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层面,奶粉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变化。近日,伊利收购澳优的传闻终于水到渠成。
10月27日,伊利股份有限公司(600887.SH)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金港贸易控股有限公司(“金港”)战略投资澳优乳业。
交易完成后,伊利全资子公司京钢将持有澳优股份6.21亿股,占澳优(01717.HK)已发行股本的34.33%,涉及金额约62.45亿港元,成为其单一大股东。
收购完成后,伊利与澳优的市场份额将上升至行业第二位,仅次于飞鹤(06186.HK)。这将对全球奶粉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伊利与奥友联姻有何用意?
伊利进军高端奶粉市场
近年来,随着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逐步升级,有机奶粉、羊奶粉等高端差异化品类的布局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涌入这个市场,想要分一杯羹。
一方面,乳企瞄准婴幼儿市场必需品婴儿配方奶粉,并看好其毛利率远高于液态奶等产品;另一方面,2008年中国发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高端奶粉更受国人青睐。乳制品企业的地位快速提升,乳制品企业的低价方式逐渐被高端定价所取代。
顺应大势,伊利也将发展方向瞄准了“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品类细分领域。
但与同行相比,伊利进入高端奶粉领域较晚。 2019年,伊利推出有机奶粉“塞纳姆”和羊奶粉“有滋羊肉”两款高端奶粉,试图获得更多毛利。
这一高端战略很快就面临挑战。纵向来看,2020年伊利奶粉及乳制品毛利率为42.90%,同比下降5.22个百分点。横向比较,伊利2020年毛利率仅为35.97%,而同期飞鹤和澳优毛利率分别为72.50%和49.86%,均高于伊利。
伊利对高端市场的热切追捧,除了来自现有同行的压力外,或许还与自身业绩面临的压力有关。
2014年,伊利提出“五强千亿”的目标,即到2020年进入全球乳业五强,营收超千亿。不过,伊利去年的总营收为965.24亿元,距离目标仍有30亿元以上,营收增速也连续三年下滑。
如今,为了实现目标,伊利不排除通过并购助力业绩增长,同时丰富产品线提升品牌价值。
澳优引入伊利,各得其所
在奶粉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既安全又营养的羊奶粉凭借差异化优势迅速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羊奶粉市场以近3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成为快速增长的乳制品行业细分领域。
基于此,澳优作为中国羊奶粉市场的先行者之一,一度成为资本投资者的“抢手货”。
从财报来看,2021年上半年,澳优实现营业总收入约42.71亿元,同比增长10.7%;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3.4%。
但澳优想要取得更大突破,还需要伊利的支持。
从规模上看,伊利前三季度营收达846.74亿元,同比增长15.19%;净利润79.44亿元,同比增长31.87%。这在中国奶粉行业来说是比较客观的。
渤海证券研报指出,伊利作为我国乳业龙头企业,拥有较强的规模和品牌优势。受疫情影响,国民健康意识持续增强,乳制品需求有望持续温和增长,公司势必分享行业红利。
此外,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全球乳业排名显示,作为去年亚洲乳业五强之一的伊利,今年再次跻身全球乳业五强,且优势不断扩大。
1+12,乳业格局正在改变
国势背景下,随着飞鹤、君乐宝等奶粉企业的逐渐成长,国内奶粉市场格局正在不断发生变化。
其中,奶粉龙头中国飞鹤曾凭借在奶粉领域的优异表现,远远离开伊利。
飞鹤2020年财报显示,去年其婴幼儿配方奶粉营业收入为176.74亿元,而同期伊利为128.85亿元,差距近50亿元。
今年上半年,飞鹤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的营收达到110.55亿元。
同期,伊利“奶粉及乳制品”收入达76.27亿元,澳优自有品牌配方奶粉产品收入达37.41亿元。假设伊利澳优成一家,上半年奶粉业务总收入今年预计约为113.68亿元。”袁先生的目标是超越目前中国奶粉领头羊飞鹤。
但“伊奥组合”能否真正实现“1+12”效果还有待观察。但中国奶粉市场的下半场,显然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
除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外,伊利与澳优的联姻也是战略双赢。
据了解,澳优不仅深耕羊奶粉市场,多年来还在保健品、益生菌、特医食品等领域进行布局。伊利也正在向健康食品集团迈进。收购后,两家公司将在供应链、大健康等领域各自发展业务,在各领域、渠道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
业内人士表示,两家公司的联手,不仅可能改变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格局,还将加快中国乳业向“大健康”升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