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母婴护理述职总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母婴护理述职总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留守儿童究竟有没有心理问题,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呢?
我没接触过农村的留守儿童,但是我姐姐的儿子几乎一周有5天是在我家里住。
我姐是护士(市里的医院),我姐夫是警察(在乡镇上班),因为职业的问题,他们几乎很少在家,就算休假在家也因为值班时间问题,回来也是深夜或者白天要睡觉,所以他们相处的时间不多。
虽然我侄子很淘气,但是有时候看他一个人在玩的时候,会觉得很可怜。
偶尔问他最喜欢谁,他的回答是舅舅(我),其实我会觉得很心酸。
特别是他在做作业的时候,因为他非常不专心,有时候我会发脾气,我老婆晚上就会跟我说,看到我这样说他,会觉得他很可怜,其实我心里也难受,但是确实没有办法。
我知道他内心其实是想爸爸妈妈多陪他。特别是我女儿出生之后,我也很少和他玩了,他一个人更加孤独,性格有点不自信等问题。
我就是一个留守儿童,七岁之前都是和爷爷奶奶在乡村度过的。虽然他们很爱我,但是我依然非常思念我的父母,常常觉得孤单,长大后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情感,经常不自觉地希望通过自己的牺牲来换得别人的友好,没错,这就是极度缺爱与自卑引发的讨好型人格,工作后还有点社交恐惧症,在陌生人面前手足无措。我想,那些爷爷奶奶不那么慈祥,父母关系不那么和谐的孩子,应该过得更惨吧。所以,如果说一个留守儿童没有一点心理问题,我是不信的,轻重的区别而已。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地区的人去城市打工以赚取更多的钱,把他们在农村的孩子留给祖父母和其他亲戚朋友照顾,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普遍比较严重,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情感饥渴。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有更复杂的影响。缺乏情感是最严重和最现实的问题。
2、孤独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沟通渠道不畅,留守儿童很难向外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容易形成自我封闭和孤独的心理。
3、自私。在留守学生中非常普遍。
4、自卑。由于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留守儿童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缺乏自信、依赖和安全感,而且极其自卑。
5、嫉妒。留守儿童对父母关爱的强烈渴望。看到孩子们和父母住在一起,他们自己的情感无法得到满足。一些人开始憎恨他们的出生,他们外出的父母,他们家庭的分离,然后发展成对其他人的怨恨和嫉妒。
6、逆反。逆反心理在留守学生中更为突出。
7、学习兴趣不强,学习成绩差。一方面,工作的父母通常对他们的孩子期望太少,留守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监护人很少参与留守儿童的研究。
“留守”不是“心理疾病”的原因,“忽视”导致的“期盼”破灭,才是心理问题或疾病的肇因。
“分别”与“孤独”是痛苦,同时也是对亲情的渴望与珍惜。相隔之时,一封家书,一个电话问候就是生活的力量,就是上进的激情;相逢之时,放下手机,深深地陪伴,就是疗伤的良药。
人间并不缺乏爱,缺的是有效的传递。
《闪闪红星》里的潘冬子没有因孤独而沉沦,却因悲愤而图强。
雷锋的父亲和哥哥贫病交加而亡,母亲因屈辱而死,他自己又被地主的夫人砍了两刀,“悲惨、仇恨、凄凉”并没有使他变成暴力、冷血,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敬业爱岗,助人为乐的阳光青年,因为有人尊重他关怀他,党和国家分田分地给他,让他当公务员、当拖拉机手、当工人、当兵;因为新旧对比,激发了他纯朴,爱和感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母婴护理述职总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母婴护理述职总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