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晚间,达能发布公告称,作为达能对其投资的各个品牌和资产进行全面审查的一部分,达能宣布已与中粮乳业投资有限公司(CDI)达成协议,转让目前达能间接持有的蒙牛对乳业的股权将转为直接持有相应蒙牛股份,下一步将考虑减持。
3月1日,蒙牛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对达能出于自身需要做出的上述股权结构安排表示理解和尊重。
刚刚,蒙牛回应称:蒙牛现有的战略股东结构、业务发展和既定战略不会受到影响。中粮集团仍将是蒙牛的主要股东,并坚定支持蒙牛的管理层和团队。未来,蒙牛将更加高效地实施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实现2025年“打造新蒙牛”的目标。
事实上,对于蒙牛来说,告别达能是其发展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标志着长达八年的“婚姻”的结束。如果回顾一下蒙牛近年来的发展,你会发现,这不仅不是一件坏事,而且意味着已经是全球八强乳业之一的蒙牛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的快速发展。
达能与蒙牛八年联姻:从合作到竞争
达能与蒙牛的“联姻”始于2013年,当时乳业的兼并重组和引进外资是市场的主旋律。经过两轮谈判,2014年,中粮集团、达能和阿拉食品公司分别拥有蒙牛16.3%、9.9%和5.3%的股份,合资公司中粮乳业投资合计持有蒙牛股份31.5%。至此,中粮、达能、阿拉食品成为蒙牛前三大股东。
在各股东的支持下,蒙牛开始蓬勃发展,并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全球乳业巨头。根据蒙牛最新财报,其营收近800亿元。低温、常温、奶粉等产品取得了长足发展。鲜奶、奶粉、奶酪等新兴业务也势头强劲。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蒙牛依然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证明了其内在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达能作为股东,用八年的时间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完成了帮助蒙牛发展的使命,也收获了可观的利益。
但另一方面,随着蒙牛的成长,双方在一些业务上形成了竞争关系。比如奶粉市场,根据达能相关财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达能中国奶粉销量增长超过20%。蒙牛近年来也将奶粉作为重点新兴业务。业内预测,蒙牛的奶粉业务将在三年内扩张。概率会跻身市场前三。因此,双方在这个关键时间点的分离,更有利于良性局面的形成。
为什么离婚?
从公司日常管理来看,与达能的“分手”对于蒙牛来说也是利好消息。除了蒙牛之外,达能还在中国市场控股或参股了一大批消费品企业,如娃哈哈、伊利、乐百氏、正广和、汇源果汁、光明乳业等,经过与这些企业的几年合作,达能最终选择了退出。
主要原因之一是达能未能发挥协同效应,过于愿意控制合作伙伴企业,往往与中方存在战略分歧。娃哈哈高管曾抱怨,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的达能仍然保留着法国思维,不愿意主动改变。入股蒙牛后,虽然没有传出达能与蒙牛不和的消息,但按照达能一贯的管理风格,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肯定存在一些分歧。
此时,两方选择分道扬镳,这对于蒙牛来说无疑是利好。蒙牛可以更快地做出更贴近消费者的决策、更有效地执行,也能更好地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统一部署。尤其是近年来,蒙牛将组织架构调整为“聚焦、聚势、集中、凝聚”。为了让那些在前线听到炮声的人做出决策,更需要高效的策略和强大的执行力。事实上,娃哈哈、正光和等不少中国企业在结束与达能的合作后,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主要原因之一是,战略层面的分歧少了之后,企业就能跑得更快、更稳定。
大股东高度信任和认可
蒙牛近年来持续实现快速增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管理层的稳定性以及大股东中粮——的支持。这意味着即使达能离开,蒙牛仍能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蒙牛公告提到,董事会相信中粮和Arla将继续信任并全力支持董事会和管理层,充分认可蒙牛过去的发展,并对蒙牛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自2016年卢敏芳接任蒙牛总裁以来,五年内蒙牛营收增长1.5倍,市值翻数倍,投资者日益认可。在2019年蒙牛20周年庆典大会上,中粮再次表达了对卢敏芳团队的高度信任和认可。
与此同时,蒙牛与中粮之间的协同价值不断增长。去年疫情期间,蒙牛在中粮集团的支持下,向中国消费品企业提供大额捐赠,并采取多项措施保障产业链稳定。此举充分发挥了乳业“国家队”的作用,带动整个乳制品市场在疫情后快速复苏,成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被外界津津乐道的是,近期蒙牛与可口可乐的合资“利好”,而且还有中粮集团的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乳制品行业在中国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一二三产业,产业链较长,蒙牛、中粮等大型国企可以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进行经营管理。可以获得中粮集团足够的支持。授权后,未来发展前景仍有想象空间。
离开达能后,蒙牛将拥有更好的未来
事实上,去年底,蒙牛就为未来发展制定了新的五年规划。蒙牛管理层提出未来要“打造新蒙牛”。除了继续实现业绩增长外,还需要打造一个受消费者喜爱、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有浓厚文化基因、有更大责任感的蒙牛。
这样的“新蒙牛”计划从今年年初开始就按计划进行。蒙牛内部人士表示,结束与达能的合作不会对其产生影响。例如,在国际化方面,蒙牛与达能之间的实际协同效应有限。蒙牛重点布局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市场是蒙牛基于全球乳业资源而拥有的市场。
基于优化配置思路的布局,实现了东南亚产销一体化,澳大利亚收购整合顺利完成,新西兰工厂产能效应明显,与全球市场全面接轨当地。
在贴近消费者、数字智能、企业文化塑造等方面,蒙牛也在按照既定战略推进。业内人士表示,蒙牛这几年其实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论。有中粮集团的一贯支持和背书,再加上中国乳制品市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达能的离开不会影响这个大局。相反,将使蒙牛获得加速优势,在未来中国乃至全球乳制品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
新闻链接:达能在中国的前几次婚姻
娃哈哈:1996年,达能与娃哈哈成立合资公司。 2009年,双方共同宣布和平“离婚”。
伊利:1998年,达能收购深圳伊利食品公司54.2%的股权。后来达能全资收购了主要生产矿泉水的伊利。
乐百氏:2000年2月,达能以23.8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当时饮料巨头乐百氏92%的股份。当时,乐百氏瓶装水销量和市场覆盖率连续三年位居第一。乐百氏目前连年亏损。
光明乳业:2000年10月,光明乳业改制为股份公司,达能收购5%股份,后增持至20.01%,成为第三大股东。 2007年撤资。
正广和:2001年,达能以1.5亿元收购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的股份,最终控制了其经营。 “正广和”曾经是华东地区瓶装水的霸主。如今,上海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缩小。
汇源果汁:2006年7月,法国达能成为中国汇源集团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2.18%。 2010年7月28日,宣布将所持股份出售给赛富基金。无论汇率如何变化,达能几乎都保证了自己的资本。
蒙牛乳业:2006年,蒙牛与达能成立了3家合资企业。一年后,宣布流产。
妙狮乳业:2008年1月,达能收购了上海妙狮乳业有限公司的两家工厂,并利用这些工厂重新生产和销售三聚氰胺事件后的“Biyo”酸奶。
蒙牛乳业:2013年,时隔六年,达能与蒙牛再次携手进军酸奶业务。达能通过合资公司持有蒙牛乳业约4%的股份,成为蒙牛的战略股东,并计划未来根据市场发展增持蒙牛股份。 (本文转载自中国经济网、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