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内乳业结构单一持续放缓
财报显示,蒙牛乳业2023年实现营收986.2亿元,同比增长6.5%。受益于原奶价格同比下降和产品结构改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至37.2%,营业利润61.7亿元。元,同比增长13.8%,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亿元,同比下降9.3%。
业务方面,蒙牛液态奶业务实现营收820.7亿元,同比增长4.9%;冰淇淋业务实现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6.7%;奶粉业务实现收入3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奶酪业务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230.3%(与妙可兰朵全年合并有关)。
在当天的业绩会上,卢敏芳对蒙牛去年的业绩表现表示满意。对于净利润下降,卢敏芳表示,主要是由于生鲜奶粉储存过剩、股息预扣税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大袋粉减值。与销售费用增加等原因有关。
2023年,国内乳制品市场消费预计不足,行业内卷化加剧,乳制品企业也加大了营销推广力度。蒙牛全年销售及分销费用达251.9亿元,同比增长12.7%。卢敏芳表示,2023年国内原奶将出现过剩,将在终端投入一定资金,加快产品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乳制品消费一改之前的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进入弱势复苏状态,产品销售放缓。这也造成了今年前三季度主要大型乳企业绩下滑。有不同程度的减速。凯度消费者指数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乳制品消费表现平平,常温乳制品销量同比下降0.4%,低温乳制品销量下降6.1%。
从蒙牛的业绩来看,下半年的增速也将弱于上半年。业绩公布后首个交易日,蒙牛股价低开低走。截至发稿,报17.3港元,跌8.76%。
对于行业增速突然放缓,卢敏芳认为,当前行业增速暂时放缓,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已进入下半场。不过,由于国内乳制品行业结构过于单一,业界尚未“反应过来”。
业绩会上,卢敏芳对行业前景保持乐观,认为短期内国内乳业增长仍将面临压力。为了在这个周期中生存下来,乳制品公司需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价值。例如,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乳制品行业在低糖低脂、零添加剂、配方优化、营养强化等一些细分领域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也将成为乳制品行业的新宠。未来乳制品企业的创新、升级与竞争。新轨道。同时,渠道的多元化也导致了新渠道、新场景的出现,这是行业竞争的另一个维度。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在部分已公布业绩或业绩预告的乳企中,部分地区乳企业绩好于市场预期。贵州区域乳业企业南方乳业(874142.NQ)实现营收18.1亿元,同比增长14.6%,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18.3%,小幅增长。较上年有所减少。燕塘乳业(002732.SZ)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0%至100%。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区域乳企尤其是南方乳企业绩变化较小,这主要与国内原奶过剩、价格大幅下跌有关。低奶价带来的成本低廉,使得奶源主要依赖国外来源。收购的地区乳制品企业由此受益。国内龙头乳企还负责采购多余的鲜奶粉进行储存,这也导致利润出现较大下滑。但从目前市场走访情况来看,今年乳制品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前景需进一步观望。
02
应对新一轮人事变动
除了业绩解读之外,蒙牛管理层当天也对新一轮人事变动进行了回应。
公告显示,接替卢敏芳出任总裁的47岁高飞也是蒙牛元老之一。 1999年蒙牛乳业成立后,高飞当年加入蒙牛,历任营销部区域经理、中心经理、销售总经理,参与了蒙牛乳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包括蒙牛总经理营销总监,2016年担任集团副总裁兼常温事业部负责人。常温事业部也是蒙牛液态奶的核心业务,旗下拥有特仑苏等核心品牌。
关于蒙牛任期的调整,外界曾有不少猜测,因为蒙牛乳业第三任总裁杨文军辞职时,就宣布总裁“两届任期已满”。接替杨文军的孙一平尚未完成第二个任期。卢敏芳自2016年接任蒙牛总裁以来已进入第三个任期。卢敏芳任职期间,蒙牛乳业营收从2016年的537.8亿元增至2023年的986亿元。
业绩会上,卢敏芳也对此次人事调整进行了回应,称外界看到这一公告“可能会有些惊讶”,并称此次调整是蒙牛董事会基于战略考虑而做出的决定。一方面,它希望继续做大。做强蒙牛;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培养和培养年轻一代的核心管理团队。当天,新任总裁高飞也在业绩会上公开亮相,并表示上任后蒙牛乳业的战略不会改变。
在宋亮看来,卢敏芳在任期间对蒙牛的供应链体系、人才管理体系、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推动了蒙牛品牌和国际化战略的升级,也助力蒙牛向现代化企业转型。乳制品公司的崛起,也带动了蒙牛业绩的快速增长。蒙牛董事会选择高飞接任总裁,还是看重高飞对蒙牛的深入了解、长期从事一线销售的经验以及对市场的熟悉程度,以便更好地应对新一轮的竞争。产业卷入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