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奶粉被别人‘卡住’了,如果我们肉蛋水产品的进口需求很大,他们会卖给我们吗?我们外汇储备不够,也买不到,会成为别人遏制我们的利器。”
2014年,时任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就国内奶粉行业提出这个问题,指出国内奶粉行业因质量安全问题被外资“卡住”。
如今,国产奶粉已经重塑品牌,重拾消费者信心,逐步收复失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仍需关注。例如乳铁蛋白等关键原材料无法自主生产,长期依赖进口。他们既不能保证供应安全,也不能控制定价权。
2017年,国内羊乳清粉价格从2万~3万元/吨持续上涨至15万元/吨,最高的D90脱盐羊乳清粉达到25万元/吨,引起国内乳企叫苦;
2018年,国产乳铁蛋白价格一度飙升10倍,达到近3000万元/吨,导致部分奶粉品牌被迫停产或亏损经营。
这不仅让国内乳制品企业任人摆布,也制约了国内奶粉企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以飞鹤为代表的国内乳企悄然发力,试图攻克乳制品行业关键原材料问题。
不久前,飞鹤乳铁蛋白生产线获得生产许可证。这是国内首条自动化乳铁蛋白生产线,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使乳铁蛋白生产不再“受制于人”,开创了新的产业先河。
飞鹤乳铁蛋白生产线
回顾飞鹤的发展历程,无论是2006年决定自建牧场、开始打造全球第一个农牧业一体化产业集群,还是对母乳的深入研究和第一个奶牛场的设计。母源配方奶粉,或者目前建设的国内第一条自动化乳铁蛋白生产线,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飞鹤通过不断探索,不断“破局”,成为当今行业的领跑者。
飞鹤的“破局”之路也是值得国内乳企借鉴的样本。随着人口红利退去、行业格局重塑,中国奶粉行业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竞争的核心已从销量、规模转向质量、研发、服务。只有敢为人先、不断创新,才能找到破局之道,找到新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零突破
飞鹤一直在探索关键核心原材料和辅料的国产化,致力于将中国宝宝的“奶瓶”掌握在自己手中。
乳铁蛋白是母乳中重要的活性蛋白质。它是新生命第一次获得免疫保护所需的营养物质之一。被称为“健康的第一道免疫防御线”。
然而,乳铁蛋白不仅资源稀缺(平均每100吨牛奶可提取7公斤乳铁蛋白),而且提纯难度大。我国尚未掌握关键生产技术和设备,导致婴幼儿配方奶粉这一关键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
数据显示,我国乳铁蛋白进口依存度高达98%,尤其是高纯度乳铁蛋白的关键资源,集中在欧洲和澳大利亚极少数企业手中。
核心原材料受到限制,一方面供应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缺乏定价权、质量不可控。这等于给国内乳业的发展下了一个魔咒。
自2011年起,飞鹤不断探索关键核心原材料和辅料国产化,致力于将中国宝宝的“奶瓶”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1年至2014年三年,飞鹤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研发了乳浓缩蛋白和乳清分离蛋白加工技术,解决了乳清国产化关键技术问题基材;
最重要的是,在此期间,飞鹤完成了脱盐乳清生产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成为国内近10年来唯一一条正常运行的脱盐乳清生产线。
2018年以来,飞鹤乳业工程院士工作站围绕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核心原料,持续开展制剂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探索。共申请专利技术8项,开发相关产品6项。
飞鹤乳业工程院士工作站揭牌
飞鹤对乳铁蛋白的开发研究可以追溯到2016年。
虽然乳铁蛋白在国外已有相对成熟的生产线和工艺,但购买进口设备和生产线也面临技术壁垒。目前,国外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达到乳铁蛋白纯度95%以上,一般比例仅为80%,导致关键技术购买困难、质量突破困难。更重要的是,乳铁蛋白的提取技术是蛋白质原料提取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它,以后才有可能在其基础上提取其他功能蛋白。
最终,飞鹤最终选择了完全自研的道路。通过整合国内资源和设备,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成功生产乳铁蛋白产品。产品纯度稳定在95%以上,与国际水平相当。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国内奶粉行业来说,飞鹤率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也将带动更多企业继续探索关键原辅材料,这对于提高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乳制品行业。
研发基因
研究成果向创新产品的顺利转化,有效提升了飞鹤的产品竞争力。
飞鹤之所以能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也源于飞鹤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研发基因。自2009年开始母乳研究以来,飞鹤一直坚持长期的战略规划和研发投入。
十年来,飞鹤承担了25项国家及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7项,涵盖母乳研究产品研发、关键原料研发、规模化乳品研发等。农业技术和原奶检测。数字信息化等诸多方面。
飞鹤2021年科研成果汇总
这背后是雄厚的研发投入。财报显示,飞鹤2021年研发投入达4.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5%。 2016年至2021年,飞鹤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高达98.4%,研发人员增加两倍,研发费用比例和增速均处于国内乳制品企业领先水平。
作为一家民营乳企,飞鹤是如何培育科研基因的,为何能够持续长期投入科研?
