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后生元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在业界引起广泛讨论。它和益生菌一样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国际国内对益生菌的研究已开展多年,但对后生元的研究近年来才逐渐增多。
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后生元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应用仍在探索中,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质疑。
什么是后生元?
说到益生菌,大家已经不再陌生,而且随着行业的发展,2022年益生菌市场规模将接近千亿元。益生菌产品中的活菌数量一直是讨论的焦点也是益生菌功效的保证。
但另一方面,后生元是灭活的细菌。当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死亡时,它们会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如氨基酸、细胞壁碎片和其他可能有益于人们健康的裂解产物。这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被称为“后生元”。
近年来,在有益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研究中,灭活菌及其代谢产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逐年增多。但由于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范围,“后生元”、“类生物”、“益生菌灭活菌”、“灭活乳酸菌”等不同名称相继出现。
直到2013 年,Tsilingiri 等人。提议将益生菌产生的有益于宿主健康的代谢产物称为“后生元”。 2021年,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建议将灭活细菌和/或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细菌成分的制剂统称为“后生元”。
不难看出,后生元与益生菌不无关系,但两者更大的区别在于,一种是活菌,一种是死菌,而后生元是益生菌死亡后产生的具有保健作用的产品。
不过,后生元的概念在国外很早就被提及,但实际上国内后生元相关产品也早已出现,只是前期很少被提及。近年来,随着国内益生菌产业的不断发展,灭活菌的相关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后生元的定义和范围仍在不断完善和扩大。
国内后生元应用较少
据了解,由于后生元含有多种成分,且源自不同的益生菌,因此其作用也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种益生菌衍生的后生元,也会因发酵条件和制备工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后生元效果。的区别。
尽管后生元的起步晚于益生菌,但许多研究发现后生元可能对健康有益,例如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腹泻、改善肠易激综合症(IBS)。症状、减少过敏、压力管理和许多其他好处。这也让后生元能够与食品、护肤、保健、畜牧、宠物、农产品种植等多个行业融合。
目前,国内后生元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华润江中、科拓生物、金奇生物等企业已布局后生元。
国内市场上也有后生元相关产品。例如,金奇生物在2020年发布了“Totipro应用计划”,Totipro自推出以来已应用于各种功能性食品,包括速溶产品、糖果、调味饮料等。
青岛远大生物科技声称提供后生元功能食品、后生元功能性益生元防腐剂、后生元功能性护肤品、后生元功能性口腔护理和后生元植物营养液。远大生物6月也获得天使轮融资,但具体融资金额并未透露。
此外,还有中卫微生物推出的天然阳光西梅后生元饮料和生命萃取复合后生元饮料。然而,目前后生元产品还很少。京东平台上没有找到相关产品,而淘宝上只有很少的产品。
但在国外,后生元产品应用更广泛,也更多样化。例如,在日本,好食食品株式会社、麒麟、朝日、日清、森永等食品公司相继推出后生元产品,包括营养补充剂、乳酸菌饮料、豆腐、烘焙、零食、面条等后生元产品。日本后生元的应用已向常规日常食品发展,但在胶囊、片剂、后生元液、保健饮料等方面的应用更为丰富。
此外,美国嘉吉收购的微生物发酵产品制造商DiamondV推出了后生元制剂EpiCor,德国Novozymes推出了幽门螺杆菌保健品Pylopass MONO。
没有全球标准
虽然国内外针对后生元开展了很多研究,特别是国外市场在食品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应用,但事实上,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和法规,也没有任何监管机构对后生元提出法规。含有食物。或者食品补充剂的定义,但一些机构对用于医疗或制药目的的生后制剂提出了一些监管要求。例如,2019年,欧盟针对一种用于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裂解物药物颁布了相关法规。文档。
目前国内尚无后生元相关标准。然而,自2001年以来,已经发布了一些相关的益生菌菌株清单,包括可用于保健食品、食品和婴儿食品的益生菌菌株。截至2019年,可食用菌株名单包括35个种或亚种。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益生菌食品管理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发布时间较长,并不适合目前益生菌的一些新研究。对于灭活细菌和细菌代谢产物的应用尚无相关规定。
不过,有消息称,我国目前正在制定生后制剂的团体标准。
尽管国际上还没有明确的后生元监管标准,但在一些国家,后生元已被纳入其国家监管法规,其产品也进入了公众视野。
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标准和监管体系的建立是必然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行业的发展。因此,后生元产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为生产者和后续监管提供依据和评价标准。
增加对后生元的关注
2021年,提出了后生元的定义。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原料,除了其显着的益生元作用外,后生元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随着后生元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后生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1.灭活,有益健康
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 将后生元定义为“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的制剂”。根据这个定义,有效的后生元必须含有灭活的微生物细胞或细胞成分,并且已证明对健康有益,无论它们是否含有细菌代谢物。
2. 后生元研究不断增多
由于益生菌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只有摄入活的、足量的益生菌才能产生健康效果”已经成为相对固定的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除了活菌之外,益生菌代谢物、裂解提取物、细胞壁成分甚至培养上清液也能表现出明显的益生作用,而且不同成分的益生机制不同,这些物质都是后生元。
根据文献网站PubMed Central(PMC)的数据发现,近两年后生元相关的文献研究增长迅速,这也反映出后生元日益受到欢迎和关注。
3、后生元的优点
数据显示,后生元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和安全的剂量参数。后生元具有良好的吸收、代谢和体内分布。使用后生元不仅可以达到益生菌类似益生菌的效果,还可以避免活菌生物利用度低、效果不稳定、耐药基因易传播等问题。是未来益生菌领域研究的新方向。
4. 增加对后生元的关注
英敏特2019年8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网民通过社交媒体对益生菌、益生元和后生元的关注程度较2018年有所提升。其中,对后生元的关注度几乎翻了一番。
发展的障碍
《中国益生菌和益生元消费者调查报告》对消费者对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认知、理解和相互区分,以及对益生菌和益生元产品的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定量研究。研究发现,59%的益生元益生菌消费者认同“益生菌越多越好,但应该有每日上限”。 24%的益生菌消费者认同“益生菌越多越好,但不应有上限”。
一直以来,益生菌相关产品宣传教育的重点就是摄入充足、活性、有益的益生菌,对健康产生积极作用。这也使得活性成为益生菌的一大特点。因此,很多消费者认为活性益生菌是有效的,甚至认为最好活着通过胃部,到达或定植于肠道。
然而,后生元采用特定的灭活方法,使原本活跃的微生物失去活性和生长繁殖的能力。因此,长期促进益生菌“活性”与后生元“灭活”的概念恰恰相反。这或许成为后生元产业发展需要克服的障碍。
而且与益生菌行业相比,后生元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在逐步探索和发展之中。后生元和益生菌的作用也不同,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后生元具有发展潜力,但仍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
认知回顾:与益生菌发展相对成熟、各类产品应用已细分不同,后生元仍处于发展初期,研发也处于早期阶段,特别是针对不同的健康问题,哪些应该后生元的使用以及用量应该是多少都需要详细的研究,这注定了后生元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