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昨天)深夜,蒙牛乳业发布董事会重组公告。在一系列人事变动中,提到牛根生因退休并计划投入更多精力,将于2021年12月1日起正式辞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慈善工作的时间。
这意味着这位蒙牛传奇创始人辞去了在蒙牛的职务,彻底离开了他亲手“养大”的蒙牛。
接替牛根生出任非执行董事、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委员的王曦现年38岁。 2015年加入中粮集团,现任中粮战略产业投资部负责人。此外,陈朗董事长、蒙牛总裁卢敏芳在董事会的职务没有变化。
看完蒙牛新的管理架构,我们看到蒙牛的发展很快将完全由中粮主导。
还记得2009年7月,中粮集团携手厚朴投资,向蒙牛投资61亿港元。在那场发布会上,牛根生微笑着对媒体表示,他和中粮集团“一拍即合”——,因为双方的文化和理念基本一致。宁先生是中国企业家具乐部的名誉主席。我是轮值主席,去年我们交流频繁,一拍即合。”
如今,牛根生彻底退出蒙牛,中粮又更进了一步。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因为“一拍即合”呢?我们不知道牛根生的心情是如释重负,还是充满落寞。
或许,看到蒙牛如今在乳业取得的成就和表现,牛根生就放心地让它发展;又或许,蒙牛的国际化发展格局需要新的人才,他把机会留给了更多的年轻人。这些他可能想了很久。
而我们相信,牛根生一定对蒙牛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蒙牛能够在大局下取得大的发展。
中粮领衔的蒙牛能否再次追上伊利?
蒙牛的今天不是昨天。
2011年,时任中粮董事长的宁高宁接替牛根生出任蒙牛董事局主席,开始将中粮的基因一点点注入当时因事件频发而受伤的蒙牛。次年孙一平领导蒙牛后,开始在蒙牛进行重大改革。 2016年,卢敏芳接替孙一平出任蒙牛新任总裁。
2011——2021。
十年来,牛根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慈善事业上。对于蒙牛,其职责是拟定蒙牛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或融资计划,对经营项目提出重大资金投入建议,办理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事项。研究并提出建议。
十年间,中粮将蒙牛从营收302.7亿(2010年报数据)推升至营收760.3亿(2020年报数据),创造了另一个蒙牛。
十年来,蒙牛进步了,对手也进步了。 2010年,蒙牛的营收相当于伊利。十年后,伊利的营收相当于蒙牛的200亿。这是事实。
现在,“老蒙牛集团”全部退出蒙牛。在“新中粮集团”的带领下,蒙牛能否重拾昔日的意气风发,再次追赶伊利呢?
我们注意到,蒙牛对于新阶段的未来发展有了新的战略规划,似乎已经有了打算。
“过去21年,我们创造了近800亿的蒙牛,我们将用未来五年打造新的蒙牛体系。”蒙牛总裁卢敏芳曾在2020年业绩会上表示,他给大家一个业务板块进行了明确的五年战略规划。
他表示,为确保长期发展动力,蒙牛新五年规划将聚焦国际化、消费者体验和数字化转型。
按照卢敏芳的规划,未来五年,一个受消费者喜爱的蒙牛、一个数字化的蒙牛、一个国际化的蒙牛、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基因的蒙牛将呈现在大家面前。
回顾过去,牛根生于1999年创立蒙牛,奋斗6年成功上市,又用了5年时间超越伊利。当时,这被业界认为是“狼性”。
后来有人说,蒙牛的狼性已经不复当年了。
但我们看到的是,更加成熟的蒙牛在中粮集团的带领下,理念更加成熟,目标更加远大,潜力更加稳定。
这样的蒙牛还能再次追上伊利吗?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曾说过:“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想今天蒙牛管理层的变动就是在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做准备!
随着中粮一步步占据主导地位,蒙牛的战略方向或将发生转变,而蒙牛究竟能以多快的速度实现?我们拭目以待。
今天,我们告别牛根生,祝蒙牛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