这一方面来源于飞鹤董事长冷友斌“科研至上”的经营理念。技术工程师冷友斌深知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飞鹤未来能否成为世界知名的奶粉企业,取决于研发创新,取决于有多少家世界领先的企业。科研成果是飞鹤的核心驱动力。
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飞鹤对主业的专注,以及对科研创新的推崇和追求,已逐渐渗透到其长期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中。
典型代表是飞鹤的中国母乳研究项目。母乳是儿童最好的食物,也是乳制品企业产品开发的黄金标准。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母乳研究的企业之一,飞鹤自2009年起加入国家863计划,承担黑龙江、北京母乳采集和检测任务,并以此为契机建立中国母乳数据库从头开始。经过十余年的持续采集,飞鹤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中国母乳数据库之一,样本量超过2万份,来自全国27个省份,覆盖全国多个地区和民族。
而且,飞鹤在中国的母乳研究不仅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球名列前茅,而且其研究方向也与国际主流方向一致,更加前沿。
科研论文方面,近年来,飞鹤在《Carbohydrate Polymers》、《Food Chemistry》、《Frontiersin Nutrition》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影响因子最高达到9.3。其中,不仅有对中国母乳的系统综述,而且在人乳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寡糖组学等比较以及临床试验方面也有突破。
飞鹤目前对母乳的研究不仅关注母乳中常量营养素的时间序列变化,突破了单一课题研究在小样本量和横截面数据方面的局限性,而且依托于多年建立的母乳数据库。十多年了。利用多组学分析进行母乳研究,将母乳视为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研究母乳及其代谢过程,以及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母乳的研究和发现,被很好地运用到了飞鹤的奶粉产品上。例如,飞鹤在研究中发现,不同国家的婴儿体质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母乳也有自己的特点。以影响婴儿大脑发育的重要营养素DHA和ARA的比例为例,美国的比例为1:3.16,日本为1:0.51,中国为1:1.7。基于这项研究,飞鹤2022年推出的星飞凡卓瑞,将配方中的DHA/ARA比例设定为1:1.7,更接近中国母源黄金标准。
这种研究成果向创新产品的顺利转化,有效提升了飞鹤的产品竞争力,帮助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反哺了飞鹤的研发投入。
飞鹤星飞帆系列产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妈妈的信赖。 2019年成为中国市场最大单品,2021年成为全球婴幼儿配方奶粉最大单品。它也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婴儿配方奶粉。
研发成果与创新产品之间形成有机循环,使得研发成果不断积累,飞鹤能够持续享受技术带来的红利,技术护城河不断强化。
“打破游戏”的思维
飞鹤往往能够通过开拓性探索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和市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脱盐乳清、乳铁蛋白的国产化,到中国母乳研究成果国际领先,飞鹤在实现自我突破的同时,一直在行业先锋、引领行业发展。
回顾飞鹤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飞鹤敢于闯入“无人区”的精神其实贯穿其发展始终。
近十几年来,中国本土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经历了多次市场周期性波动,行业经历了激烈的洗牌。 2008年之后,国产奶粉经历了“失去的十年”;此后,随着国内监管加强和消费升级,行业再次迎来洗牌……
飞鹤往往能够通过开拓性探索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和市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飞鹤也在不断的颠覆中经历了周期,并成长为今天的行业领导者。
2006年,当行业领先品牌争先恐后拓展渠道、抢占市场份额时,冷友斌担心家庭养殖模式无法保证奶源安全,于是决定投资大量资金建设牧场,自建万头牧场。首先。
2008年食品安全事件中,飞鹤凭借自身奶源优势,成为极少数未受影响的企业之一。这为其创造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和形象,并帮助其在竞争中取得了领先地位。
此后,飞鹤进一步延伸自建牧场模式,建立了全球首个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了从源头饲草种植、饲料加工、规模化奶牛养殖,到生产加工、售后服务的全程可控。该模式生产的鲜奶质量超过欧盟标准,被视为国际原奶最高标准。飞鹤也凭借对高品质的追求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飞鹤牧场挤奶厅
2021年,飞鹤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双链融合”战略,将围绕产业链进一步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技术研究。
正如日本管理圣人稻盛和夫的名言,“真正的大师拥有打破游戏规则的思维”。无论是技术研发、产品创新还是商业模式,飞鹤不断“突破”的成长过程都值得国内乳企学习。
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市场结构不断变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愈加关键。只有敢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成功渡过周期。
对于行业龙头飞鹤来说,在产业链、母乳研究、关键原辅料开发、数字化等方面已经具备先发优势,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引领行业,把护城河挖得越来越宽,雪球就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