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近日发表文章《专家警告配方奶粉营销对母乳喂养影响》,引起市场轩然大波,导致乳制品上市公司股价大幅波动。文章称:“由于配方奶粉过度营销,存在夸大诱导宣传,导致母乳喂养率低下。”
在笔者看来,专家呼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让消费者尽可能选择母乳喂养,并对当前市场上一些奶粉企业的夸大和诱导性宣传进行警示。没有必要引起市场恐慌。
近20年来中国母乳喂养率不断下降,有客观原因。母乳喂养率从2000年的70%下降到2015年的30%左右,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女性离开家庭开始工作,特别是在三四线和农村地区。这一时期也恰逢中国经济。起飞期。但近五年来,随着女性工作、居住逐渐稳定,以及更多机构、营养专家、龙头企业呼吁母乳喂养,大量的婴幼儿护理、营养、母乳信息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教育系统在线,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并选择母乳喂养。因此,近五年母乳喂养率开始缓慢上升,企业生产的奶粉销量不断下降。粗略统计,已从2015年的30万吨左右下降到2020年的15万吨左右。
尽管有些企业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在广告、促销等方面进行夸大、诱导,但这只会导致消费者从一种奶粉品牌转向另一种奶粉品牌。客观地说,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虽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了解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奶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必需品。目前,大约有60%的妈妈采用母乳和奶粉混合的方式,其中大多数在孩子6-8个月后就断奶喝奶粉。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孕妇因身体原因奶水不足,另一方面产假有限,又急需重返工作岗位,不得不断奶。并改用奶粉。其次,一些在中国出生的婴儿对乳糖和乳蛋白严重不耐受,甚至出现早产儿。这些婴儿必须遵循医生的指示,使用特殊配方的奶粉,而不是只使用母乳。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统计,早产儿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例高达10%。
针对一些企业的非法宣传,笔者认为,国家迫切需要出台新版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规范。这将有助于专业、优质的企业更好地发展,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集中到专业营养研究和科研技术应用上。让优秀的企业更具竞争力。奶粉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是专业的营养产品,因此它的产品需要专业人士向消费者介绍。其次,奶粉是“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产品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让消费者做出直观的判断;第三,消费者必须每三年更换一批。与其他消费品不同,产品和品牌可以终生为人所知并使用。因此,这需要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有充分的信任,企业必须至少每三年持续向新用户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因此,为了增强消费者的认知和信任,企业应加强专业的消费者教育,向消费者传递营养和育儿知识,以增强信任。
然而,产品营销夸大、诱导宣传和专业消费者教育之间的界限模糊,很容易将这种诱导购买行为与正常的消费者教育混淆。因此,政府未来有必要出台明确、详细的新管理规定,遏制和打击违法行为。但另一方面,也不能矫枉过正,维护品牌企业正当的消费者教育活动。
近年来,奶粉市场整体天花板出现,令部分资本投资者丧失信心。笔者认为,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相比其他行业,奶粉仍然是一个不错的行业。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不会影响公司的长期业绩。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家庭环境的稳定,未来我国的母乳喂养最终将恢复到正常水平,即0-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将达到50%以上。这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直接相关。是的,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母乳喂养也经历了一个从高到低再回来的过程。因此,对于奶粉企业来说,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市场不再是0到6个月的哺乳婴儿,而是6个月后的婴儿、幼儿、儿童和青少年,甚至延伸到中老年人。这就是我一开始说的“全家人、全营养”的理念。
二是企业转型推动下一阶段可持续发展。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来持续增长难度很大,但中短期来看,龙头企业将推动业务范围向儿童及中老年奶粉延伸。拥有稳定的市场渠道,可以保证未来2-3年的业绩稳定增长。 3-5年内,公司将实现从传统奶粉生产向专业营养品的全面提升,搭乘“大健康”巴士,从而实现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是核心龙头企业在本地打造产业集群。各地政府正在加快地方经济绿色发展。最重要的是在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地围绕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实现农牧业高附加值、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都会加大投入,其带来的红利将使企业度过今明两年的行业低谷。
目前,信心对于行业来说非常重要。资本机构要对奶粉企业转型发展有信心,政府要对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有信心,企业要对自己渡过低谷期有信心,渠道商要对企业调整有信心。市场,维护渠道的合法利益。重要的是,消费者必须对奶粉的安全和质量有信心。政府要加快对市场不良竞争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特别是对夸大宣传和诱导消费行为的规制,确保市场竞争相对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