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竞争格局
母婴零售行业处于整个母婴产业链的中游。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母婴零售行业呈现出多种业态并存的局面。
母婴产业链
数据来源:普华优测整理
近年来,我国母婴零售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保持快速增长。但由于我国母婴零售行业进入门槛较低,行业企业数量较少,市场集中度较低。高的。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优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7年母婴产业细分市场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一)线下渠道竞争格局
目前,线下渠道主要是母婴用品连锁零售店。市场相对分散。除少数龙头企业外,以中小型连锁店和个体店为主。
从门店数量和规模来看,母婴专卖连锁零售店大致可分为两类: A、单店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门店数量超过300家。除销售产品外,还提供儿童游乐场所及母婴配套服务。大型母婴连锁店,如孩子王; B、单店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在当地有影响力、以销售产品为主的母婴连锁店,如爱婴室、乐友、爱婴岛等。
按照区域布局,母婴专卖连锁零售店大致可分为两类:A.全国局,国内门店覆盖10多个省市,以孩子王、乐友、爱婴为代表。其中,孩子王主要覆盖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母婴市场。乐游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 B/区相对集中,以爱婴房、丽嘉宝贝为代表,其中爱婴房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
按照经营模式,母婴专营连锁零售店主要分为直营店和加盟店两类。其中,直营模式对产品和服务的控制力较强,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商店一般位于市区。购物中心以孩子王为代表;加盟店模式是大多数母婴连锁店采用的经营方式。管理相对松散,单店面积较小。主要是街头小店,以Baby Island为代表。
(2)线上渠道竞争格局
目前线上渠道主要是综合电商。综合电商公司凭借流量优势、品类协同和规模化采购能力进军母婴市场。主要代表包括天猫、京东、苏宁等。其他垂直母婴电商和垂直母婴社区主要基于母婴市场的利基需求,通过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吸引流量,然后通过电商、广告、知识付费等方式将流量变现。
2、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
总体来看,母婴零售行业的主要客群为孕妇和0-14岁婴幼儿。因此,其发展受出生率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母婴零售业发展与出生率的相关性逐渐显现。已逐渐减少。
(2) 区域性
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和人口规模影响,母婴零售业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征。目前,我国母婴零售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上述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劲、人口相对集中,有利于母婴零售业务不断扩张。此外,经济发达地区的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这也为母婴零售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季节性
母婴用品主要包括食品、尿布、洗护用品、玩具等,主要是日用品和日用消耗品。因此,母婴零售行业整体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过去,五一、元旦、国庆、春节等传统节日是零售业的销售旺季。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618”购物节、“双十一”、“双十二”为代表的折扣促销活动不断升级,母婴用品销售同期也呈现大幅增长。
3、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管理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成为母婴零售行业成功运营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母婴零售企业正在逐步推进IT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构建包括供应商、商家、用户等在内的全行业价值链,实现计划、采购、库存、下单、配送等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分配和财务。系统改变了以往各模块相对独立的现状,使整个业务发展一体化、快速可复制、灵活,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管理,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企业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识别顾客行为背后的动机、偏好、习惯、需求,并结合相关数据模型进行自动分析,从而协助营销人员对顾客进行定向营销,为顾客提供精准化、定制化服务。提供定制化服务,提高营销效率和客户消费体验。此外,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零售企业分析母婴产品需求,向上游供应商反馈消费者行为偏好和趋势,优化供应链管理,从而使供应商更容易升级开发产品、优化产能规划,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四、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一)向“数字化”发展
我国母婴零售业在发展初期,主要通过抢占优势店位、供应链、物流系统等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退去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创新,母婴零售行业的获客成本持续上升,追求流量经济和规模经济的资源驱动型商业模式受到强烈冲击,传统零售业正在逐步向“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是指根据客户消费需求和行为特征的变化,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重塑客户营销、渠道销售、商品供应链等业务流程,从而提高零售效率和体验。对于母婴零售行业来说,其“数字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客户数字化、渠道数字化和平台数字化:
