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TalkingData发布了《2021年母婴行业洞察报告》,对2021年母婴行业发展现状、人群画像、应用分析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其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母婴品类的消费决策始终高度依赖专业信息和熟人推荐,社区母婴应用颇受欢迎;不同地区人群的消费渠道存在差异,低线城市用户也会在短视频平台上购买母婴产品。婴儿用品;消费升级,细分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妈妈们自身的需求受到更多关注。
1
出生率持续下降
股市走势开始显现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五年来我国出生率持续下降。 2020年首次跌破10。2021年新统计为7.52,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大社会环境带来的增量瓶颈已经到来,受众减少,母婴行业逐渐转向存量市场。
2
月活峰值达1.8亿
妈妈和宝宝有强烈的沟通需求
移动端,母婴行业相关应用的月活跃用户并不稳定,呈现周期性波动趋势,但整体体量较大,峰值接近1.8亿。与此同时,母婴应用的内容范围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阶段跨度从备孕到育儿再到孩子教育;内容维度从专家专业知识发布到用户自身经验分享;功能方面涵盖了从种草到购买到售后评价。母婴消费群体在应用平台上形成了良好的群体氛围。
但同时,应用同质化现象也很明显。行业仍需深入分析用户需求,差异化、精细化运营,提升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才能有效留住用户。
3
高线城市男士加入母婴群
幼儿大龄化趋势明显
TalkingData数据显示,不同层级城市母婴性别、年龄分布基本一致,基本特征较为一致。但可以看出,一二线城市男性用户参与母婴消费的比例较高。同时,低线城市25-29岁年龄段的母婴比例高于高线城市,而高线城市35-44岁年龄段的人群比例更高。一二线城市大龄儿童养育趋势明显,他们对婴童产品的采购也更加严格。
4
消费渠道选择差异化
安全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从购买渠道来看,主要渠道是综合电商平台和线下门店。更明显的是,低线城市的母婴人群,包括备孕/备孕妈妈和育有孩子的妈妈,更愿意在短视频平台上购买母婴产品,也更有可能购买母婴产品。在抖音、快手、小红上购买母婴产品。通过书籍等平台获取母婴产品信息。城市高端人群对母婴垂直媒体的信任度较高。因此,母婴产品需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渠道布局。
相比休闲食品、日用品等品类,母婴在购买奶粉时还是更加谨慎,更容易向朋友咨询。熟人的推荐效果明显。第二步,征求专家、医生等专业医生的意见。
在购买奶粉时,高线城市母婴选择线下门店和综合电商平台的比例持平,而低线城市母婴选择线下门店的比例则远超一线城市母婴。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更加信任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和销售渠道。但不同线城市的母婴在购买时更注重安全、质量、信誉等因素,而非价格。对于孩子来说,母婴群体始终需要考虑。
5
母婴群体消费升级
产业多元化发展
年轻一代父母消费需求更加清晰,消费能力更强,带动母婴行业向细分化、多元化发展。其中,消费内容从商品延伸到服务;焦点小组从关注婴幼儿扩大到关注母亲甚至父亲;服务周期涵盖从备孕、怀孕到孩子成长。
TalkingData表示,“对于婴幼儿来说,除了基本的食品、衣物、消耗品、耐用品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娱乐、保险等领域的需求;对于孕妇来说,除了怀孕、分娩所需的食物和产前检查之外,对孕期和产后的美容美体护理、运动健身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
下沉市场中母婴群体的消费潜力也值得关注。下沉市场流动母婴人口远高于一二线城市,增速明显。两类母婴群体的消费偏好存在一定差异,品牌与不同母婴群体的互动方式也应有所差异。
当整个行业进入现有市场时,竞争就会加剧。品牌需要思考如何打造更具辨识度的品牌形象,布局不同的营销方式,分析和了解目标用户,挖掘和满足母婴人群新的细分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创造更好的体验等。多思考,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