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良品铺子继续悄然加码儿童零食。其全资子公司宁波广源聚创投资有限公司新增对外投资,投资对象为当天新设立的武汉良品儿童食品有限公司。
这并不是良品铺子第一次尝试儿童零食。 2020年5月20日,良品铺子率先推出小食仙系列儿童零食,三只松鼠、百草味等紧随其后,推出儿童零食系列。此次,良品铺子再次加大了对儿童零食的关注力度。这是否意味着它在儿童零食赛道看到了更大的前景?
对此,资本市场对良品铺子态度微妙。
面对国庆假期红利,良品铺子股价接连送出两个涨停。明显的对比是高瓴资本第二次做出减持6%的决定。六个月前高瓴减持良品铺子一半股份后,此次减持是否意味着其对良品铺子的信心并未增强?
继续押注“小食仙”
在2021年中期财报中,良品铺子自豪地交出了小食鲜的成绩单。
截至今年6月30日,小食仙系列累计销售额突破4亿元,报告期内销售额达1.8亿。但从整体营收来看,小食线仅占4%的份额。
根据《2020年天猫零食市场分析报告》,2020年7月至12月天猫渠道儿童零食销量排行榜中,零食仙子排名落后于老对手三只松鼠的小鹿蓝系列,销量几乎位居第二。对方的。一半。但如果纵观所有渠道,小食鲜的销量在行业中是名列前茅的。
不过,与休闲零食相比,儿童零食的规模依然“小”。
随着宅经济盛行,零食已成为一个大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零食市场规模已接近8000亿元,预计2021年将扩大至万亿市场规模。
然而,这个万亿市场是分散的、分散的。排名前三的零食公司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的市场份额合计仅为20%。
零食市场广阔且杂乱,进入门槛低,导致新玩家不断加入战场。虽然三大零食巨头都有品牌作为护城河,但似乎还远远不够。
增速放缓的不仅仅是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和百草味也遇到了天花板问题。电商红利已见顶,获客成本不断增加。看来品牌故事并不好讲。
2012年,三只松鼠登陆淘宝。这个纯粹的线上零食品牌乘着电商东风迅速传遍全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成为行业龙头。 2019年率先登陆A股创业板。然而,随着电商红利被不断上涨的服务费、运输费吞噬,70%以上营收来自线上渠道的三只松鼠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虽然良品铺子没有遇到如此尴尬的情况,但天花板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作为一个线下起家的零食品牌,良品铺子拥有超过4000家实体店。从营收占比来看,线上线下占比相对均衡,但这也意味着线上电商红利已见顶,线下良品铺子需要考虑疫情影响。
目前,我国儿童零食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儿童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儿童零食将在休闲零食赛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当良品铺子开始发力儿童零食赛道时,线上红利消失,线下举步维艰。如果再重复普通零食加工的剧本,儿童零食这个“小”生意可能就无法接手零食生意了。大生意。
儿童零食加工隐忧
“店”是中国原始的商业形态,是让消费者感到亲切、自然、轻松的场所。
这句话写在良品铺子官网的品牌故事部分,表明良品铺子希望做“‘一个小地方,为所有人提供服务’的小商业模式”。事实上,良品铺子也确实“专注”在“店”上。
财报显示,良品铺子的商业模式是“从上游供应商采购产品,完成严格的产品质量检验,然后进行收货、仓储、发货等操作,最后通过完整的全渠道网络将产品销售给用户” ”。这意味着其产品基本来自OEM工厂。
贴牌模式虽然减轻了良品铺子的重量,但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
早在2017年,良品铺子就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处。 2021年3月,一位消费者在微博发帖称,从良品铺子购买的鸡肉肠已经变质。三个月后,良品铺子总裁杨银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零食产品质量问题分为系统性问题和偶发性问题。我不是很担心系统性的问题,但是公司也很担心零星的问题,也投入了很多。 “零星的问题很难避免。”
从运营模式来看,三大零食巨头的运营模式均为B2C模式。没有了工厂带来的重资产,巨头们似乎更加灵活,产品种类更加丰富。良品铺子拥有千余款全渠道商品,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的需求,可以轻松建立更完整的产品矩阵,增加竞争优势。
B2C模式带来的优势需要良品铺子付出相应的代价。丰富的产品需要更多的代工厂加入阵营,但这样一来,监管难度就会成倍增加。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良品铺子的投诉累计超过600起,其中80%与食品安全相关。
作为零食零售商,食品安全问题会对品牌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对于主打“高端”产品的良品铺子来说。食品安全的影响将更加严重。
当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良品铺子的故事怎么讲?
