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新西兰正式宣布从2023年起全面禁止活牲畜海运出口。
新西兰禁止活牲畜运输后,活牛羊仍然可以通过空运运输。然而航空运输的成本和运力只配得上新西兰的纯种马。
农业部长达米安奥康纳表示,新西兰需要维持其在动物福利方面的立场。该禁令将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正式执行,以便为该行业的投资人提供转型的机会。据了解,过渡期间,新西兰政府将严格监控出口牛的年龄和船舶的安全水平。
奥康纳说:“动物福利日益受到关注,这一决定的核心是维护新西兰在动物福利方面高标准的声誉。”
海湾牲畜1号沉没是导火索
事实上,新西兰去年暂停出口,以及今天宣布停止活牲畜出口,都与2020年“海湾牲畜1号”沉没有关。
事件发生后,新西兰动物保护组织SAFE迅速指出,这场悲剧让我们看到了出口活牲畜的风险。该组织领导人之一玛丽安麦克唐纳(Marianne Macdonald)表示:“这是一场真正的危机。此时,新西兰的抗议活动仍在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动物福利组织发起了一份有1万多人签名的请愿书,呼吁全面禁止动物饲养。”出口到动物福利、运输和屠宰标准低于新西兰的国家。
他们表示,当牲畜被留在海上长达三周时,它们的健康状况就会恶化,死亡率也会太高,这是对动物的一种虐待。由于新西兰地处偏远,海运到北半球确实需要很长时间。这些都推动了今天最终的结果。
中方牲畜运输船舶将按照新西兰规定运行。业内人士表示,出口商会在每航次指定2-3名兽医和饲养员,以确保动物福利,并指导船员对动物的喂养和日常护理。
这项规定对中国有何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是新西兰活牛的大买家。自2005年以来,新西兰活牛出口主要运往中国、墨西哥、菲律宾和斯里兰卡。其中94%运往中国,主要是奶牛或种牛。
2020年,国内牛需求旺盛,国外牛源十分紧张。再加上COVID-19疫情对进口贸易的双重影响,一头牛难求。
中国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进口活牛26.61万头,其中来自新西兰的10.6万头,价值约2.589亿美元。
由于近年来牛的数量减少,许多农民迫切需要扩大牛群。国外种牛需求增加,牛价不断上涨。新西兰种牛出口停止后,对我国奶业尤其是这两年新建和扩建的牧场造成了影响。巨大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向中国出口种牛的成本。
然而,自2015年以来,活畜出口约占新西兰农业收入的0.2%。新西兰约有400万头肉牛和500万头奶牛(成年奶牛)。种牛出口仅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左右,对新西兰奶牛和肉牛产业影响不大。
业内人士分析,不仅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巴西等许多南美国家也希望中国能够敞开大门购买其活畜和农产品。
实现种子自主供应能力是关键
随着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国家正逐步减少对大包装洋奶粉、冷冻牛肉进口的依赖。消费来源将逐步转向国内生产和自销。可以预见,国内奶牛、肉牛养殖前景广阔。光明,在复杂的国外形势下,“种业自由”实际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力争种子自主供应能力达到70%以上,摆脱对进口种源的依赖。
奶牛种业关系到奶业的振兴。只有构建中国特色牛种牛自主繁育体系,提高自主保障种源的能力,才能从源头上提高我国奶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