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奶酪棒已成为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零食。其中,“高钙”和“高蛋白”是其最大的卖点。
但它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营养健康。虽然许多新父母关注这些卖点,但他们忽视了奶酪棒的缺点。
奶酪棒不仅仅是“用奶酪制成的棒”。它是源自奶酪的概念,也是基于奶酪优质营养价值的营销理念。
不同工艺的各种奶酪
奶酪的种类很多,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天然奶酪和加工奶酪。天然奶酪是由生奶制成的奶酪,经过凝结以除去适当的乳清。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1
新鲜奶酪
一种半固体奶酪,质地类似于酸奶,不需要成熟。
2
软奶酪
凝乳未经压榨,质地较软,成熟期短。
3
硬奶酪
凝乳经过压榨,质地更硬,熟化时间更长。
再制奶酪是在上述奶酪中添加其他成分重新制成的奶酪。
目前,国内市场销售的儿童奶酪棒绝大多数是加工奶酪。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味道,二是成本。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奶酪还是个新鲜事物,很多人都难以接受天然奶酪的微苦味和口感。因此,即使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进口的硬奶酪,孩子也可能吃了一口就不想吃了。
加工奶酪则不同。为了改善口感,很多厂家添加白糖、奶油等配料,使奶酪香甜可口。
例如,很多儿童奶酪棒中的前几种成分通常是奶油、奶酪、糖、水、奶粉等。
奶酪棒钙含量高,热量和脂肪含量也较高
纵观市面上所有的芝士棒品牌,几乎都打着补钙的噱头,宣称自己的钙含量有多高。
确实,广告中的“钙含量是牛奶的3倍”并不是虚假信息,但事实上,奶酪棒的热量和脂肪远高于牛奶。
从《中国食物成分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表中可以看出,为了获得3倍的钙,儿童需要摄入比牛奶多4倍的热量和脂肪。
过多的热量和脂肪会导致儿童肥胖,并容易增加成年后的健康风险。
这笔账怎么看都不划算。
婴幼儿的健康零食不应含有高糖或高钠
根据上述营养成分对照表可以看出,乳制品中除了含有少量乳糖外,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添加白糖。
不用说,糖对儿童来说存在着健康隐患。它会导致蛀牙、肥胖、代谢综合症,还会导致儿童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因此,建议一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吃甜食,一岁以后要严格控制。
吃的糖越多,对甜味的依赖就越多,孩子就越会对健康食品产生抵触情绪,进一步养成挑食的习惯。这种恶性循环,让孩子更难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不仅如此,奶酪棒的钠含量也不容忽视,是牛奶的6倍多。
几乎所有商家都会宣传芝士棒的高钙含量,却很少提及糖和钠。这种回避的做法也给家长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 奶酪棒含钙量高,营养健康。
但归根结底,奶酪棒只是“高钙、高糖、高钠、高脂肪的含有奶酪的糖果”。
家长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成分表。如果配料表中除了牛奶、盐、凝乳酶、XX菌之外,还出现了白糖、奶油、各种添加剂、香精等,那么它就是奶酪棒。不是真正的奶酪。
奶酪棒和奶酪之间的区别就像乳制品饮料和牛奶、果汁饮料和果汁之间的区别一样大。
总之,奶酪棒作为零食不宜过量食用,更不能让孩子在饭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