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人领域几乎成为品牌标准之后,与用户的直接沟通让这件事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但正如亨利福特所说,“如果我首先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需要更快的马。”
在与用户共创的过程中,如何科学系统地梳理表象背后真实的、底层的需求?以及如何在基本业务要素拆解的基础上重构产品?至今仍困扰着很多创业者。
在近日举行的新浪潮品牌俱乐部会员活动中,黄小猪联合创始人朱晓辉结合过去十年的品牌营销经验和过去一年的新探索,深度总结和拆解了基于用户共创的产品创新。重建的几个关键要素和方法。
黄小猪是2020年8月成立的国内鲜粥品牌,半年内完成两轮融资,通过创新的消费者互动机制,在过去一年迅速崛起。朱晓辉在新品牌突破和产品创新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近两年新消费品牌迅速涌现,每一款消费产品都值得重做。化妆品、拉面、麦片、咖啡等许多品类都有一些新定义的产品。
黄小猪目前正在根据现有年轻消费者对粥的理解,重新定义粥产品,并对整个品类进行升级。
像我们这样的新兴消费品牌实际上有一个阶段性的崛起之路。根据对竞品和我们自己的一些分析,我们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黄小猪现在处于0-1阶段,主要是从内容红利出发,在细分领域的热门产品上做出一些突破性的创新;
之后是1-5阶段,核心是产品的矩阵化和品类内部分领导者的占据,包括组织实力的进一步升级;
接下来是5-10阶段,可能是1亿甚至200到5亿的规模。可能需要在渠道品牌壁垒、组织文化升级等方面进行一些深度转型。
后来就是10-100个,形成一个在领域内很有影响力的独立品牌,可能会开始做矩阵化,包括细分品类、细分产品的延伸。
当你开始新的消费品牌业务时,你必须充分了解品牌升级的这些阶段,看清自己的定位,了解在不同的定位上用什么方法来快速提升。
01.食品品牌打造产品创新能力的三大关键
这一部分我们先讲一下食品消费如何构建新产品的创新能力。有几个关键点:
1. 忘记模型、技术和基准,转变用户视角。
我们内部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忘记我们之前在其他行业积累的模式,包括我们已经拥有的一些技术优势,甚至是之前已经成为行业标杆的做事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切换到用户视角,这是很多新创品牌还不具备的能力。
所谓用户视角,就是站在C端消费者的角度来理解产品的视角。当我们开始创建一个新品牌时,我们通常会带着过去的经验。有时可能会与用户的观点相冲突,甚至相反。
这时候你做的产品可能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消费者不一定会为你的产品买单。
在这方面,我们其实是踩过坑的。我们的产品是盒装粥。这个产品上市后,消费者对它的理解与我们原来的定义有很大的偏差。
我们以为大量的年轻人会根据营养需求来购买,但实际做了足够的销量后,反馈的数据却不是这样的。
购买这款产品的消费者实际上是4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对产品的需求比年轻人更强烈。而且,这些人往往不是自己用,而是买下来送给亲朋好友作为礼物。这与我们最初的一些理解和早期的产品逻辑有很大的偏差。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后来把用户共创、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作为我们产品创新的核心。
过去我们的产品主要以年轻人的早餐场景为重要切入点。但事实上,我们的消费者平时都很忙碌,所以他们对早餐概念的理解与我们想象的有很大出入。
他们可能更喜欢我们的产品从包装到饮用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这样他们可以在高峰期更好地消费。
2、如何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第二个关键点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许多创新型公司甚至不确定他们的客户是谁。
一开始我们也有一个非常扎实的认识,重要的新消费赛道是年轻人和一二线城市的顾客。但事实上,当我们的产品真正进入销售渠道时,消费者的反馈数据与我们的理解有很大偏差。
说白了,我们对客户的了解还不够。我们甚至不知道真正的客户是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基于这样的痛点,我们对粉丝做了很多研究和观察,这也是我们用户共建的核心部分。
我们对购买过黄小猪产品且有强烈意向的消费者进行了深度调查,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电话交谈。用它来确定我们的用户将来会在哪里以及他们真正喜欢什么产品。
同时我们会按照一个梯度来做,因为用户的筛选是一个漏斗状态。上层是所有有购买意向和已经购买我们产品的用户。这个流量池其实是非常巨大的。
当我们真正深入消费者之后,我们会对一些有比较重要意见的用户进行详细的电话访谈,包括预设一些关于我们产品的问题,通过这些消费者的回答来得出我们的产品逻辑。
综合所有研究需求后,我们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