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2年绿色制造清单。飞鹤(泰来)工厂、上汽通用汽车等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名单。记者了解到,飞鹤此次荣获国家“绿色工厂”。继获得食品行业最高ESG评级后,飞鹤再次展现了其在绿色低碳、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
国家“绿色工厂”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为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的绿色制造先进典型企业。入选企业必须具备优良的绿色生产实践基础,并经过层层严格筛选。而这些优势企业往往代表着行业绿色发展的方向。
对于许多人来说,低碳意味着一天少开车、关掉灯和周围的其他小东西。然而,对于企业来说,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并不仅仅只是做好绿化、节能工作。在同一层面上,这是一个系统项目。飞鹤从选址之初就确立了打造“绿色工厂”的目标。
飞鹤(泰来)乳业有限公司不仅建筑容积率、密度等指标满足《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单位土地面积产值为11204.21万元/公顷,远高于齐齐哈尔市区单位土地利用产值。生产过程中,工厂严格按照绿色供应链管理采购原辅材料,绿色材料使用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对外部环境影响较小。由于该公司是食品生产企业,处理后的废水不能用于生产。但工厂的中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
工厂的节能落实到最小的细节,包括对“草坪有多高”、“灯泡用多少瓦”等都有详细规定。生产过程也不断推进节能降耗的技术改进。生产车间工艺生产用冷凝水及空调制冷机组冷却水采用循环供水系统。车间采用感应式自动水龙头,节水10%以上。
2021年,工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94.66吨,相当于约4.3万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飞鹤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公司内部绿色工厂长期持续推行,公司将在绿色生产制造方面不断实践和探索,以科技赋能低碳生态链。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没有浪费,只有未利用的资源
除了工厂建设,飞鹤还首创全产业链“双碳闭环”管理。让畜牧业三大碳排放源相互循环,开发“生物天然气、有机肥循环利用”解决方案。
飞鹤生态循环
事实上,畜牧业作为奶粉生产的上游产业,本身碳排放量就很高。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畜牧业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15%。碳排放来源主要包括饲料作物、动物本身及其排泄物、化肥生产和常规农业生产活动四大方面。
飞鹤的解决方案利用东北的牛粪和玉米秸秆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进一步纯化为生物天然气;天然气返回牧场和工厂转化为热能;沼渣沼液通过二次发酵变成有机肥;有机肥料返回田地,种植有机天然饲料,然后用于饲养牛。真正做到了“没有浪费,只有未利用的资源”。
这套闭环循环在理论上看似水到渠成,但为了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飞鹤和中科院青岛所花了6年时间。他们创新发酵模型,利用流体力学开发搅拌桨式,通过多次实验想出方案,改造设备,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想法,让原来的污染物得以循环利用。利用的可能性。飞鹤和科学家不仅用“黑科技”解决了高寒地区畜禽粪便处理和玉米秸秆无害化处理两大难题,还考虑到了过程中的经济问题。新的解决方案一旦发布,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该项目每年可无害化处理玉米秸秆4万吨、牛粪10万吨。年产生物天然气700万立方米,可满足约2万户家庭年用气。每年生产有机肥约5万吨,可满足3万至5万亩玉米田的消耗。还田后,1.4万亩黑土有机质含量可提高1%,黑土层厚度和松软度可增加。
飞鹤荣获中国食品企业最高ESG评级
正是这种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负责的态度,使飞鹤不仅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也得到了国际评级机构的认可。
飞鹤智能工厂加工流程员工操作
近日,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披露了最新的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评级结果。中国飞鹤的评级跃升至A级,这是目前中国食品企业的最高评级。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2年,共有610家中国公司获得MSCI ESG评级(其中A股公司485家)。其中超过74%的评级结果低于平均BBB水平,并获得A级或以上。企业数量不足60家。
飞鹤2021年ESG报告显示,飞鹤2021年共节约水16.74万吨,相当于3.04亿瓶550ml矿泉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3248.53吨,相当于462万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中国飞鹤在ESG报告中表示,公司将持续推进全链条、全流程、全融合的“双碳”行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态循环的发展闭环。持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持续降本提质增效,紧密链接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产业新生态,共同创造社会价值,分担社会责任,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整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