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母婴产品带什么字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母婴产品带什么字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真的安全放心吗?
现在有很多报道称,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不安全。有专家说,国家根本没有两岁以下儿童的食品要求,反谓的儿童食品都是生产厂商自己的噱头。
而且为了让孩子喜欢吃,往往食品里的甜度比成人食品的还要高呢。
反正要是能自己做的,我都自己做了。如果不能自己做,就不要太较真了,老话说的好,难得糊涂。你认为安全就是安全的。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购买食品时,都会选择标有“儿童”字样的产品,如儿童酱油、儿童饼干、儿童面条、儿童海苔等等。但是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儿童食品”一定适合孩子吗?
由于目前我国主要仅制定了针对0至3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辅食的食品安全标准,对于3岁以上儿童食品安全标准尚未明确,“儿童食品”的定义也尚未明确。
因此,“儿童食品”其实只是商家打造出的一种营销概念, 这些“儿童食品”不仅售价普遍偏高,甚至为了在外观、口感上吸引孩子,额外增加了一些儿童多吃无益的成分。
当然,不排除有些商家确实是根据儿童生长需要来设计生产“儿童食品”的。但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儿童少年膳食指南分为了2~5岁学龄前儿童及6~17岁学龄儿童少年两个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量也并不相同。
所以即使是根据儿童生长需要设计生产的“儿童食品”,也未必适合所有儿童。
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营养均衡,儿医通建议家长们不要被眼花缭乱的“儿童专用”迷了眼,为孩子选购儿童食品时,应仔细阅读营养标签和成分表。
食品成分表中,通常排在第一位的是含量最高的原料,按照排位顺序,含量依次递减。选购食品时,尽量选择成分表前几位是天然原材料(如面粉、牛奶、鸡蛋、水果)的食品。
我觉得家长既然如此关注食品是不是带“儿童”二字,还不如把精力花在去研究食品成分去!哪些添加剂是允许的,那些不允许,哪些控制量多少,这才是真会挑食品,不至于被商家广告忽悠!如此才真能明辨儿童二字带来的溢价是不是值得!
我不会完全放心儿童字样的食品,尤其在孩子不满2周岁的时候,我是不买超市里的所谓的儿童饼干给孩子吃的。但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比较单纯地认为超市里的儿童食品就是健康食品,还以为标上“儿童”、“无添加”、“非油炸”就可以放心地给孩子吃了。
从口味上来讲,儿童饼干、儿童酸奶、儿童蛋糕、儿童奶酪等零食的味道都是想抓住孩子的口味来制作的,我自己也吃过一些标有“儿童”字样的零食,像小猪佩奇的曲奇饼干吃起来挺甜的,儿童乳酸菌饮料酸酸甜甜的口感比成人的酸奶味道更重。
从包装上来讲,各种卡通图案的外包装就特别吸引小朋友。现在超市里一逛,都是小猪佩奇的饼干、果冻、糖果、酸奶包装,我家小萌宝一看到小猪佩奇就会很兴奋地想要我买回家。
的确,儿童食品在包装上都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就说小猪佩奇的饼干吧,包装盒拆开来就是一张图色的卡片,饼干盒里还会有随机的小猪佩奇动画片里的小玩偶。这也是为什么一标上“儿童”字样的食品价格也要高出一大截。
从配料成分来讲,标上“儿童”字样并不是“健康”的代名词,主要还是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一般都是添加有食用盐、果葡糖浆和食用香精香料的,这对一周岁以下的孩子就更不适合了。其实就算上幼儿园的儿童,经常吃这些“重口味”的加工零食,也对身体健康无益。
所以说,儿童字样的食品可不是都适合儿童的健康食品,我们还是要养成购买前看一看产品的标签上的配料表,有哪些添加剂,要注意那些常见的味精、人工色素、酚类抗氧化剂以及防腐剂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原创不易,欢迎点赞支持。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萌妈,日常模式:全职带娃+兼职写文,多家自媒体平台签约作者,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每天给你育儿好文,一起做更好的妈妈。
按照规范和安全来说,儿童和成人的食品应该是要做严格的区分。在国外,制度规范成熟的国家对儿童食品的监管非常严格,制作工艺和流程相对于成人食品来说有严格的标准和区分,以适合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如果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范,儿童专用的食品会更适合孩子一些,但是我觉得也不要盲目地去追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母婴产品带什么字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母婴产品带什么字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