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出版了书——《谁动了我的奶酪?》 》。
此后两年,该书销量达2000万册,位居《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该书2001年由中信出版社引进中国后,连续128周位居中国各大媒体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本书主要讲述了四个“人物”——,两只小老鼠“秀秀”和“快点”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叽叽”。他们生活在迷宫中,而奶酪就是他们所寻找的。
书中的奶酪不仅是主角们的食物,也是一种隐喻。比如,可能是一份高薪的工作,一段幸福的感情,一个健康有力的身体,又或者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宁静。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追逐不同的“奶酪”。
现实生活中,奶酪因其营养成分丰富,也被称为“牛奶黄金”。奶酪含有丰富的钙、磷、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比原料奶高10倍,钙、镁、铁、锌含量是原料奶的5-15倍,胆固醇含量比原料奶高10倍。其含量低于牛奶。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国人对奶酪消费认识的加深,奶酪市场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欧睿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我国奶酪市场年均增长率高达26%。刚刚过去的2021年,奶酪市场成为零售额超百亿的市场,年内增速达33.7%。
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和高增长、高利润的奶酪细分市场吸引了大量玩家进入,奶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021年双十一,奶酪品牌Miokelando在京东、天猫、抖音、拼多多等各大平台夺得品类冠军,销售额同比增长138.59%。今年618期间,Miokelando依然保持奶酪黄油品类第一的位置,累计GMV超亿元。对于刚刚结束的2022年双十一,Miokelando并未公布销售数据,但作为行业龙头,其零售额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此外,进入中国市场超过25年的法国品牌百吉福也不甘示弱。 2020年中国十大奶酪品牌中,白吉福排名第五。
除了Magicland和白吉福之外,近年来中国还涌现了许多新兴奶酪品牌,如奶酪博士、妙飞、芝士坊、Gistin等,以及知名投资机构如经纬中国、高瓴资本、和《今日资本》。机构纷纷入市。
伊利、艾晨太阳、乐至牛、熊猫乳业、均瑶健康、菲仕兰等乳制品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奶酪产品加入到这场竞争中。
小奶酪,大生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奶酪属于进口产品,这导致国产奶酪的销量长期以来不太好,因为中国消费者不了解奶酪,不知道怎么吃。
事实上,奶酪在我国自古就有。中国古人称奶酪为“脆奶酪”,蒙古语中有一个特殊词叫“比斯拉嘎”,专指用牛、羊、马等炼乳制成的半固态流质饲料。
魏晋时期,奶酪进入中原,被认为是非常好的、珍贵的滋补品。据《太平御览》记载,西晋大臣使荀勖病重,骨瘦如柴。晋武帝司马炎命人每天从宫中送一些奶酪给他,希望他早日康复。
《红楼梦》第十九回也提到,贾宝玉换了衣服,要去洞府看戏。忽然想起袭人喜欢吃脆奶酪,便把嘉妃送的蒸好的脆奶酪留着给袭人吃。后来,他的奶妈李奶奶看见他吃东西,就发脾气了。
“奶酪味”,百年品牌,是中国奶酪的活生生的标志。清朝光绪初年,芝士味创始人魏鸿臣向宫中御厨学习了这门手艺。起初,他只是在前门大栅栏各戏院门前摆摊卖奶酪。光绪十四年,他在大栅栏胡同路西侧租了一个摊位。家名“临济奶酪铺”,后改为“奶酪魏”。
散文家梁实秋在中国台湾生活多年,曾回忆:“有奶酪店……最有名的在前门外江二胡同北投路西侧,我记不清了”他家的店名,他家的奶酪,牛奶味醇厚,新鲜,所以味道独特,尤其是那一大碗水果,奶酪里有瓜子仁,味道独特,每次路过到了这个地方,我一定要喝两碗。”这正是他所说的。芝士魏.
虽然奶酪在我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但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养成吃奶酪的习惯。行业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约为0.51kg/人,而消费习惯较为相似的日本、韩国人均奶酪消费量分别为2.56kg/人、3.14kg/人分别。
这意味着国内奶酪市场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潜在市场。如何覆盖更多消费群体,让更多人选择奶酪,成为推动奶酪市场发展的重点。
中国奶酪零售市场规模
图片来源:公众号@Value PlanetPlanet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乳业振兴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乳业结构,发展奶酪产品。这一政策为奶酪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此外,在2019奶酪发展高峰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也指出,一杯牛奶强一个民族,一块奶酪兴一个产业。让消费者从“喝奶”变成“吃奶”。
随着奶酪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奶酪产业也在加速发展。
现阶段我国销售的奶酪主要是儿童奶酪,零售端占比高达55%。从制备技术来看,我国奶酪零售以加工奶酪为主。
快来享受为孩子们准备的快速奶酪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