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我们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当前,我国不仅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城乡人口流动活跃等人口高质量发展动力不断积聚,但也面临着人口结构失衡风险等突出问题。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人口负增长压力突出。提升发展动力、解决发展问题,离不开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有力支撑。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坚持综合健康理念,聚焦孕产、婴幼儿、成年、老年等不同生命阶段的健康问题,把握影响因素的广度、系统、影响。不同人生阶段的健康。累积性、互动性,提供持续、有针对性的集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为一体的健康干预措施,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国民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通过推动从疾病治疗向人民健康转变,致力于实现全过程维护健康的目标,高度契合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这不仅有利于奠定人口健康素质基础,而且有利于促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口结构优化、人口规模稳定。
妇婴保健服务:婚育、母婴健康指导一体化促进
孕产期和婴儿期是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胎儿所暴露的母亲妊娠环境和婴儿所暴露的家庭养育环境已被广泛证明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抓住生命早期的“千天机会窗口”实施健康干预、改善营养条件、减少风险暴露,可以显着延缓甚至有效预防成年和老年疾病的发生。对生命早期健康的投资被认为具有高回报率。高质量的母婴健康服务能够以低成本盘活人口整体高质量发展,促进实现高质量劳动力供给、人口再生产和积极老龄化。
我国妇幼保健工作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婴儿死亡率已从建国之初的200左右下降到5以下。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等妇幼健康核心指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均达到95%左右的高水平,我国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全球妇幼保健工作表现较高的10个国家之一。但新时代妇幼健康仍面临持续降低母婴安全风险(尤其是剖宫产率高、产妇剖宫产史、慢性病、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孕产妇)的困难。发达国家),对出生缺陷的长期反应较弱,母乳喂养时间也没有建议的那么长。特别是随着高龄结婚和生育的推迟,孕产妇保健服务的压力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改善孕产期和婴幼儿期健康服务,必须立足全生命周期视角,落实全民健康覆盖责任,协调从婚姻到生育、从出生到出生的全链条各环节工作:统筹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施,支持人、财、物,筑牢儿童保健第一道防线预防孕产妇安全风险和出生缺陷;加强从孕妇到新生儿的营养监测和指导,加强对孕产妇微量元素补充和孕期体重控制的干预,创造良好的家庭和工作环境,促进家长对婴幼儿的关爱和陪伴,提高新生儿的出生率。哺乳。
儿童健康服务:引导儿童青少年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
童年是生命周期中的“拔节孕育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时期。只有加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才能保证他们有更好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支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引导他们更好地塑造人格,才能有效服务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需要。从长远来看,高质量的儿童健康服务可以直接带动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育一代又一代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延续发展的势头。有效供给新增劳动力,培育人口综合竞争力。
随着疫苗接种、儿童健康管理等国家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以及覆盖儿童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项目的推进,我国儿童青少年疾病防治能力显着提升。未来,儿童健康改善的步伐不会放缓。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可喜变化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隐忧。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混合,新旧健康问题交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给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带来一定风险,久坐、运动不足等固有问题,以及最近电子产品的激增。屏幕暴露问题导致高度近视以及超重和肥胖。近年来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维持在50%以上(初高中生高达70%以上),超重肥胖率近年来上升至25%左右。 %,纠正吸烟、饮酒等问题效果不明显;受学业压力等传统因素和网络欺凌等新兴因素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抑郁、焦虑症状等常见精神障碍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趋势。完善儿童健康服务,要贯彻全生命周期把预防门前移的理念,重点抓好儿童青少年眼保健、运动指导、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健康促进等重点领域,汇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主体共同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促进服务均等化,加快引导儿童青少年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自身健康”,不断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健康人力资源。资源。
成年期健康服务:综合防控、系统管理,丰富获得感
成年期是生命周期中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关键时期。受人类健康状况演变基本规律影响,“一老一少”是卫生服务需求尤为突出、卫生服务供给应重点关注的阶段。然而,成人期健康服务长期以来受到的重视相对不足。成年期能够体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基本面貌。一方面,成年期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劳动力能否有效供给、人口能否实现健康生育;另一方面,又密切影响着晚年能否延续。健康状况和积极老龄化能否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我国成年人口仍面临多种疾病风险并存(慢性病低龄化、传染病季节性、精神疾病多发)、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起来)的复杂局面。高压力的生活环境)。完善成人健康服务必须以全生命周期理念为指导,落实疾病风险综合防控和健康影响因素系统管理的要求,让成年人口从健康服务中获得更大获得感,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健康动力。具体方法包括:总结爱国卫生运动经验,加强党领导下的全民卫生动员能力,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新体系;创新健康教育形式,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实际,更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继续推动重大疾病健康检查扩大和纠漏,加快实施医防结合、早诊断、早治疗,减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
老年健康服务:维持不同衰老阶段的功能水平
老年是生命周期中健康状况下降、健康需求日益突出的时期。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老年人健康服务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重中之重。高质量的老年健康服务可以节约老年人人力资源,挖掘人力资源潜力,为增加全社会劳动力有效供给作出独特贡献。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老年健康服务可以精准降低健康受损概率,促进少病特别是少病的目标,有效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有利于减弱人口影响老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力,把解决人口结构问题作为关键,增强人口高质量发展动力。
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改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促进老年人预期寿命持续稳定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人口。但目前,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增长趋势尚未得到明显遏制。近年来已超过60%。尤其是合并症(多种慢性病并存)的患病率呈强劲增长趋势;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仍在增多。多个来源的数据显示,约20%的老年人有抑郁症状;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残疾人和痴呆症人数持续增加。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需要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制定不同老龄化阶段的干预策略,提高应对能力,更好实现功能发挥:针对身心功能仍稳定处于稳定状态的老年人群。良好的状态,持续照顾成年人至成年需要全面的防控和系统的管理策略,以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这种健康状态;对于身心功能逐渐衰退的老年人群,应加强重大疾病的健康管理,推动由单一疾病治疗向多疾病治疗转变,延缓功能衰退的步伐;对残疾、痴呆老年人口,推动医养结合,实施长期护理,确保晚年生活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