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这几天,苏颜无意间在某个社区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群里几十个人对一篇文章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篇文章就像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中,在群里激起阵阵涟漪。
带着“好奇”的心态,苏颜打开了这篇题为《揭秘约会角的故事:我拥有一切资产,却没有爱情》的文章。内容基本以社会现实为重锤,狠狠打击单身人士。年轻人的大脑里充斥着很多点燃人们情绪的内容,比如下面的句子:
他们的故事总是从寻找“有缘人”开始,但结局却往往受到年龄、收入、学历等硬性条件的限制。
当问及年龄时,得知男女相差6岁。阿姨直言6岁的年龄差意味着生辰八字不合,便挥手离开。
一位80后创业者,为自己定下找对人的标准,周围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不断收到家长的询问。尽管他在相亲帖中明确表示要找一位1988年以后出生的未婚女子,但他还是遭遇了一位离婚女子父亲的猛烈推销。
相亲角漂亮的个人资料背后,似乎相亲角没有资产的男生就意味着没有市场。
这篇文章让一个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说话的死亡群体复活了。讨论次数超过1,000 次。无聊素颜粗略统计了一下群里成员的讨论,发现70%以上的讨论都是因为文章中的某一句话。这句话引发了群里成员的“情绪”。为了宣泄情绪,这些情绪被激活的群友在群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在群里疯狂爬楼梯后,苏颜发现“情绪是会传染的”。事情是从一些热情的小组成员在小组里讨论开始的。或许是因为被点燃,他们的话语中也蕴含着情感,而这些情感的话语,也点燃了其他围观者的情绪。最后的一幕是,至少70名团员参与辩论比赛,疯狂发泄情绪,为团体贡献了1000多个声音,激活了数十名潜水员。估计群主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原本被称为“厕所”的人,为何会因为“相亲”文章而复活……
那么,情感文案为什么会让人欲罢不能呢?为什么这么多网站、自媒体仅靠一个情感文案标题就能吸引大量读者?情感文案有哪些类型?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深入聊一聊~
1. 为什么人们的情感会被文案所激活?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指出,当某个事件被触发时,大脑就会被该事件激活,并迅速通过之前的记忆提供直接反馈。不同的人对事件会有不同的理解,最终导致不同的情绪。情绪。换句话说,一个词、一张图片、一种气味、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可以在不同的人身上引起不同的情绪。
例如,回想一下我们生日那天吃蛋糕的场景。当朋友递给你一块切好的蛋糕时,你伸手接过,咬了一口,感觉“光滑如丝”。此时,你大脑中的神经元正在被激活。运动神经元被激活,让你能够执行动作,感觉神经元被激活,让你处理对蛋糕的感觉,比如鲜艳的颜色、柔软的触感、奶油味、柔软而甜美的味道。其他神经元也参与其中,一些神经元刺激口腔中流涎并释放酶以开始消化,另一些神经元释放皮质醇以准备您的身体代谢蛋糕中的糖。
有趣的是,下次你看到“蛋糕”这个词时,你的大脑中就会出现某种连锁反应,就好像一个真正的蛋糕放在你面前,你的大脑将你以前见过的单词组合起来。路过和品尝蛋糕的零星记忆可以让你在想象中构建一个概念性的“蛋糕”。所以当你看到“蛋糕”这个词时,你的大脑就会发出“快乐”和“兴奋”的情绪信号。
我们再回到开头提到的那篇《揭秘约会角的故事:有资产,却没有爱情》。如果你拆解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文案”,而这些文案给不同的人造成了不同的“情感”。
也许标题中的那句话“我拥有一切资产,却没有爱情”,让你感到“感慨”,因为在你过往的经历中,你曾多次因为彩礼的问题而与爱情失之交臂。一旦看到类似的文案,你就会激活你的“焦虑”和“愤怒”。
也许是文章中的那句话“他们的故事总是从寻找“有缘人”开始,但结局往往停留在年龄、收入、学历等硬性条件上”。让你感到“情绪化”,因为你周围的人太多了。很多人的学历比你高,收入比你高,选择比你多。因此,一旦看到类似的文案,你的“尴尬”和“厌恶”就会被激活。
也许“经济招女婿:需要10%年化收入”这句话让你“感慨”,因为你是女生,在过去的感情中因为资产问题受过伤害,所以当你看这句话激活了“欣赏情感”和“同情情感”。
也许“高收入并不是择偶的绿灯”这句话让你感到“感慨”,因为你一直都是一名敬业的上班族,挣的工资可以养活自己,所以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就激活了“满足情感”和“满足情感”。
就像上面的几个例子一样,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一些情感文案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经历对一句话产生相应的情感。为了发泄这些情绪,我们会选择和别人讨论,因为不同的人看到一句话会有不同的情绪,所以话题就会不断升温,直到话题爆炸。
2、情感文案有几种类型?
