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线下实体损失惨重。据宜兰商业统计,2022年一季度,国内近700家门店宣布关闭,其中包括沃尔玛、家乐福、人人乐、便利蜂、肯德基等知名品牌,此外,不少大型零售企业也纷纷关闭直接大规模关店。显然,2021年关店的势头将在2022年延续。
聚焦母婴零售实体,也是叫声不断。在对新建母婴店的采访和调查中,不少已经关店、承包经营,不少出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下滑。如今2022年已近一半,以一季度为节点,线下母婴店经历了怎样的“至暗时刻”?
01
客流及销售额下降,营业额下降8.8%
图片来自:汇源邦《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母婴实体店消费数据分析报告》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母婴实体店消费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Q1母婴店销售额较2021年同期下降8.8%,订单量大幅下降14.1% %。究其原因,与各地疫情蔓延密切相关。疫情期间,不在疫情防控区域的母婴店被迫关门,无法恢复营业。客户流失,业务量减少,但仍要支付固定成本和费用。 “只出不进”无疑给实体店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大部分母婴店连维持资金都困难。
02
商店里的所有品类都经历了滞胀和下滑。
图片来自:汇源邦《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母婴实体店消费数据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Q1母婴店各品类销售额均出现下滑。其中,销售周期长的商品受客流影响较大。其中车床首当其冲,销量同比下降32.1%。作为耐用品,儿童车床虽然需求迫切,但复购率并不高。对于大多数商店来说,销售缓慢,每平方英尺的效率不高。这在门店客流量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显得更加突出。
再以服务项目为例,我们都知道服务项目需要到店定型并交付。但受限于春节前后消费者人流以及疫情封城下门店经营的不确定性,服务项目直接受到影响。销售额下降22.1%。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奶粉、辅食零食、棉服等销量下降幅度较小,均控制在10%以内。根本原因是婴童食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急需、高频率的。作为日常必需品,宝宝们根本停不下来。棉质童装更容易利用春节前的销售旺季,因此销量呈下滑趋势。与此同时,品类占比还在不断增加。
03
奶粉以价换量,门店无奈降价
图片来自:汇源邦《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母婴实体店消费数据分析报告》
渠道此前曾报道,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婴幼儿奶粉市场打响了价格战,平均售价下降了30%-40%。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每家商店都必须增加其市场份额。费率需要换取价格和数量,这种现象将在2022年成为常态。报告显示,2022年Q1母婴店奶粉销量整体下降6%,其中2月份和2月份奶粉销量3月小幅上涨或接近2021年同期。
这更多是由于门店采取促销优惠来增加奶粉订单数量,但增加的折扣实际上抵消了单笔奶粉销量的增长。由于进店率和客流量减少,有限的促销效果并没有有效增加奶粉销量。这正如一些从业者之前多次提到的“以价换量”,“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能够有效提升奶粉销量”。我没有听说哪个渠道商增加了销量和利润,但他们都在不情愿地削减利润。”一位渠道商表示。
04
纸尿裤销量及交易价格持续下滑
以前大家都在说奶粉、纸尿裤是急需品类,消费需求几乎不会下降,却忽略了突如其来的疫情,消费是否会降级,以及来自渠道销售的沉重压力。报告显示,2022年Q1,母婴店纸尿裤整体销量下降10.7%。在订单量减少的同时,单个SKU的平均成交价格也持续下跌。
与奶粉的高品牌忠诚度相比,纸尿裤价格的波动往往对销量影响更大。一组数据显示,90后、95后、甚至00后的妈妈们更愿意尝试新产品、新品牌。超过60%的母婴用户使用2-4个品牌,近30%的用户使用5个以上品牌。他们之所以换尿布,并不是因为宝宝不舒服或者不信任产品。更换纸尿裤时,一是找到了更好的产品,二是价格。对于高频消费的刚需纸尿裤,大部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
目前的下跌趋势已成定局。无论是否是至暗时刻,我们都在等待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