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标志,也是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日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简称:《意见》)的文件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意见》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被提到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加快现代养殖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作物良种、畜禽良种联合攻关”、“依托农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这些内容为奶业全面振兴指明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奶业全面振兴的主战场
经过“十三五”期间调整转型升级,我国乳业质量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对于当前奶业发展现状,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红斌在年初的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当前,我国奶业以规模化养殖、全产业链综合型企业为主导。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伊利助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平村村民众筹建现代化牧场
中国奶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牛奶产量3440万吨,比2015年增长8.2%;占全球牛奶总产量的接近5%,位居世界前列。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195.6亿元,比2015年增长26.1%,高于食品行业平均增速。 2019年,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为35.8公斤,比2015年增加4.9公斤。
但产业竞争力弱、养殖加工发展不平衡、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市场消费培育不足等突出问题仍然是乳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于如何加快奶业现代化、推动奶业整体振兴,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认为提高牛奶供应率成为解决的关键。
从目前乳业发展形势来看,乳业实现全面振兴还存在哪些差距?
以牛奶产量为例,高红斌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到了一组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国牛奶产量增加260万吨,年均增量超过50万吨。目前,全国牛奶需求量为每年5500万吨,五年后至少将达到6000万吨。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国奶产量达到4500万吨”按照目标要求,到2025年牛奶产量需增加1000万吨左右,年均增加200万吨左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想要达到更高水平,需要加倍努力你的努力。”
奶业振兴行动多地落地,规模化牧场成为发展主流
近年来,多地出台促进乳业振兴的相关政策。
甘肃正在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 2019年以来,宁夏按照“强基础、优化结构、提质量、培养领军人物、促融合”的思路,推动当地乳业转型升级;四川正在积极建设乳品加工基地,鼓励安宁河流域和川西高原河谷地区奶牛养殖发展,支持藏区发展牦牛奶生产……
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份以省级政府名义发布了乳业振兴意见或工作方案。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制定了千万吨牛奶项目发展实施方案。
如今,标准化、规模化牧场已成为发展主流。中国奶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64%,较2015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全国黑白花奶牛产量达到7.8吨,比2015年增加1.8吨;大型牧场实现挤奶机械化;规模以上乳品企业565家,比2015年减少73家。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大型乳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伊利组织中外专家到牧场进行技术指导
深耕行业多年,以伊利为首的众多乳企因地制宜,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实现自身发展。同时,推动了当地乳业转型升级,助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乳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
中央一号文件中“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的指示,体现了国家对奶业振兴发展的明确态度。在明确乳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反思了近年来上游奶源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强烈肯定。
伊利赋能多地中小农场,助力乳业振兴
越来越多的乳制品企业加入乳业振兴大潮。他们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洞察行业痛点,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为急需转型升级的牧场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持续为行业提供能量。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伊利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先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等地投资建设九大母乳中心。产业集群项目通过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牧场和智能化乳品加工厂,打造高端乳品生产基地,打造养殖一体化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此外,伊利还将乳业集群发展模式带到全国各地,在黑龙江、河北、河南、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等地打造产业集群。
面对乳业长期存在的“技术弱、融资难、风险高、转型慢”等问题,伊利通过技术联动、金融联动、产业联动、风险联动。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现代乳业集群优势,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为解决邯郸市肥乡区妙童牧场单产水平无法突破的问题,伊利在妙童牧场推动引进先进的标准化SOP管理。规模化牧场经营模式,指导牧场专业饲养和日常管理,原奶质量显着提升,妙通牧场年增收300万元; 2017年,为助力建设规模化牧场,伊利投资推动巴彦淖尔市百余个中小型牧场整合,推动骏丰牧业成立,创新探索“龙头企业” +村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众筹牧场模式在当地落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伊利在发展当地乳业的过程中,投资建设了现代化乳制品生产基地。不仅建成了当今先进的绿色智能乳业生产基地,还帮助当地引进奶牛养殖牧场,培育了智能包装、饲料厂等产业项目,形成了“1+6”乳产业集群。生产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60亿元至170亿元。直接吸纳社会劳动力5000余人,间接创造原料运输、饲料种植、销售服务等就业2万余人。
截至2020年,武威市已从内蒙古、宁夏引进奶牛牧场10个,总设计能力7.2万头奶牛,并已基本建成。已有奶牛牧场5个,奶牛13000头。目前,全市有大型牧场13个,存栏奶牛4.1万头,日产鲜奶290余吨。
据不完全统计,伊利已帮助合作牧场奶牛整体日增产水平超过8公斤,带动500万养殖从业者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2014年以来,伊利已向近千家合作牧场提供约200亿元牧场资金。
“作为一家横跨一二三产业的企业,我们连接着14亿消费者和数百万农牧民,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伊利被评选为全国乳制品行业“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之一。伊利董事长潘刚表示:“全体伊利人将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展现责任担当,做好事、利他之事,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助力产业繁荣‘乡村振兴’,努力实现“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让我们一起奋斗! (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