制品企业动作频频,纷纷成立奶酪业务相关部门。新品牌妙飞、思客奇也获得融资。
品牌方面: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与“奶酪”相关的企业超过2000家。除了麦可兰、贝吉夫等知名品牌外,还有伊利、蒙牛、光明等乳业巨头,以及芝士博士、卡斯等新兴品牌。
伊利、光明、三元、君乐宝、熊猫乳业等乳制品企业均有奶酪业务布局。
2022年上半年,伊利奶酪业务增长超过40%,市场零售份额提升近4个百分点,位居行业第二。在8月31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伊利提出了“成为奶酪第一品牌”的目标。
此外,均瑶健康、伊利、君乐宝、领养一头牛、良品铺子、夏洛克、淘吉、妙奇等品牌也推出了常温芝士棒产品。不过,相比竞争对手众多的低温芝士棒市场,目前常温赛道上的品牌并不多。
但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外资品牌相对而言占据上风。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方面,我国奶酪的国产化进程缓慢,长期以来一直是发展缓慢的小众消费品。另一方面,海外品牌在技术、资金、品牌等领域积累的优势,也使得国产奶酪市场前十的位置长期被海外品牌占据。
领袖“妙克兰多”
2022年上半年,妙可兰多奶酪板块收入增长34.11%,伊利奶酪业务增长超40%,蒙牛开发多种休闲产品,熊猫乳业B面奶酪业务翻倍。
Mioclando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原味奶酪和加工奶酪生产技术的企业之一。蒙牛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30%股份。蒙牛计划进一步增持股份至35%。
Mioclando目前拥有三大业务:奶酪业务、液态奶业务和贸易业务。业务结构上,公司继续坚定实施“聚焦奶酪”的总体战略。 2022年前三季度,奶酪业务实现营收29.59亿元,同比增长29.66%。该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也提高了4.77%。个百分点至77.46%。
仅2022年上半年,妙克兰多营收25.94亿元,同比增长25.48%,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18.03%,奶酪市场份额达到35.5%,奶酪棒市场占有率超过40%,位居行业第一。
作为米欧兰多的股东,蒙牛奶酪业务与米欧兰多合作开发儿童奶酪棒、零食、家庭黄油等零售产品,拓展餐饮渠道。
在刚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苗克兰朵提到,常温品类通过渠道拓展和场景突破,实现了良好的增长,迅速成为公司即食营养品的第二增长极奶酪系列。芝士牛系列的推出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并带动公司核心芝士棒系列继续保持领先,市场份额超过40%。
2022年,Miolando将继续占据奶酪行业第一的市场份额第一名。 Mioclando Chaixu 也被称为“奶酪女王”。
第三季度,为了进一步丰富奶酪产品布局,妙可兰朵也动作频出。公司借助“上海全球新品上市季”平台,推出常温新品——钙多多奶酪棒。同时,公司今年的餐饮奶酪片和马苏里拉产品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奶酪棒产品也已推出。此外,公司与爱多多联合推出奶酪星球中秋礼盒,以及联合新品Cheese Crunch,不断丰富产品矩阵。
从行业结构来看,据Euromonitor最新统计,2022年我国奶酪零售市场品牌市场份额中,Miolando以30.0%排名第一,较去年提升1.8个百分点。前五名品牌市场份额合计已超过五年内持续增长至64.6%,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不过,从销售费用占税前利润的比例来看,虽然2019年后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但截至2022年一季度该比例仍高达293%。因此,说是可以理解的。苗可兰在营销上花了更多的钱。
与此同时,缪克兰朵库存指标也开始显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信号。 2021年库存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94%,库存占总资产的比重较2020年大幅提升3-4个百分点。
因此,市场会担心Miolando疯狂烧钱的营销、品类单一,以及在边际效益下降的情况下是否还能持续。
剧透“熊猫”
奶酪产业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未来将继续保持高度繁荣。国内众多乳制品生产企业都非常重视奶酪市场。各种奶酪制品已成为乳制品中的重要类别。熊猫乳业以炼乳起家,创立了奶酪产业。奶油等特色乳制品为核心业务。
8月26日,熊猫乳业(300898)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78亿元,同比下降3.10%,净利润2278.44万元,同比下降3.78亿元。下降37.28%。公司奶油、奶酪等乳制品业务仍处于追赶加速阶段,有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近年来,公司在植物性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相关多元化业务领域不断做深、做深、做强、做专。主要产品有“熊猫”牌系列预制甜炼乳、全脂甜炼乳、预制淡奶。炼乳、全脂淡奶、甜奶酱、马苏里拉奶酪、奶酪棒、奶油等。
作为浓缩乳制品领域的领先企业,熊猫乳业通过积极、灵活、差异化的战略,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公司在奶酪领域早已布局,推出了奶酪棒、苏打奶酪、奶油奶酪、马苏里拉奶酪等系列产品,并加大了新产品、新包装的研发和投入,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公司以研发为基础,积极布局潮流产品,先后推出马苏里拉奶酪、儿童奶酪棒系列。炼乳方面,也顺应低糖饮食趋势,将低蔗糖甜炼乳应用到奶茶领域,以取代植脂末。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不断探索和布局,熊猫乳业的奶酪业务正在稳步发展。目前已投资建设奶酪奶油生产线,并创新研发推出多种常温奶酪产品。
近期还投资数千万美元入股新兴企业“游仙工场”。基于拓展衍生奶酪品类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乳制品销售环节,打造乳制品品牌全覆盖,提前抢占奶酪休闲市场。
目前,熊猫乳业已形成“炼乳为主,奶油、奶酪、植物为第二增长曲线”的四品类矩阵。拥有炼乳系列、淡奶系列、奶酪系列、奶酪酸奶、椰奶系列、椰奶饮料等系列产品。
此外,公司投资数千万元成立新兴企业优鲜工坊,扩大衍生奶酪品类需求,提前抢占奶酪零食市场,打造全覆盖乳制品品牌。
截至目前,熊猫乳业已初步建立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并正在推进区域扩张。同时,公司大力推进经销商渠道拓展,深化原有网络布局,不断推出新产品,吸引新经销商。熊猫乳业浓缩乳制品的下游客户主要是食品加工公司、面包店、餐馆、饮料店和家庭消费者。
不过,熊猫乳业的奶酪业务早在2018年就已布局,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也涉及奶酪产能的扩张,但目前市场份额仍不足1%。 2018年、2019年,熊猫乳业奶酪销量分别为200.88吨、1099.63吨,销售收入分别为585.59万元、2268.17万元。
在此背景下,熊猫乳业将目光投向C端奶酪业务。然而,中国奶酪市场充斥着Magicland、Begifold、Kraft等知名品牌。它要开辟新的“增长点”可能并不容易。
结尾
近年来,在一系列乳业振兴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我国乳业加快转型升级,产业质量显着提升。但目前我国市场乳制品消费仍以液态奶为主,固体乳制品市场仍有限。处于“蓝海”状态,基于这种消费形势,奶酪产业的发展将极大促进乳制品行业的振兴,促进乳制品消费。奶酪企业需要不断创新,用多元化的优质产品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乳制品需求。
一个值得关注的行业变化是,奶酪新国标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实施,这对奶酪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望进一步提高加工奶酪的产品质量。
如果你对奶酪有什么其他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