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人们讨论的“热词”和政策的“热点”。仅4月份,中国就与基础四国、欧洲(法国和德国)、美国就气候变化问题举行了高层会议。 2021年是中国踏上“碳中和”征程的元年,似乎已成为共识。可以预见,从今年到未来很多年,“碳中和”将继续得到国家各领域、各层面的政策支持,涉及“碳中和”领域将会出现一些强劲的趋势。乳制品行业能否抓住其中的机遇,值得关注和探索。
01
碳交易来了。乳业的低碳之路还远吗?
一、加快碳排放市场建设,加快顶层设计。
今年两会从国家层面批准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文件》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3.5%和18%的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分别为%。在政策目标背景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正在加紧推进。此前公开信息显示,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采取创新的“双城”模式,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交易,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负责登记。全国碳市场将于今年6月启动。网上交易将于月底前推出。
与此同时,顶层设计的引进也在加速。 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就《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修订草案指出,碳排放配额分配包括无偿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前期以免费分配为主。按照国家要求适时推出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本规定实施后,不再建设地方碳排放交易市场。本规定施行前已存在的地方碳排放交易市场应当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此外,金融方面,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等会议提出,资金投入要与污染防治任务相匹配。推动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措施。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对碳排放合理定价等指导。国家实现碳中和的态度和决心可见一斑,箭在弦上。
2、顺势而为,低碳乳业潜力巨大
乳制品行业的低碳之路或许是必由之路。 《碳排放交易条例》第五条提到,今后全国碳排放交易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和行业范围将根据国家确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提出。乳制品行业被纳入其中的可能性相当大。世界资源机构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农业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8.4%。其中,畜牧业生产和粪便排放量占农业排放量的31.5%,占总排放量的5.8%。由于瘤胃发酵的作用,反刍动物比猪、鸡等单胃动物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数据显示,一头高产奶牛一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一辆小型汽车的排放量(按排放量1.0,一年行驶1万公里粗略计算)。乳制品行业在推进减排进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源
尤其是大型牧场,未来可能会遭遇一场硬仗。生态环境部在此前的碳减排和排污权交易试点文件中多次提到,将以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为标准。凡超过此标准的单位,将被视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纳入监管。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按照每公斤FPCM排放1.2公斤二氧化碳当量(1.7公斤70%)的温室气体排放估算,任何每年生产原奶超过21,700吨的牧场都将超过这一基准线。
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乳制品行业在低碳之路上潜力巨大。
首先,奶牛养殖与低碳环保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减少奶牛养殖碳排放,需要采用更高效的饲料利用率、减少兽药使用、施用生物有机肥、回收畜禽粪便等。这些措施可以增强牧场的竞争力,促进牧场的可持续性。一种有效的盈利手段。特别是通过实施牛奶碳足迹评估,企业客观了解其产品生命周期的能耗/碳排放情况,有助于企业识别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高能耗环节,促使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和改进效率。削减开支。
其次,低碳不仅对提高奶牛养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奶业关注和参与世界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体现。在乳制品市场,低碳标签将增强乳制品企业的品牌力。
第三,具有低碳生产能力的牧场在未来的碳交易权市场上将更具竞争力。他们可以每年出售多余的碳排放配额以获得额外收入,也可以保留多余的配额以供未来扩大生产;代替低碳生产,他们将在未来的碳交易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产碳牧场的生产经营活动将长期受到碳排放权的限制。只要碳交易市场“锣”一响,乳业低碳新时代就会到来。
3、率先踏上乳业低碳之旅
一些乳制品行业人士已经在低碳环保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例如,伊利于2010年与国际第三方碳审计机构——SGS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碳检查工作。蒙牛每天对旗下所有工厂的污水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并接受各地相关部门的监督。为实现包装低碳减排,菲仕兰实施“北极星计划”,在生产中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更少化石燃料,同时减少包装废弃物的污染。目前,菲仕兰坎皮纳已采用可回收PET瓶,可回收、可再生的包装已开始在许多产品中使用。 2018年以来,以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CAFS)实施的气候变化、农业与粮食安全研究计划(CCAFS)为平台,SDDDC中荷乳业发展中心和荷兰环境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发起并建立了“中国国情下乳业碳足迹评估与减缓计划”研究计划,包括建立中国国情下乳业温室气体足迹模型;建立中国奶牛养殖温室气体足迹评估数据库;评估每个奶牛场的温室气体足迹;明确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等
02
抓住趋势,如何按下乳业低碳快进键?
AgResearch 最近分析了世界主要牛奶生产国的碳足迹。新西兰的排放水平最低,每公斤牛奶排放0.77 公斤二氧化碳当量(牛奶已校正脂肪和蛋白质)。其次是乌拉圭0.84、葡萄牙0.86、丹麦0.9、瑞典1。中国每公斤牛奶排放二氧化碳当量1.68公斤,奶牛减排潜力巨大。
资料来源:农业研究
奶牛的碳足迹涉及农业投入、饲料生产加工、奶制品生产、粪便处理、粪便利用等生产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涉及的运输和能源消耗。每个过程的贡献将决定最终的碳足迹。那么乳制品行业如何真正走低碳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