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液态奶增长见顶,奶酪正成为众多乳制品企业寻求增长的重要板块之一。在多次注资Miolando后,蒙牛再次提出收购该公司5%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完成后,蒙牛对Myocalando的持股比例将增至35%。
然而,看似前景光明的奶酪产业目前却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由于行业门槛较低,利益驱动吸引众多品牌进入该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另一方面,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行业洗牌也在加速,创新缓慢,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企业将被淘汰,供应链能力和产品研发创新将成为乳企未来竞争的关键。
01
巨头持续投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酪消费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奶酪出货量将达到25万吨,零售额将达到131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乳制品协会制定的《奶酪创新发展助力提高乳制品行业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全国奶酪产量将达到50万吨,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这意味着我国奶酪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蒙牛增持妙可兰多。图片来源:妙可蓝朵公告
行业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乳制品企业加速进入赛道。 “此次增持Miolando,代表了蒙牛对中国奶酪市场的长期看好,以及对Miolando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价值认可。”蒙牛对此增持做出了解释。
事实上,这并不是蒙牛乳业第一次投资妙可兰朵。 2020年,蒙牛出资2.87亿元收购米克兰多5%股权。至2021年7月,蒙牛持股比例增至28.46%,固定增资30亿元,成为米克兰多控股股东。今年1月,蒙牛还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妙可兰朵,持股比例增至30%。本次要约收购完成后,蒙牛对妙可兰多的持股比例将增至35%。
“蒙牛部分要约收购的目的是让妙可兰朵的其他自然股东退出,进一步集中股权。”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奶酪是蒙牛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蒙牛与妙可兰多克兰朵的合作在品牌、渠道、产品等方面形成了更深层次的协同。
据了解,Magic Lando是一家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奶酪生产商。 2018年推出儿童奶酪棒后,经历爆发式增长,四年复合增长率达46.1%。
02
竞争更加激烈
事实上,在传统液态奶市场接近饱和的背景下,不少乳制品企业将奶酪视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5年后我国乳制品行业增速已降至个位数,但C端奶酪始终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成为乳制品行业中增长最快的品类。由于我国奶酪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成长期。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仅为0.17公斤,不到日韩的1/10,占乳制品整体消费比例也较低。面对这片蓝海市场,不少乳制品企业开始加大对奶酪赛道的投入。贝吉富、恒天然、卡夫等外资品牌由于布局较早,市场占有率较高。
爱的黎明。图片来源:蒙牛官网
蒙牛于2018年成立奶酪事业部,拥有蒙牛和爱适两大奶酪品牌。成为Miolando第一大股东后,蒙牛承诺在2024年之前将其原创奶酪业务注入Miolando。
伊利几乎与蒙牛同时成立奶酪事业部,并于2021年6月专门成立内蒙古伊家好奶酪有限公司,专注奶酪业务。还在浙江省龙游县铺设了一条产值10亿元的奶酪棒生产线。公司计划利用集团在常温渠道的巨大优势,将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实现奶酪品类的快速发展。
伊利奶酪棒。图片来源:伊利奶酪
熊猫乳业将奶酪业务视为公司的第二条增长曲线。今年上半年,公司B面奶酪业务增速翻倍,C面则通过儿童奶酪开拓市场。与此同时,均瑶、君乐宝等乳业也在进行跨界布局,妙飞、吉斯汀、芝士博士、乐纯等企业也在试图割断部分市场。
产品方面,除了儿童低温奶酪棒外,常温奶酪棒、成人奶酪制品、奶酪零食等也相继出现。多份研究报告提到,我国C端奶酪市场仍以儿童奶酪棒为主,其他产品占比较小。但这并不是我国奶酪产业的最终形态。无论是零食端还是家庭餐桌上,未来都会出现更多大体量的单品。
不容忽视的是,在行业竞争迅速加剧的同时,缺乏强大技术壁垒的奶酪产品却陷入了严重的同质化困境。据宋亮介绍,奶酪品牌数量已从鼎盛时期的50多个减少了至少一半。很多依靠代工模式的小品牌,由于成本高、创新慢、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不得不开发市场培育周期长的奶酪。很难走到最后。
与此同时,一些新奶酪品牌依靠资本推动更激烈的价格促销和营销活动,以实现更高的业绩增长。这直接导致了持续了2年多的价格战,直到最近才逐渐停止。
苗克兰从多个方面表示,过度的价格战会影响行业整个价值链,损害行业的健康发展。米奥克兰多不会主动发起价格战,而是会根据竞争形势积极进行战术应对,通过品牌和产品的价值输出带动企业发展,避免价格战带来的损害。
图片来源:新乳业
对此,宋亮指出,总体来看,未来奶酪市场的进入门槛将会越来越高。供应链成本低、下游市场拓展能力强的奶酪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同时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及干酪制品》。新国标的实施可能会给行业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带来一些改变,迫使企业在品牌和渠道竞争之外,更加注重品质。完善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03
寻求增量密码
奶酪在一线城市市场培育已久。经过近几年的全面渗透和普及,城市消费者对奶酪及奶酪品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可以说,奶酪消费培育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那么下一阶段的增量在哪里呢?
“我国奶酪市场主要分为B端和C端两个市场,消费占比约为7,333,603。在C端市场,儿童低温奶酪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宋亮认为,常温奶酪产品、成人奶酪产品将是很多企业未来寻求增长的路径;而在B端市场,西式快餐、烘焙、新茶饮品的扩张正在拉动需求。
Microlando 推出室温奶酪棒。图片来源:妙可兰朵
自2018年Microlando推出低温芝士棒以来,该细分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不少企业纷纷推出类似产品来分享市场红利。 2021年9月,Miokelando推出常温儿童奶酪棒,试图扩大消费场景和消费半径。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低温精加工、常温宽产”将是C端芝士棒市场的主流趋势。传统乳业巨头拥有液态奶渠道资源,在推广常温芝士棒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目前,我国C端奶酪市场仍以儿童奶酪棒产品为主,未来儿童领域将向功能性、健康化、品质化方向发展。此外,成人奶酪产品、奶酪片和奶酪零食还可以为企业收入的增加做出贡献。”宋亮说。
至于B端市场,中国食品行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外资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品牌调性、专业化运营还是团队积累,恒天然等外资品牌都表现得更加扎实。国产品牌进入这个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
锚奶酪片。图片来源:安家烘焙旗舰店
“B端业务比的是成本和质量,目前恒天然、菲仕兰等占据优势。不过,伊利、魔境在B端市场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家庭烘焙、餐饮等。在三四线市场取得了很大突破。”宋亮表示。
此外,各茶饮品牌的奶盖系列也是奶酪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证明。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益和堂、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等新茶饮料都推出了各种添加奶酪的茶饮料。
“总体来看,奶酪市场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未来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规模效应、产品供应链成本优势等,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宋良河表示,现阶段奶酪市场趋于饱和,如何获得消费者认可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奶酪加工企业必须创新开发奶酪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不断丰富奶酪品类。
随着年底奶酪新国标的实施,企业将在奶酪含量上展开竞争,市场或将出现分层。 “在这样的节点下,各家企业必须强化服务体系,提高客户粘性,不能单纯依靠价格战来竞争市场。”朱丹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