人类有6种代表性情绪,即快乐、悲伤、恐惧、愤怒、厌恶、羞耻。你会发现,80%以上在网络上疯传的文章或新闻都充满了这些情绪。这六种情绪还包含大量细分的情绪内容,如下图:
网络上那些热门的文章或者新闻,都包含了以上6种情绪。在开始写文案之前,最好根据你的目标群体在脑海中过一遍以上6个情感要素。那么,我们就来分解这6种情感,并针对每种情感给出3个文案实际运用的例子,简单易懂~
1.快乐的情绪
所谓快乐情绪,就是通过文案激活你脑海中的快乐神经元,想象曾经让你感到快乐或者高兴的事情,看到文案就激发能量~当然,快乐情绪还包括大量细分情感,如幸福、享受、满足、自豪等。例如以下3:
2.悲伤
带有悲伤情感的文案很容易打动人。也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独自看着文案偷偷流泪,也许在电影院里,你因为电影中的一句文案而感到悲伤。悲伤的文案总是能通过喧闹的场景潜入你的脑海。例如以下3个:
3. 恐惧
恐惧情绪包含许多细分的情绪。除了惊恐、恐怖之外,还包括警惕、怀疑、担心、不安、担忧等,非常适合放大客户的痛点。比如,你销售的产品是减肥产品,那么你就可以放大肥胖带来的担忧,比如“他想用10万元的礼物帮我减肥”。在恐惧的情绪中,最常用的细分情绪是“焦虑”。在压力过大的社会,你的“焦虑”无处不在。比如下面3个:
4. 愤怒
不得不说,愤怒很容易引发“行动”,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行动,还有强烈的思想上的行动。例如,我们在文章开头谈到了社区中的小组成员。他们大多因为被文案激怒而开始在群里热议,而他们愤怒的文案激怒了其他群员,最终引起轩然大波~我们来看看以下三篇很容易得罪人的文案:
5. 厌恶
想想上次某件事引起你的厌恶是什么时候?恶心文案在讨论效果上仅次于愤怒文案。越恶心的人越点击阅读~恶心文案的目的不是让你的用户讨厌你,而是和你的用户站在一起,找到你和用户都讨厌的东西,然后抱怨一下一起。比如下面3个文案:
6.羞耻情绪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弱点,也许是因为学历低,也许是因为工资低,也许是因为身高低,也许是因为体重高,也许是因为被前男友/女朋友伤害过,也许是因为经历过一些尴尬的时刻,这些你内心不想被提及的记忆,会被你看到的某些文案激活。为了找到内心的平衡,你可能会因为感到悲伤而尽力捍卫自己,或者你可能会选择羞辱自己。而这个过程就在贡献着文章的人气。比如下面3个文案: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目标群体来写“情感文案”。这些文案永远不会激活所有人的情感,而只能激活一部分人。这些情绪被激活的人就会利用这种情绪。传下去。就像我们之前讲的“超级用户”一样,当我们获得一个超级用户时,这个超级用户就会影响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