饮料行业也存在代工问题。比如,快速消费品新贵元气林业今年年初就被“针对”。其OEM工厂接到紧急停工电话。被“断绝门路”的元气林业急忙转身,开始自建工厂。
虽然零食行业还没有出现“断供”的问题,但另一个问题正在困扰着零食零售商,那就是代工厂商已经开始“抢占”市场。聪明的消费者已经在零食包装袋中找到了“替代品”。如果同一个厂家甚至同一条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如果换个品牌,价格就会成倍下降。
对比良品铺子的费用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品牌产品价格远高于贴牌产品的原因。 9.7亿的营销费用占营业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
对于良品铺子来说,大概只有广告和价格才符合其“高端”标签。
当代工厂的故事在儿童零食赛道上重演。良品铺子希望凭借零食仙子打破天花板的希望可能落空了。
还打“0”加边?
儿童零食的概念问世才一年多。 2020年5月17日,中国副食品流通协会正式提出儿童零食标准,其中良品铺子的帮助不容忽视。
三天后,良品铺子儿童零食小食仙系列正式上架。不到十天,三只松鼠和百草味也推出了类似的儿童零食系列。
在三个零食品牌的官方专卖店中可以看到,山楂条、紫菜夹心等产品都比较相似。产品缺乏差异化、容易被“复制”,不仅是普通零食遇到的问题,也是儿童零食无法避免的问题。中期财报中可以发现,良品铺子的研发费用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不足1%,这与营销费用形成鲜明对比。或许这也是良品铺子产品缺乏差异化的原因之一。
新战场中,虽然良品铺子等零食巨头已率先进入市场,但如果不能解决产品差异化问题,主战场可能会转向广告和营销。普通零食的竞争故事将会重演,代工厂也能找到新的商机,良品铺子门店的护城河或许只是薄薄的品牌效应。一旦品牌形象受损,产品的优势就会丧失,这让儿童零食的赛道多了几分不确定性。
与普通零食相比,儿童零食在营养和安全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良品铺子的零食神仙山楂条主打蔗糖。在其成分表中可以看到,除了山楂之外,这款产品只使用了低聚果糖、赤藓糖醇等原料,而普通山楂片产品中,除了山楂之外,还使用了白糖和一些食品添加剂。
每100克蔗糖儿童零食的价格几乎是同类普通零食的三倍。这个用价格换健康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饮料行业。宣传“0蔗糖”的元气森林最终公开道歉,因为没有解释“0糖”和“0蔗糖”的区别,导致误解。
除了山楂条,其他产品也存在类似问题。他们在宣传时,会有意识地将蔗糖和龋齿联系起来,给消费者一种“蔗糖”产品不会引起龋齿的错觉。其实,引起龋齿的直接原因并不是蔗糖,而是与口腔卫生有更密切的关系。这种靠边站的暗示性宣传,今后是否也会导致良品铺子公开道歉尴尬呢?
同时,由于合同加工模式,食品安全监管难度较大,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可能存在差异。此次投资的良品儿童食品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婴儿配方食品的生产,也可能会加强食品安全。考虑到这一点,未来我们将逐步建立自己的产品生产链。
2006年8月,武汉广场对面新开了一家小吃店。面积很小。创始人杨红春蹲在店门口,看着稀疏的顾客,一脸担忧。空荡荡的店铺与炎热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19年的冬天,我们还在武汉,这家小吃店的前门依然冷冷清清,但此时的良品铺子店已不再是13年前的样子了。疫情发生后,良品铺子在漩涡中心顽强地实现了收入增长,甚至成为首家在“云端”上市的零食公司。
依靠零食,良品铺子从一家靠亏本试吃吸引顾客的小店,成长为年营收上亿元的上市公司。但从近几年的营收增速来看,良品铺子无疑进入了增长瓶颈期。零食市场的扩张不会停止。儿童零食这一“小”生意,短时间内恐怕无法带动良品铺子的“相关业务”。回归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