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健康饮食的风潮也蔓延到了儿童零食上。
健康已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元素,这一趋势塑造了当代年轻人的饮食需求。随着一代人结婚生子,其中也包括了儿童零食。
从营养麦片转向早餐场景解决方案的“小黄象”今年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果蔬天团”成立不到一年就获得两轮投资,并已开启新一轮融资。七旭多猫猫每年募资四次; “妙飞”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中鼎、经纬创投、高瓴资本跟投。参与赛道的投资机构包括真格基金、先锋长青、经纬中国等明星资本。
2020年6月,我国儿童零食团体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颁布,不仅明确了儿童零食的适用年龄为333岁至12岁儿童,还提出了安全、营养、健康要求,使得政策推动轨道创新。儿童零食正在摆脱“垃圾食品”的标签,被赋予低糖、低盐、高品质的新内涵。
元气森林一度撕开了饮料帝国的裂痕,成为无糖饮料的代名词。如今价值千亿的儿童零食市场能否重塑行业,顺利完成儿童领域的消费升级?
01 儿童零食赛道爆发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16.6%上升至17.95%,二孩占出生人口比重由30%上升至50% 。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健康的饮食无疑是迫切的需要。婴儿和儿童数量的增长将扩大儿童零食市场。
据华盈资本测算,2023年儿童零食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0亿美元,约1500亿元人民币。中国副食品流通协会预计,我国儿童食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仍将保持在10%-15%。从这一点来看,儿童零食赛道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今年双十一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京东双十一4小时内,婴儿零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00%。其中,三只松鼠旗下儿童零食品牌小鹿蓝蓝品的营业额同比增长10倍。
作为零食市场的一个细分领域,儿童零食行业集中度不高,竞争激烈。传统零食企业,如奥利奥、雀巢、旺旺等,品牌知名度较高,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但其产品形象稳定,难以转型,因此相对老化。
果蔬天团CEO林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就像乐事薯片不太可能放弃油炸薯片,将阿林转型为健康薯片一样,我们在儿童零食行业也有这样的生态利基。传统零食品牌自身的供应链布局和业务结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在现有产品中,品牌形象也需要保持一致,不要做出巨大的改变。”
基于这个逻辑,结合精细化喂养、三胎红利、行业标准化等利好因素。有奇旭多毛毛这样的全品类公司,也有小黄香、妙菲、鱼开开等主打谷物、奶酪、深海鱼的小众品牌。他们已经进入了儿童食品的蓝海市场。
投资机构为何押注儿童零食?厚为资本合伙人黄世奇曾表示,新一代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成分表和营养信息。厚为资本始终坚定看好消费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景。以岭资本董事长王斌认为,随着千禧一代父母的成长,育儿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儿童零食初创公司看到了增长机会。对于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果蔬集团CEO林立认为,品牌差异化和专业化是突破同质化的关键。
儿童零食集中在膨化食品、溶豆、香肠、果泥、奶酪等有限品类,要在这些产品线与现有企业正面竞争,初创企业不具备优势,差异化将是关键新品牌的关键。一种生存之道。
至于如何差异化,林莉认为,市场上现有的产品都是根据儿童年龄或产品类别进行差异化,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品牌也可以通过解决家长关心的问题来进行细分,比如公共场合瞬间安抚孩子的“哄娃工具”,或者是帮助孩子补钙长高的奶酪棒。元气森林开始瞄准那些想喝甜饮料但又需要保持身材和魅力的年轻人。儿童零食的细分将根据家长和孩子需要完成的“工作”,在特定的任务场景下,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02 儿童零食创业公司突围
尽管各种有利因素为儿童零食的蓝海增添了色彩,但初创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新兴的互联网零食品牌也开始进军儿童零食市场。比如良品铺子的小食仙、百草味的同安安孩子、三只松鼠的儿童零食品牌小鹿蓝蓝。
这类网络零食品牌的崛起与互联网的红利紧密相连,但随着红利退去,流量越来越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儿童零食初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如何高效地将流量转化为粘性用户是初创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另一方面,随着赛道越来越拥挤,初创企业的施展空间越来越小。
母婴品牌正在延伸产品线,如英氏、贝因美旗下萌宝拉、康普集团旗下好哥特等。此类企业积累了客户群体,母婴产品生产线标准高于母婴品牌。儿童零食,更容易从高标准转向低标准。
另一方面,如果初创企业不自建生产线,选择采用OEM方式生产零食,则很难拉大产品之间的口味差距,安全问题也可能成为潜在风险。
在产品附加值方面,中国本土食品品牌亿达获得了熊出没IP的授权。类似的IP驱动产品还有自营迪士尼。 “动画+零食”适合3-12岁已经具备独立选择能力的孩子。很有魅力。三只松鼠旗下的小鹿蓝蓝也在打造自己的IP,同名动画可以在芒果TV观看。
面对竞争,初创企业尚不具备全面突破的能力。产品和流量是必须一起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开发美味健康的产品,然后通过流量高效获客。只有优势互补,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和粘性的客户。
至于具体做法是否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例子,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儿童零食的发展还不具备完全借鉴国外的条件。
综上所述,中国的饮食结构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如果照搬的话,很容易导致水土不服。另一方面,安全问题也是国民饮食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家长们对儿童食品安全心有余悸。
此外,中国儿童零食市场需要产业驱动的教育。小黄象CEO王毅认为:“针对儿童的保健品基本上是缺乏的,很多保健品基本上都是针对低龄人群包装的成人食品。而且,目前很多家长认为,只要热量充足,营养就丰富了。”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现在胖的人多,瘦的人也多。”
从数据看,儿童健康问题形势严峻。我国6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30.8%的儿童处于中低身高或发育迟缓。
儿童零食可以从解决儿童健康问题出发,这是一种差异化的定位思路。
对于如何应对格局的变化,林立认为核心是渗透和品牌。 “消费品是渗透率+产品力的市场,能够生存的品牌需要找到渠道,快速提升渗透率,占领消费者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