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产品陈列是母婴店的一项基本功。良好的产品陈列直接影响产品销量和店铺业绩。
以往母婴店的陈列多是按品类划分,如奶粉区、纸尿裤区、用品区、鞋服区等。但当用户有明确的购买倾向或到店购物时指南没有进行更多的相关介绍产品时,很难完成相关销售。
那么,现阶段母婴店的商品陈列如何才能差异化、更高效呢?比如根据“年龄分类”来跟风?
随着90、95后新生代父母逐渐成为核心消费群体,他们科学、精细、高效的喂养理念带动品类创新和营销升级。这些趋势和变化赋予了母婴细分市场增长的空间。
例如奶粉是分段的。根据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各段配方会有不同的强化和调整。与婴儿奶粉相比,儿童奶粉更注重眼睛。研发分四个方向进行:大脑发育、身高发育、免疫健康、肠道健康。
除了大家熟知的阶段性奶粉外,儿童零食、辅食也提出阶段性喂养。比如盈氏推出的“5阶段精准喂养系统”,就是根据宝宝不同的成长阶段,细化辅食,并在多个维度进一步完善。宝宝的喂养精细。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钙需求的差异,奶酪博士提出了奶酪分级高钙系统作为差异化战略方案。
在婴幼儿护理领域,还有红象、黛可儿、兔头妈妈等品牌,将儿童护理分为年龄段;在婴童旅行领域,elittle也提出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宝宝。科学分段开展亲子分龄出行倡导,实现分龄座位。
从行业总体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关注分龄概念,婴童产品分龄早已成为既定趋势。对于母婴店来说,从新生代用户的精准需求出发,除了产品选型外,或许还可以通过产品展示来满足用户的“分龄”需求。
毕竟,母婴店按年龄陈列商品是否可行、有必要呢?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顾客购物车中的商品只有30%是到店时原本计划购买的,70%的商品是到店后冲动购买的。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创造更多顾客冲动购买的主要方式是关联展示等营销方式。
细究起来,相关展示的核心在于“产品适用性”。在我们的新思路中,准确划分和展示不同年龄段宝宝所需要的产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消费者集中购买。
还有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据《2022母婴育儿行业用户精细化运营洞察报告》显示,宝宝4-6个月时,母婴用户按年龄段购物焦虑最为严重,有26.4%的用户“不知道”买什么母婴用品。这意味着,母婴店如果尝试着按年龄段而不是单纯按品类陈列,打造半自助、一站式的购物体验,会更方便妈妈们舒心购物,什么都能买。在同一固定区域内。所有婴儿所需的产品也可以在商店出售,以增加单一客户价值。
归根结底,母婴店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销售率。当传统的商品陈列方式无法抓住消费新增量时,按年龄陈列商品是否会成为母婴店品类管理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