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不同的饲养方法、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目前,富硒奶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标准。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机制,减少富硒奶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促进富硒奶产业健康发展。
第2节
富硒奶不需要富硒认证吗?
富硒食品认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立的富硒食品认证形式。只有通过“富硒食品认证”的产品,才能在包装、标签、广告、宣传、说明书等上使用“富硒食品认证标志”,以证明该食品已通过富硒食品认证。
不过,没有要求富硒奶必须经过认证为富硒食品,但必须符合国家硒含量标准体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明确规定了预包装食品中硒的含量标签和营养声称:硒的营养参考值(NRV)为50g。当食品中的硒含量满足条件(7.5g/100g、3.75g/100mL、或2.5g/420kJ)时,即可声称“含有”硒;当食品中的硒含量满足条件(15g/100g、7.5g/100mL、或5g/420kJ)时,即可称其为“富硒”。
声称“富硒”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按照标准在营养标签中标注硒含量和NRV百分比,并区分“富硒”和“含硒”标准严格执行。
由于没有规定富硒奶必须经过富硒食品认证,所以市场上仍然有一些商家打着富硒奶的旗号销售“边缘”产品。在京东平台搜索发现,变赛鲜富硒纯牛奶号称是“真正的富硒好奶”。看其营养标签可以看出,硒含量为6微克/100克,没有达到“富硒奶”15微克/100克。标准;仙美赞纯奶活性硒奶在外盒上标注“宁夏高原富硒奶源”,但其营养标签中未列出硒含量。
富硒奶还需要建立标准化的认证体系。认证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生产企业规范运作,提高富硒奶行业整体产品质量。政府和有关机构应加强对富硒奶行业的监管,制定明确的质量控制要求、产品标识和认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目前,行业尚未全面实施富硒认证标准(CQM 1601-2017)。富硒认证的推广并不容易。富硒奶行业在专业认证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节
富硒奶技术研发
2018年,市畜牧站承担的“高效富硒奶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组与北京中地良种良种乳业科技园进行实验,实现生产功能性奶的目标。一家老牌乳品企业在我国三大“富硒”资源区之一的贵州开阳县建立富硒牧场,饲养奶牛5000头,利用天然土壤和生产技术优势,生产富硒牛奶。另有乳品企业也将牧场选址在天然富硒土壤的土地上,为奶牛提供优质的天然富硒牧场。在生产技术方面,该乳业与“中国农业协会富硒委员会”、南昌大学合作,开发了多种富硒奶制品。它使用先进技术来监控生产。生产过程涵盖从牛奶收集到产品包装。 8小时以上,提高了效率,为富硒奶的品质提供了技术保障。
与富硒牧场不同,一些企业更注重培育富硒奶牛。某品牌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建设富硒奶奶源基地,使用干苜蓿、燕麦、豆粕、玉米片等富硒饲料喂养奶牛。通过自主创新和研发,我们生产出硒含量稳定在7.5-30ug/100ml之间的富硒奶,硒含量最高可达3.66ug/100ml。
富硒牧场建设和富硒奶牛饲养是影响富硒牛奶品质的重要因素。上述企业虽然生产富硒奶的方式不同,但都通过先进的设备和严谨的生产工艺保证了富硒奶的品质。产品质量,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非常重视富硒奶技术的研发。市场上富硒奶制品质量参差不齐,也与富硒奶行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有关。一些乳制品企业声称使用优质的富硒奶源,比如某品牌的富硒奶,号称是“真正的富硒好奶”。不过,他们并没有说明该牧场拥有富硒土壤,也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认证。这一现象导致市场上出现质量低劣的富硒奶,影响了富硒奶行业的整体质量安全。
在富硒生奶的开发中,主要采用动物转化法,即用含硒量较高的饲料饲喂奶牛,经奶牛消化吸收后转化为硒,然后分泌到牛奶中。该方法生产的富硒奶虽然绿色、天然,但缺点是影响因素较多,易受饲料中硒含量、奶牛消化吸收能力、环境影响等影响。等因素,产品很难实现标准化。如何保证奶牛对硒的稳定吸收和转化,是乳制品企业仍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富硒奶技术的研发,深入探索硒的代谢机制。奶牛饲养和管理的最佳实践。
第4 节
挖掘空间大
但目前投放的品牌还很少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硒摄入量为50-250微克/天,最低摄入量为15微克/天。由于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硒,因此需要从外部补充。其中,食物是硒的主要来源。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全球有40多个缺硒国家,中国就是其中之一。我国72%的土地面积是低硒地区,近30%的土地严重缺硒。土壤缺硒,导致我国种植的农产品普遍缺硒。 CHNS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硒摄入量为47微克2。
目前,我国人均硒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硒只能从外界吸收。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富硒食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富硒大米、富硒木耳、富硒茶等,富硒产品层出不穷。富硒奶作为优质硒源,发展潜力巨大。但与其他乳制品相比,富硒奶品牌仍较少,市场竞争不充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限。
正是品牌布局的缺失,为尚未进入富硒奶市场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加大技术研发、降低生产成本来抢占市场份额。富硒奶的品牌建设也非常重要。对于有意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来说,加强品牌建设、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将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市场对富硒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是促进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任何企业都需要关注一个事实,产品质量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社会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对富硒奶的认识逐渐加深,相信未来富硒奶市场将呈现增长趋势。企业应抓住当前发展机遇,积极布局富硒奶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富硒奶市场占有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5节
富硒奶政策推广
农业农村部表示,积极配合国家标准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单位制定并发布了国家标准《富硒稻谷》(DB/T 22499-2008)和行业标准《富硒茶》(NY/T 600-2002)。各地制定了《富硒小麦生产技术规程》(DB13/T 2230-2015)等92项地方标准,涵盖硒含量测定方法、富硒土壤标准、主要富硒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各个方面。农业农村部也将硒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2020年,硒作为补充硒的营养素被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营养素补充剂(2020年版)》,其中规定了功能成分、适用范围、适宜人群和每日用量。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动富硒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号文件,制定了促进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详细规划,将实施富硒功能农业列为重点行动。 2021年陕西安康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结合全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打造千亿级富硒产业产业集群”的目标,制定了《安康市富硒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大力发展富硒产业。
政府加强对富硒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政府还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富硒产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各富硒地区发展了各类富硒产业,树立了区域品牌,其中包括湖北恩施“世界硒都”、陕西安康“中国硒谷”、江西丰城“中国生态硒”等。 “谷”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富硒产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富硒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富硒奶产业应抓住机遇,利用富硒地区独特的土壤资源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富硒畜牧业。在富硒土壤丰富的地区,种植富硒作物,为富硒奶等畜产品提供优质饲料来源,生产优质富硒奶、富硒肉等畜产品。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规,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富硒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认知点评:富硒奶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营养价值的健康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缺乏规范政策,富硒奶产业的健康发展仍需努力。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富硒牛奶品牌,需要建立严格的认证机制和监管政策,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同时,还要推动富硒奶技术研发不断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只有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才能推动富硒奶产业走上更加规范、高效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