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近日进行了修订。新《条例》明确,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孩子。除了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妇女还可以享受产假,产假由原来的30天增加到60天。此外,依法合规生育的夫妇,在孩子满3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享受5天育儿假。育儿假期间的工资将基于个人正常出勤所赚取的工资。
事实上,自三孩政策公布以来,全国多地陆续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切实减轻家庭生育、育儿、教育负担,鼓励生育。
国内女性生活方式服务商美友近日在网上发布《一张图看懂各地鼓励三孩新政策》,详细列出了北京、广东、吉林、甘肃、四川、江西等地的扶持措施,如产假、生育津贴、医疗保险扶持、教育补贴、住房保障等。
与此同时,美友还发起了“你为什么要生三个孩子?”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喜欢孩子、家里生孩子、意外怀孕等原因外,13%的人选择“有育儿补贴”,11%的人选择“住房补贴”,10%和6%的人选择“住房补贴”。 “生三胎的费用可以通过医疗保险报销”和“增加产假”。
此前,三胎政策刚发布时,不少网友就对此进行了讨论。坦白讲,相比是否要生三胎,她们更关心的是相关扶持措施,比如保障妇女基本权益、解决基本生育福利、产后护理等。工作中会遇到的困难等等。
可见,从三孩政策推出至今,社会公众对相关配套政策一直高度关注。相信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或将有助于鼓励部分家庭生育三孩。
历史经验确实如此。结合此前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发布后——人的人口增长数据,经过2016年的缓冲期,我国2017年的出生率以二孩出生为主,占到了51.2%。的第二胎出生。可以肯定的是,三孩政策出台后,也会经历一个适应周期,才会有明显的反映。但从长远来看,肯定会对人口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此前,中信证券预测,三孩出生累积效应短期内可能使我国新生儿数量增加10%-15%;民生证券在相关报告中也提到,三孩政策预计将在2022年使我国新生儿数量增加超过100万,然后逐渐下降,平均每年可刺激80万新生儿。
三孩政策释放的人口红利势必对多个行业产生影响。其中,与“三孩”政策密切相关的母婴行业将受到影响。天眼查数据显示,基于工商登记,2021年5月31日至11月23日,我国新增母婴、月子、家政相关企业超过134万家,同比增长30%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