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工业的支撑,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关键原材料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为解决各行各业急需通过科技创新解决问题的重大需求,在“十四五”国家重点项目中,科技部设立了“揭牌清单”急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清单,聚焦“谁有能力”谁揭晓?
2021年12月17日,科技部公布的“十四五”重点专项计划,也是2021年部省联合项目中,有4个项目在“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技术支撑”板块项目获得立项。其中,由江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安徽天凯等单位组成的校企联合体中标“婴幼儿配方乳制品新核心原料规模化制备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
01
关键原材料核心技术不足
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众所周知,除了母乳之外,婴儿配方奶粉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来源。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安全营养、充足供应,不仅关系到每个宝宝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但长期以来,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关键原料主要依赖进口,不仅影响产业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也限制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虽然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速放缓,但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消费升级,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市场发展迅速,相关产业也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上资源短缺、基础研究缺乏、技术创新不足等因素,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的核心原料乳清蛋白、乳铁蛋白等主要依赖于关于进口。
例如,婴儿配方奶粉的主要原料乳清蛋白是奶酪加工的副产品。由于我国没有吃奶酪的饮食习惯,且相关加工技术不成熟,乳清蛋白主要从欧洲、美国等国家进口。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共进口乳清45.3万吨,其中欧盟占45.3%,美国占35.7%。
如果核心原料规模化生产中的技术缺陷不能及时完成,我国婴幼儿配方乳品行业的发展就会像“木桶原理”一样,永远无法达到顶尖水平。不仅如此,核心技术和关键原材料的缺乏还很容易让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影响产业链的稳定,最终影响亿万消费者。因此,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寻求突破,才是摆脱困境的出路。
02
安徽天凯积极参与“揭榜、担当”
支持中国婴童用品行业发展
入选2021年“揭榜”项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新核心原料规模化制备技术创新与示范”,针对关键乳原料的技术制备与示范生产。根据项目分工,安徽天凯主要负责功能性乳蛋白、防过敏等功能性乳肽的制备及示范生产,包括-乳清蛋白、乳脂球膜、-酪蛋白、水解肽、等,同时负责相关产品成套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定。那么,这些原料为何会成为“不可替代的核心原料”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乳清蛋白:母乳中含有的乳清蛋白,占母乳总蛋白的20%。
乳脂球膜:来源于母乳的乳原料,既是脂肪又是蛋白质。它由多种磷脂、酶和粘多糖组成。它是近几年才成功商业化的功能性乳原料。
-酪蛋白:酪蛋白存在于母乳中,其中-酪蛋白是主要形式,约占母乳总蛋白质的25%。酪蛋白为身体提供生物活性磷酸肽。目前,-酪蛋白原料的市场供应非常有限。
水解肽:现代生活离自然世界越来越远,食品加工也越来越精细。结果,新生儿过敏变得越来越普遍。水解肽是过敏婴儿配方奶粉的乳蛋白来源。水解肽的质量取决于乳蛋白原料的质量和水解技术。
得益于“十四五”重点专项计划“婴幼儿配方奶粉新核心原料规模化制备创新示范”,江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安徽天凯等企业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优势互补,共同攻克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全产业链“大规模配制新核心原料”的难题,为保障我国婴幼儿食品的长期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