在客户数字化方面,由于母婴零售行业是典型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行业,其业务本质是通过多元化渠道触达消费者,将其转化为产生交易购买行为的客户,然后通过维持长期互动与客户的关系可以促进他们的持续回购,并将客户转变为忠诚的会员,从而增加客户的终身价值。在数据驱动下,母婴零售企业可以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分类,实现更精细的消费者洞察和更精准的营销促销,从而预测消费者行为,缩短消费路径,最终实现客户转化。提高比率和保留率。
从渠道数字化来看,渠道是商品流通、接触客户的渠道,也是核心的数据接触点。对于线上渠道,母婴零售企业可以基于计算机和物联网技术收集顾客行为数据,通过用户识别系统描述用户画像,有效判断顾客需求;对于线下渠道,实体店可以安装无线信号传感器、智能摄像头等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智能硬件设备,可以采集客流、顾客标签、消费行为、货架陈列等数据,打造智慧门店。同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渠道,最终的目标都是为消费者提供一致的体验,掌控从购买意向到最终成交的整个过程。
在平台数字化方面,母婴零售行业需要强大的IT基础设施,以业务信息化为主要目的,建设以WMS、OMS为代表的业务系统,以及以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为代表的数字化中台。系统实现了前端、中端、后端数据的实时连接和数据智能需求。
(2)从单一产品零售向多元化领域拓展
我国母婴零售业起步较晚。早期主要销售奶粉、纸尿裤等简单母婴用品。随着母婴产业的发展和消费升级,母婴用品的种类逐渐丰富,包括食品(如奶粉、休闲食品)、消耗品(如纸尿裤、洗护用品)、服装、母婴用品等。产品和其他类别。各品牌也通过全产业链发展,为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产品。
在母婴产品发展的同时,随着育儿观念的升级,家长也越来越注重育儿过程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功能。代际育儿的现实也促使新一代家庭更加注重亲子互动、育儿指导和教育服务。对母婴产品的需求,加上国内母婴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个性化母婴服务的出现。母婴零售行业逐渐从以商品为主向“商品+服务”模式发展,顾客消费体验不断提升。推动。母婴服务领域大致可分为医疗保健(如产妇保健)、亲子娱乐旅游(如儿童室内游戏、亲子活动)、儿童教育服务(如幼儿教育) 、金融服务(如儿童保险)、美容服务(如儿童摄影)等几大版块。
“商品+服务”的商业模式为母婴零售行业提供了更多互动场景。加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及新一代父母喜欢分享、交流的社会特征和社会需求,母婴零售企业进一步聚焦会员和母婴社区发展,打造“产业生态经济”:一方面,不少母婴零售商利用线下活动作为社交媒体,通过提供帮助、解决育儿问题,快速与顾客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打造会员制,增加会员用户的粘性;另一方面,以母婴社交平台、孕婴工具平台为代表的母婴网络社区平台逐步建立。通过提供母婴知识问答、专家在线咨询等以及孕期、医学知识相关的母婴信息内容服务,可以有效吸引流量,最终通过会员和流量变现实现盈利。因此,“商品+服务+产业生态经济”的多元化经营模式逐渐成为母婴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三)“渠道升级+渠道整合”同步发展
目前,我国母婴零售行业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线下渠道主要包括专业连锁零售店、百货商场母婴专柜、超市母婴专区。线上渠道主要包括综合电子商务。母婴渠道、垂直母婴电商、垂直母婴社区、品牌/零售商自建渠道等。近年来,受消费升级和互联网经济影响,我国母婴零售行业呈现出“渠道升级+渠道整合”同步发展的趋势。
渠道升级主要体现在专业升级。以线下渠道为例,随着新一代父母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消费者对母婴产品的种类、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母婴专卖连锁店在产品品类的丰富性、服务的专业性、中高端品牌的推广等方面更具优势,逐渐取代传统个体店、超市、百货店。
渠道整合主要涉及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实现优势互补。其中,对于线下渠道来说,由于母婴产品种类较多,难以直接辨别其真伪和品质,客户在消费过程中往往需要亲自体验,并获得一定的专业建议和指导。基于品牌和渠道的双重背书,线下实体店提供精选的优质产品、专业的知识交流和故障排除,以及全品类的一站式购物体验。他们可以快速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形成有别于电商的独特品牌。商业吸引力。此外,目前母婴零售行业不仅以商品为主,还包括儿童娱乐、教育等体验业态。线上平台无法满足上述需求。
对于线上渠道来说,其主要优势有:1)线上平台的产品品类越来越齐全,可以满足长尾母婴市场的诸多个性化需求; 2)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去中介化的特点,在价格上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 3)网上购物渠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满足顾客方便、快捷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母婴行业消费渠道的不断丰富,消费者倾向于在多种渠道之间切换,以获得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更好的消费体验。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双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1、一方面,消费者需求向全渠道发展,希望随时随地购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品牌也有渠道拓展和市场增长的需求。线上平台作为线下门店的补充,可以扩大人群的覆盖范围。解决单个通道增量空间有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