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元。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地球上80%的物种生活在海洋中。海洋中生长着超过50万种动物和超过13,000种植物。海洋生物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和病毒资源,但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高值化利用还不够。
01.海洋动物资源
不同的生长环境决定了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主要活性物质成分的差异:海洋中的鱼、贝、虾、蟹等生物蛋白富含人体必需的9种氨基酸,且营养价值高于陆生动物。海洋动物也是牡蛎肽、海参肽、虾原肽等肽的来源;海洋动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些动物如海参还可以提取对人体有帮助的多糖。
2021年3月,已获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17774个,进口保健食品854个,其中海洋水产保健食品1847个,占总数的9.92%;而功能食品中使用的海洋动物资源主要集中在DHA、EPA、虾青素、胡萝卜素等。从数据来看,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02.海洋植物资源
1836年,哈维根据藻类的颜色将藻类分为褐藻、红藻、绿藻和硅藻。现代分为12门,其中近百种可食用:蓝藻如螺旋藻等;蓝藻如螺旋藻等;蓝藻如螺旋藻等。红藻,如紫菜。芦笋、石花菜等;褐藻类如海带、羊栖菜等;绿藻如浒苔、石莼等。主要活性物质有分子量大、生物利用度低的海藻多糖,如藻胶、琼脂、卡拉胶等;还有多糖酶解制备的海藻寡糖,生物活性强,易吸收。
03.海洋微生物资源
海洋环境复杂多变。高盐度、高压、低温、低营养、无光照等特殊生态环境,使得海洋微生物种类、遗传组成和生态功能多样化。海洋微生物因其遗传代谢特征和长期环境适应性,产生结构新颖、活性特异的活性物质,便于菌种选择、规模化发酵和工业化生产,具有可持续的资源利用。
海洋微生物资源产品可分为海洋药物、酶制剂和新资源食品三大类:真菌源头孢菌素、阿糖胞苷、芋螺毒素、海绵源河豚毒素是典型的海洋药物;酶类包括洗涤剂中常用的蛋白酶、脂肪酶等碱性酶,壳聚糖酶、琼胶酶、海藻酶、卡拉胶酶、纤维素酶等多糖降解酶,低温酶以及深海火山口中发现的耐高温DNA聚合酶, ETC。盐藻(胡萝卜素)、裂殖藻(DHA)、雨生红球藻(虾青素)、蛋白核小球藻、眼虫、球形结球藻(蛋白质)等都是新资源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