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奶酪品牌百吉福获得战略投资的消息不胫而走。
公开资料显示,本次战略投资是凯辉与百吉福母公司特种奶酪集团Savencia Fromage Dairy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对百吉福进行独家战略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12月以来,奶酪赛道动作不断。在乳制品行业卷入加剧之际,细分的奶酪行业为何成为资本“挖宝”之地?在资本的助力下,奶酪行业是否会出现“鲶鱼”,为奶酪乃至乳制品行业创造新动能?
01
奶酪轨道有不断的动作;
“蛋糕”越来越大
“我们将对奶酪品牌白吉福进行独家战略投资,帮助白吉福进一步适应中国市场需求变化,推动产品创新和品牌发展。”凯辉资本公开披露了投资百吉富的原因。不过,投资方并未透露具体金额。
除了百吉福收到的战争投资之外,奶酪赛道上的消息也不断传来。
资料显示,2023年12月底,青山资本宣布为奶酪品牌奶酪神家提供数百万美元Pre A+轮融资。此前,奶酪神家还获得了君乐宝乳业、金牌投资的首轮融资。
同年12月,品沃食品宣布旗下位于上海松江区的德亚奶酪工厂正式投产,进军奶酪行业淘金;同年8月,飞鹤正式推出卓然咀嚼奶粉奶酪;伊利、蒙牛、君乐宝、均瑶健康、熊猫乳业等乳企也在加速布局,奶酪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
从行业规模来看,企查查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奶酪行业相关企业有1505家,2021-2023年分别新增149家、98家、90家。融资事件分别为3起、4起、6起,其中2023年获得融资的主要品牌包括洛神世家(2起)、妙飞(1起)等。
02
舞台天花板出现,
奶酪行业正在经历“阵痛”吗?
企业加速涌入,“蛋糕”越做越大。在此背景下,市场容量有多大?
从“奶酪一号”妙可兰多的业绩数据来看,其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妙可兰多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7200万元,同比-同比下降46.83%~64.55%。扣除净利润48-700万元,同比下降89.54%-92.83%。
行业方面,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我国奶酪零售额分别为32.38亿元、41.92亿元、43.37亿元,增速分别为29.5%、3.5%、3.5%; 2023年上半年奶酪市场线下零售渠道整体销量同比下降24%。
中国乳制品行业分析师宋亮坦言,奶酪行业面临阶段性天花板,资本之所以逆势加大对奶酪行业的投资,是因为看重长期增长潜力。奶酪。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2025年,没有规模经济的奶酪企业将慢慢退出市场竞争。整个行业发展良好后,像Miokelando这样的企业,其整个销售额和利润也有望进一步恢复,但这需要一些时间。”
在此前的行业论坛上,郭本恒表示,目前奶酪仅占我国乳制品市场的2%至3%。参考日韩奶酪品类在乳制品中的占比,中国奶酪市场份额仍有十倍增长空间。
业内人士直言,对于奶酪零售消费,大多数品牌都在开发儿童奶酪,但对此的需求毕竟有限。从经验来看,餐饮和成人可能是未来奶酪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奶酪市场的供需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该行业可能会进入一个痛苦的变革时期。
03
赛道日趋成熟,
创新进程是否正在加速?
“2023年国内奶酪市场处于‘生存’阶段。”奶酪品牌Dr. Cheese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数据显示,奶酪博士是2019年成立的新兴品牌,2020年5月产品上市后的第二个完整财年,奶酪博士营收近10亿。从品牌爆款到“生存”,奶酪博士或许已经成为中小奶酪品牌的真实写照。
考虑到奶酪龙头企业Mioclanduo利润急剧下降的现象,这是否意味着奶酪市场需求与公司原有的发展道路不匹配?
国内一家奶酪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奶酪的营养价值正在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今年春节前奶酪礼盒的销售整体好于预期。
另一方面,奶酪行业内卷化的方向也在发生变化。正逐步从芝士棒时代的品牌和渠道竞争转向新品类、新产品,加大渗透、获得新增量的新方向。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市场上。与目前乳企密集布局低温加工奶酪产品不同,奶酪神家选择走常温原味奶酪路线,以解决低温奶酪的冷链制约,拓展消费场景。它还希望进一步实现其产品的功能化。如骨骼、新陈代谢等方向,与传统奶酪建立差异化竞争。
随着消费趋势的变化,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给被誉为“奶中黄金”的奶酪添加各种“果味”或精美包装等表面需求。
这种消费变化可能为一些奶酪种植者提供新的机会。例如,三元食品率先推出国产奶酪,百吉福首创奶酪棒。一些乳制品企业正在努力推动国内奶酪赛道的发展。与西方奶酪市场相比,多年来国内奶酪市场并未完全开放,这或多或少是由于国人对奶酪口味的接受程度等原因。
Miokelando的新产品也着眼于扩大消费群体和消费场景。到2023年底,Miokelando除了推出多款奶酪零食外,还转向含奶酪的预制食品品类,争夺早餐消费场景。最近推出的奶酪博士、和润乳业等新产品也瞄准了餐桌和餐饮奶酪的需求。
凯辉也在其官方微博公告中表示,中国正在经历从加工奶酪到原味奶酪、从零食定位到乳制品的发展阶段。如何通过创新创造出更适合中国人口味和饮食偏好的产品,成为突围的关键。
不过,在宋亮看来,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中仍然有食用植物蛋白的习惯。奶酪本身并不是刚性需求。目前,90后、2000后的消费者已经有消费奶酪的习惯。要实现突破,行业企业还需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