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2022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我国乳制品进口已达拐点,多品类出现同比下降。随着2022年2月发布的三项政策指导文件的出台,今年或将成为我国乳制品进口年。产品进出口拐点元年。
牛奶生产瓶颈已被打破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8年,我国牛奶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年均3000万吨以上,处于较长的产业瓶颈期。但2019年至2021年,增速分别达到4.1%、7.5%和7.1%,年产量分别达到3201万吨、3440万吨和3683万吨。明显摆脱瓶颈期,进入成长期,牛奶生产规模显着扩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瑞农咨询研究部
另一方面,2021年全国乳品加工量达到3031万吨,同比增长9.0%。其中液态奶产量2842.98万吨,同比增长9.68%。从国家统计局近10年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乳制品加工量已超过2016年的历史高点,反映出市场需求再创新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瑞农咨询研究部
乳制品进口需求巨大
但它已经显示出疲软的迹象
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进口各类乳制品394.73万吨,同比增长18.5%,进口额138.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其中,进口液态奶129.6万吨,同比增长20.8%,进口金额18.69亿美元,同比增长36.7%。我国乳制品进口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
如何将这部分进口需求转化为国内供应,也是当今众多乳制品企业的发展目标。这也符合国家规划中扩大内需、改善国内流通的总体方针。
事实上,从单月来看,去年9月以来乳制品进口就明显疲软。随着国内乳制品供应充足,国内乳制品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越来越强,国内市场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将逐渐达到峰值,2022年或将成为进口乳制品的拐点。
2022年1月至2月,我国累计进口各类乳制品74.21万吨,同比下降2.5%;进口液态奶19.81万吨,同比下降0.4%,进口金额2.98亿美元。虽然进口金额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总体进口量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多项利好政策文件发布
推动上游产业发展与创新
2022年一季度,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发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升乳业竞争力“十四五”规划》《乳品行业条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22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的意见。
提出实施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草饲畜牧业。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优化乳制品结构。构建现代牧草产业体系,推进牧草专业化生产。实施乳业振兴工程。改造升级一批中型奶牛养殖场,推进奶牛养殖重点县数字化生产管理,在重点地区建设一批原奶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一批优质牧草基地。
到2025年,全国牛奶产量达到4100万吨左右,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5%左右,奶牛年均产量达到9吨左右。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大规模的牧场建设带动了对进口活牛的强劲需求。 2021年,我国共进口活牛36.11万头,同比增长40.8%。 1-2月,我国共进口活牛7.19万头,同比下降7.8%。预计,随着大型企业牧场建设的完成以及奶牛需求的逐渐饱和,未来活牛进口量将逐渐减少。
上游产业的拓展和完善,对乳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源头的质量和产量保证是每个乳制品企业创造新产品、树立品牌形象的基石。
消费升级与全民健康时代
乳制品市场需求多元化
从整个乳业来看,2021年的核心问题是上游鲜奶的供应。乳业专家宋亮指出,国内乳制品消费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2020年至2022年是中国乳制品消费的分水岭。传统乳品品类消费阶段性饱和,高端发展红利阶段性结束。 2021年,随着全球形势的快速变化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上游行业变得敏感,但这并没有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从奶酪、低温奶等细分品类的快速发展可以看出,乳制品人均消费量的增加将是未来行业的主要增长点。
乳制品行业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我国乳制品主要定位为基础营养品。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乳制品消费结构以液态奶为主,乳制品市场主要定位为基础营养品。
从长远来看,从基础营养品向专业营养品转变将是大势所趋。消费升级的到来和国民健康意识的普及将为乳制品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高端、健康、功能性乳制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