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母婴行业明显的趋势是品牌化。所有品类都开始聚焦头部。奶粉趋势明显。纸尿裤、用品、零食和辅食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强者都有一定的积累。在那之后,它会变得更强。 “也许,几年之内,某些类别将成为寡头经济。”
判断知名品牌的标准是行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有些品牌号称销量过亿,但实际上市场或者朋友都没有听说过,这些品牌知名度不高,依靠渠道的推动会很困难。”
“还有一些品牌试图通过网络广告和平台种植来建立品牌知名度,并强迫消费者使用渠道。这样的品牌应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渠道商很矛盾——如果他们不这样做,消费者主动去找,找的人也不多,我毕竟不是主推手,渠道基础不强,没有渠道推送,只有品牌拉,什么也做不了。”
因此,一个好的做法是品牌+渠道的两轮驱动。
但真正的问题是:钱,说白了,品牌推广和广告用于消费者教育,终端店进行赋能和培训,哪一项都不花钱。
而且,品类的另一个“苦恼”是投入产出比不理想。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销量大幅下滑。 “这仍然是持续开展业绩提振活动的结果,这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很多小杂品牌被市场淘汰。
这个时候,仍然坚持品牌推广和渠道赋能的品牌就有价值了。他们是行业的“未来之星”。这些品牌要么前期积累了资金实力,要么背后有财团支持“烧钱”。简而言之,他们希望打造长期品牌。
“这样的品牌并不多,选对了就等于提前站在第一线,等待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