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以来,香港及A市乳制品行业一改此前的低迷状态,走出了持续上涨的行情。截至目前,乳业概念指数涨幅近20%,其中包括蒙牛乳业、伊利股份、光明乳业、阳光乳业等。其中,燕塘乳业、三元股份、悠然牧场、中国飞鹤等个股涨幅最为喜人。其中燕塘乳业、蒙牛乳业、中国飞鹤累计涨幅均超过30%。
究其根源,乳制品股持续反弹上涨的魔力并非突然上涨,而是大规模消费整体复苏的提振。
消费复苏明显
近段时间,乳制品行业受政策红利带动,全国多地优化防控措施。比如,珠三角多区县宣布解除临时疫情管控,部分地区宣布开放堂食和跨区域旅游免费。直接带动了出行意愿和线下餐饮消费的复苏,促使大消费行业逐步回暖。
在消费明显复苏的背景下,二级市场的投资热情被彻底点燃。
当然,除了最活跃的乳制品行业外,食品饮料板块也有所回升,重庆啤酒、舍得酒、迎嘉贡酒等酒类企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对此,西部证券认为,经过两年多的估值与业绩双杀,食品饮料板块横向比较已处于历史底部。从以往的历史验证来看,外部需求环境最差的时期一般是食品饮料。该板块股价的最低点。展望2023年,预计疫情防控和宏观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疫后复苏或将成为明年最强的投资主线。
乳制品的性能正在改善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由于部分消费场景的缺失以及消费者信心的影响,乳制品市场整体表现并不乐观,上市公司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A股市场已上市的31家乳制品企业中,有6家亏损,25家盈利。
不过,虽然盈利公司占多数,但仍无法掩盖净利润同比下滑的事实。
从净利润增长表现来看,31家乳制品企业中,仅有11家保持净利润同比增长趋势,其余20家企业同比下降。
具体来说,今年前三季度,“低温奶龙头”之一的光明乳业实现归属净利润3.69亿元,同比下降16.98%;阳光乳业实现净利润9258.83万元,同比下降13.61%。
对于乳制品行业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独立乳制品行业分析师宋亮分析称,一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由于第三季度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市场费用增加。
不过,基于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各乳企也在积极对新一轮战略进行调整。其中,细分品类布局已成为当前行业共识,在奶酪品类上的努力尤为显着。
欧睿数据显示,在我国众多乳制品子品类中,C端奶酪市场增速独树一帜。它并没有和其他品类一起回落,而是始终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率。这样具有爆发潜力的赛道,也吸引了蒙牛、伊利、澳优等乳企“出手”。
早在2020年,蒙牛乳业(02319.HK)就成功携手“芝士毛”Miokelando成为一家人。此后,通过定向增发、增持股份等多种方式,成为Miokelando的控股股东。截至第三季度末,股东持有其30.00%的股份。
10月9日,蒙牛乳业拟通过要约收购方式,以每股30.92元收购妙可兰5%的股份。本次要约收购所需资金总额最高约为7.98亿元。要约收购完成后,蒙牛控股权将进一步增至35.00%。
同月,伊利集团乳业还完成了对新西兰历史悠久的奶酪等乳制品公司加那利食品公司的股权收购。澳优(01717.HK)也宣布以新台币1.3亿元收购荷兰奶酪公司Amalthea Group 50%股权。
艾媒咨询认为,目前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乳制品消费开始青睐奶酪等高附加值产品。预计中国干乳制品市场将迎来高增长。
不难看出,乳业转型已迫在眉睫。乳制品企业未来能掀起多大的热潮还有待观察。
关注下半年投资机会
具体到市场层面,当前消费市场前景广阔,有望带动相关投资机会。
银河证券表示,国内乳制品供需关系已从2021年的紧平衡转向2022年的紧松平衡。加上国内奶牛存栏量增加,供给端快速增长,原奶价格将出现上涨。今年下半年将呈下滑趋势。不过,作为乳企的关键销售节点,明年春节将在1月下旬,经销商预计会相应备货,这将对乳企四季度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华西证券指出,乳制品行业近年来的业绩稳定性优于不少食品企业。板块投资适合底层投资玩家。性能稳定性好,可以获得复合回报。短期来看,疫情掩盖了乳制品行业的长期逻辑,再次触底,低于过去五年的底部。同时,基本面认为仍存在预期差距,行业确定性较强,龙头利润率改善持续性强。
东吴证券也认为,受疫情缓解需求回升、基数较低、两大乳业影响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乳制品行业预计2022年下半年将出现加速增长。产品投入品牌建设,看好中长期行业结构的改善。盈利能力优化。目前乳业板块及龙头企业估值处于较低水平,长期价值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