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7.52,进一步下降(2020年出生率为8.52),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模棱两可,维持“负增长”临界线”。
官方数据已经充斥屏幕,不少业内人士对这个数字提出了批评。在最近的走访中,我们也能深深感受到来自不同地区的店主们的焦虑。
“我感觉实际情况比这个数字还要悲惨。”
尤其是一些农村店面空心化、老化,母婴店难以为继。官方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农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趋势明显,乡镇母婴店淘汰加剧。
新生儿数量和人口红利已经不能成为母婴店的生存基石。很多母婴店都在转型、延伸、寻找新的出路。一是深度挖掘婴幼儿潜力,拓展品类。其次,他们探索扩大品类的方法。婴幼儿以外的消费群体的空间。
因此,在市场上,我们会看到母婴护理在三个方向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注意营养食品。
一方面,在“少子化、重症化”的趋势下,新一代妈妈对宝宝全面均衡的营养有了更大的需求。基础营养素市场基础不断扩大,渗透率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过敏儿童比例不断增加,先天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很多新生儿天生就有过敏体质,医院很难提供精准、深入的营养指导和干预。这时,一些专业的母婴护理人员就担负起了为妈妈们提供实时、科学的营养指导的责任。
“与奶粉相比,营养食品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未来我们肯定会关注。”一位母婴店老板说道。目前,母婴店的营养食品占比也在不断提高,有的店可以做到30%、50%,甚至更高。
二是挖掘“两端”和全家潜力。
母婴店的婴幼儿区备受关注,而“妈妈”区和儿童区则被忽视。如今,很多母婴店都会想方设法向两端延伸。一是针对备孕妈妈、孕妇、准妈妈的服务和营养指导,二是针对产后爱美妈妈和大龄儿童的市场开拓。
孕妇瑜伽、产后修复、美容化妆等项目都是挖掘新一代爱美妈妈需求的项目。儿童粉、儿童营养食品、家庭营养延伸等项目有利于挖掘老会员市场潜力。
三是转型中老年市场。
从年龄结构看,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2.5%; 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白银经济将是下一个增量红利市场。许多母亲和婴儿正在利用手头的资源来实现这一转变。在浙江、江苏、福建、安徽等市场,部分母婴已经开始这样做。中老年人业务,培育中老年人食品用品店、社区店。
有母婴人士表示,正在准备相关供应链。 “现在还有些早,65后退休后,就是进入市场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