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2牛奶公司、菲仕兰、雀巢、达能等外资企业相继发布财报数据。在国内出生率下降、婴幼儿奶粉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的背景下,四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奶粉业务均实现增长,改变了中国市场业绩增长缓慢甚至下滑的困境。过去几年,他们表示将进一步增加对中国的接触。市场布局。
相比之下,不少国产奶粉品牌去年业绩下滑或承压,近几年的高速增长也放缓了。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国内奶粉市场将何去何从?
多家外资奶粉品牌披露财报
中国市场奶粉业务报告增长
外资奶粉品牌中,a2奶粉公司率先披露财报数据,2024财年上半年营收和利润翻倍。 a2乳业公司特别提到,自宣布2021年更新的增长战略以来,该公司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总量下降约13.6%的背景下,本财年上半年,a2中国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份额从4.9%上升至6.4%。年。与此同时,a2奶粉进入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前五名。
皇家菲仕兰随后发布了2023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该公司2023年营收将达到131亿欧元。尽管全球略有下滑,但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逆势上扬,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专业营养产品业务群在中国市场表现尤为出色。该业务集团营收达到11.55亿欧元,比上年增长8.9%。菲仕兰表示,这一显着增长主要得益于Royal Mesogel在中国市场超高端品类的优异表现。
全球领先食品饮料巨头雀巢近日发布的2023年财报也显示,在母乳等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持续增长的带动下,其婴幼儿奶粉业务在中国市场表现出色低聚糖(HMO)配方和特殊营养配方。增长势头显着,但具体增长速度并未透露。
2月22日,达能2023年财报也指出,第四季度在中国市场,其婴幼儿营养产品和医疗营养产品保持增长势头,同样没有披露具体增长数据。
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萎缩
国产奶粉增速面临下滑
过去几年,外资奶粉品牌受成本增加、国内外疫情等因素影响,业绩出现波动。如今他们又回归集体增长,这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婴幼儿配方奶粉一直是社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也是奶粉市场最关键的部分。随着生育率下降导致市场需求减少,奶粉企业几乎已经接受了这一积极影响。在存量存量的竞争下,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正在加速洗牌,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加速集中。
尼尔森IQ去年发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洞察及趋势报告》显示,在人口红利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市场母婴相关品类,如奶粉、婴儿辅食、纸尿裤、孕妇奶粉等孕产妇2022年,婴幼儿相关品类将全部下滑。同时,尼尔森IQ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婴幼儿配方奶粉全渠道销量同比下降13.7%,线下渠道下降17.4%。
在此背景下,国产奶粉受到较大影响,不少上市公司2023年早已笼罩在业绩低迷的阴影之下。例如,中国飞鹤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7.55亿元,一年同比增长0.71%;净利润10.08亿元,同比下降38.96%;澳优乳业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67%至35.1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10.26%至1.85亿元。
不难发现,外资奶粉的集体增长与国产奶粉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但事实上,国产奶粉和外资奶粉在中国有着不同的市场定位和优势。
CBME和魔镜数据显示,目前,总体来看,中国奶粉行业中国品牌更具优势,占据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从线上来看,外资品牌更具竞争优势,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在一、二线城市,外资品牌更具优势,占据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在二三线城市,国产品牌奶粉更具竞争优势,拥有更好的品牌知名度。
面对洋奶粉的加速进攻,国产奶粉品牌也寻求转型,延长品类生命线,除婴幼儿配方奶粉外,进军儿童奶粉、老年奶粉等新领域。例如,主打婴儿配方奶粉的飞鹤,近年来加大了中老年人奶粉的布局。去年上半年,成人粉销量同比增长57%。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同类型、同价格产品竞争激烈
对于2024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产能进一步释放,奶粉价格战已持续近四年。市场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十名企业市场份额超过85%,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超过70%,形成以飞鹤、伊利、达能、雀巢惠氏、菲仕兰为主的百亿企业。企业,以及君乐宝、A2、美赞臣、澳优、健汉、贝因美等大中型企业。
而这些企业及其产品也在当前的市场上“开始竞争”。奶粉智库网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产品对比数据热度来源中,对比热度最高的十大奶粉产品包括Aptime白金版、皇家美素嘉尔、a2到开头,与海浦野海1897年。至,爱其美色卓翠,飞鹤行飞范卓睿及金领冠护。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消费者在同类型、同系列、同细分市场的热门产品中更纠结于选择。同时,他们更关注进口奶粉和新国标产品。
那么接下来,无论是国产奶粉还是洋奶粉,应该如何应对奶粉市场的新变化呢?宋亮认为,从近四年的业绩来看,持续的价格战导致国内龙头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中小企业产能大量闲置,大量产能过剩。退出市场的人数。经过一年的混战和调整,2024年龙头企业将缩减投资规模,以保利润、增利润为目标,维护自身价格和渠道利益,坚持以不变应万变,扎实做好线下工作“妈妈班”和线上品牌形象,加快老库存合规清理,积极备战新赛道。
这里的新赛道指向了中国“一老一小”人口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宋亮表示,未来全家精准营养将率先在老年人领域呈现高增长。一方面,中国的“老龄化时代”已经到来,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在相应的健康和功能性保健食品领域还相对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