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引发网友广泛热议。但事实上,这种情况绝非安徽独有。
2015年至2020年,全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655万人、1786万人、1723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1200万人。 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生人口达到近年来的峰值后,全国新生儿数量连续四年持续下降。
那么国内的生育主力在哪里呢?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生育意愿强烈的人基本分布在华南周边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安徽等),以及西部偏远省份(西藏、宁夏、青海、贵州、云南等)。这些地区要么少数民族聚集,生育政策宽松,要么生育文化浓厚,出生率超过1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41)。
如果具体看城市,哪些城市生孩子的愿望强烈?过去几年,有哪些城市逆势而上,出生率不降反升?搜狐城带您一探究竟。
01. 哪些城市适合生孩子?
哪些城市的出生率高?搜狐市对全国3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出生率进行了梳理(其余城市数据缺失),并给出了一份详细名单。
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至少有156个城市的出生率高于当时的全国平均水平。出生率最高的20个城市几乎全部来自生育意愿强烈的省份。其中,广东有8个地方,青海有3个地方,宁夏、云南、甘肃各有2个地方,贵州、福建、安徽各有1个地方。
一般来说,人口发展的趋势是,随着某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育率会下降,但广东是个例外。广东不仅有8个城市跻身全国出生率前20名,而且其中有5个城市来自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深圳出生率超过20,位居全国前列。
在深圳、东莞、广州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生育观念其实并不像粤西、潮汕等地区那么强烈。他们的高出生率主要归因于其超年轻的人口结构。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莞和深圳是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大的城市,15-59岁人口比例分别达到81.41%和79.53%。广州和珠海也超过了74%,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快速发展的产业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自然提高了当地的出生率。
厦门的情况与珠三角相似,15-59岁人口占比73.28%,位居全国前列。厦门和深圳虽然是全国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城市,但其极高的年轻人比例抵消了部分经济压力带来的生育意愿下降。
除广东、福建部分城市外,TOP20中的其他城市基本来自较偏远、生育率较高的西部省份,仅富阳为中心城市。阜阳是皖西北地区的农业大市。受黄河文化中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阜阳一直是安徽主要的生育中心,也是安徽人口最多的城市。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阜阳的出生率虽然大幅下降,但仍位居安徽最高。
如果仅看重点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可以发现大部分城市的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包括在全国排名前列的深圳、广州、厦门,以及近年来吸引大量人口的武汉、合肥、长沙、西安、郑州、成都等。如银川、贵阳、福州、昆明、西宁、南宁等生育意愿高的省会城市。即使是生育意愿较低的山西省省会太原,由于人口增长量大、生活舒适度高,出生率也不错。
然而,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以及沉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等东北重点城市虽然也是区域性甚至国家中心城市,但出生率却并不高。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城市当年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优生的理念一直延续至今。他们所在省份的出生率一直处于全国最低之列。
但尽管出生率如此之低,沉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已经在各自省份中名列前茅。全国城市出生率排名中,出生率最低的20个城市全部来自东北,其中包括黑龙江省所有地级市和地区行署,辽宁省铁岭、本溪、抚顺等3个城市以及4个城市包括白城、辽源、四平、吉林等地。吉林市.出生率最低的是北部大兴安岭山区,仅为3.18。
02. 哪些城市的出生率不降反增?
在全国出生率连续第四次下降的背景下,近年来哪些城市的出生率逆势上扬,不降反升?
搜狐对城市进行梳理后发现,大多数城市在2016年和2017年达到了近年来的出生高峰,此后略有波动。但从整体趋势来看,2015年至2019年,至少有89个城市的出生率出现上升趋势,其中15个城市的出生率比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前高出了2000多点。
从数据来看,广东仍然占全国的半壁江山。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等新动能加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深圳、东莞、惠州、中山、珠海近十年来人口增长均位居全国前40名,而且年龄结构都非常年轻。生活压力相对较低的东莞、珠海、惠州、中山等地的出生率增幅均为全国最高,深圳也跻身前20。其中,东莞自2017年以来新生儿数量已超过4万,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前的两倍。
揭阳、肇庆、清远位于广东生育意愿强烈的潮汕、粤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广东中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出生率大幅上升,一直保持在很高水平。
贵州不仅是一个生孩子愿望强烈的省份,也是近十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前,贵阳、遵义两地的出生率并不低。加之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大量集聚,这两个城市的出生率大幅上升。
西安、合肥作为“抢民大战”的领头羊,也榜上有名。这两个城市拥有丰富的教育和人才资源。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等发展良好。近十年人口增长位居全国前20名。作为GDP万亿的新移民,他们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生活压力不大,出生率不降反升。
03. 哪些城市的出生率正在下降?
虽然西安、合肥、深圳等人口增速极高的重点城市近年来出生率不降反升,但部分重点城市的出生率不仅没有明显上升,甚至在经历了生育高峰期后,出生率反而出现了明显下降。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广州、长沙、南京、重庆、上海、武汉等地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其中一些城市更容易理解。例如,上海和南京的生育意愿一直很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生育需求少量释放,但需求很快恢复平静。重庆和武汉的出生率虽然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高不了多少。加之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成本上升,出生率也略有下降。
长沙和广州更令人惊讶。由于房价相对较低,长沙一直被认为是对年轻人友好的城市之一。广州算是一线城市,生活压力较小。近年来,其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十分可观,但出生率却没有像深圳、东莞那样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可能存在人口年龄结构差距带来的影响。
七人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虽然广州、长沙的人口增长极为惊人,但其15-1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远低于东莞、深圳,60岁以上人口比例则远低于东莞、深圳。旧的超过10%。进入老龄化社会。单纯增加人口并不意味着出生率也会增加。只有大量适龄年轻人,才能提高生育率。
地方政府应对这一趋势保持警惕。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中国人口形势报告》中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口将陷入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不婚现象加速,成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问题之一。灰犀牛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
任泽平认为,一方面要尽快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将生育权回归家庭自主权,加快生育支持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人创造优质产品和服务,构建老年友好体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