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米娅App被关的消息,很多人都已经忘记这个平台了。
米娅成立11年前,最初是一家母婴用品淘宝店。当时估值近百亿,融资近20亿。被多方视为可以在垂直领域与天猫、京东或拼多多竞争的超级商店。购物应用程序。但现在,他们的赌注都输了,这只曾经的独角兽终于萎缩了,衰落了。
从融资舞台上的明星,到如今的困境,米娅到底遭遇了什么?铅笔路从多个角度发现,内部战略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迫使米娅告别了平静美好的时光,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踏上了前行之路。
关闭应用程序只是许多问题的症状之一。如今,我们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米亚斯”将何去何从?
01
百亿估值独角兽最终沦为“废弃”
“该说再见了。”
日前,米娅在官网宣布,决定于2022年9月10日停止米娅App服务。目前,米娅App已从苹果应用商店下架,安卓应用商店也显示无法下载和安装。
“米娅要崩溃了?”有人忍不住问道。
不过,米娅强调,只是关闭了APP,用户可以前往米娅微信Youlike小程序,小程序仍会正常运行。不过,这句话只是给宫雅挽回了一点面子而已。当一个电商平台决定关闭自己的App时,可想而知其运营状况和数据会有多不理想。
而且,米娅缺失的业务还包括门店。在放弃App之前,米娅还于2020年底密集关闭了自营线下店米娅乐园和收购的悠悠堂直营店。
十一年前,全职妈妈刘楠创办了一家名为“米娅宝贝”的淘宝店。两年卖出四冠,销量突破3000万。此后,宫宝宝脱离淘宝,建立了自己的官网,转型为进口母婴品牌限时特卖商城。不到一年的时间,用户数突破百万,总交易额突破亿元,并正式更名为“米娅”。
这就是蜜芽的由来。进入发展初期的米娅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累计获得近20亿元融资,红杉资本、真格、先锋等机构参与。然而,自2016年以来,米娅一直没有获得融资。
2018年7月,有消息称米亚将在香港上市,目标市值50亿美元。不过,米娅相关负责人出面辟谣。刘楠曾表示,“米娅愿意的话随时都可以上市,但我认为米娅可以提高内功,把销量做大,拥有更强大的产品供应链。”
但如今,不仅上市遥遥无期,各种现象也反映出:米娅这个曾经估值百亿的垂直电商独角兽,正在慢慢萎缩、没落,App的关停只是其中之一。症状。
米亚的一位前员工告诉铅笔,米亚注定会被“战略性抛弃”。如今,米娅在与天猫、京东等大平台的竞争中很难占据优势,应用关闭也将是时间问题。 “米亚现在已经没多少人了,很多人都已经‘毕业’了,与其继续花钱维护一个日常生活不多的应用程序,不如直接砍掉。”
他还表示,刘楠现在的精力根本没有集中在米娅身上。
三个月前,米娅创始人刘楠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去年她在董事会层面将米娅和米娅自有品牌“兔头妈妈精选”进行了拆分,成为两家完全独立的公司,米娅也一步步迈出了第一步。辞去CEO一职,并下放了米娅的经营权。她只担任董事长。
此外,两家公司的管理团队完全分开,不存在任何兼任的情况,“因为如果兼任的话,人的立场就会发生漂移”。刘楠表示,他现在很少涉足米娅的业务,只做财务决算层面的工作。但在兔头妈妈,她更多的时间花在业务一线,中后台的管理相对轻松。
资料显示,“兔头妈妈精选”作为米娅旗下专业母婴护理品牌,于2017年6月推出,采用ODM(原创设计制造商)模式。刘楠认为,这对她来说相当于“二次创业”。
从创始人本身的行为来看,米娅可能早就被视为“弃子”了。
02
“找不到增长点”
谁还在用蜜芽?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用蜜芽?
如果不是米娅App被关的消息,很多用户早就把它遗忘在记忆的角落里了。 “我上次使用米娅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一位用户评论道。
宫廷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应该是在2016年。
曾几何时,利润率、用户粘性、人口增长等是母婴电商的盈利立足点,也是资本看好的重点之一。但2016年之后,米娅没有新的故事可讲,资本市场也停止了注入血液。目前,投资机构很少投资垂直电商项目。
2016年底,有网友匿名表示,米娅资金非常紧张,再筹集不到钱就会出大事。在此内容下,部分米亚员工一致认为,公司资金链确实存在问题。之后,米娅尝试自行生成血液,但没有成功。
外部环境无疑发生了变化。母婴市场不再是蓝海。相反,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创业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尤其是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聚焦母婴市场后,留给米呀等垂直平台的市场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更重要的是,米娅的内心确实出现了问题。一位前米娅员工向铅笔路形容,“感觉公司整体方向太混乱,没有增长点。”
米娅曾经在线下打赌。 2016年2月,米娅战略投资家庭亲子娱乐产品悠游堂,启动线下生态布局。当时,其宣布未来一两年内将在全国开设200家米雅线下店。天堂。但从结果来看,米娅乐园已经处于破产状态,全国范围内还开着的门店已经所剩无几。
在造血过程中,米娅也深受传销质疑。 2017年9月,米娅推出MiYa plus会员服务,开启“拉人头”的社交电商之路。
会员信息和注册入口并不直接显示在其官网或APP上。成为会员,必须扫描介绍人二维码才能进入并购买399元商品。购买399元的商品需缴纳“入场费”。“采购人”获取奖励和佣金,而邀请人则可以根据被邀请人的销售利润获得“分级佣金”,这无疑与《禁止传销规定》中对传销行为的定义类似。
这一举动,让米娅的名声彻底跌落谷底。 “我们之前招了很多销售人员,主要是为了骚扰顾客和推广付费会员。当舆论出现时,我们转而推广免费会员。”上述员工表示。
除了社交电商,米娅还在2017年推出了严选模式兔头妈妈精选,这成为刘楠眼中的新突破点。
此外,2020年9月,刘楠正式加盟直播带货。一开始,结果还不错。数据显示,前四场直播,刘楠的总销售额达到了9000万。
然而,上述所有尝试都没有取得成果。
在衰落的过程中,米亚公司内部也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声音。员工们都缺乏安全感,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毕业”的人。
另一位员工抱怨说,公司管理混乱,政策日夜变化。 “某个项目的成本完成了,产品供应商完成了,整个东南亚市场布局完成了,但后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不要这样做。”
员工们对管理层也充满怨恨。 “有些高管什么都不懂,裙带关系,所以米娅一度被称为疗养院。”
内忧外患的困境让米娅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03
米娅没有新故事
遇到问题的并不是米娅一家。
有业内人士分析,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母婴垂直电商不得不通过扩张来寻求新的增长点,但母婴电商赛道的主流时期早已过去。在出现资金、运营等问题后,陷入困境只是时间问题。
换句话说,无论是母婴行业还是垂直电商都不好做,米娅目前的处境只是冰山一角。
最初,Miya只是一个“平台”。创始人和投资人都押注它会成为垂直领域下一个像天猫、京东、拼多多一样的超级购物应用。
显然,他们赌输了。业内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垂直电商经营困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垂直电商吸引流量的能力较弱,流量成本越来越贵。与全品类电商、视频电商相比,垂直电商吸引和留住消费者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垂直电商吸引和留住消费者的能力较弱。企业运营能力不足,大多数垂直电商供应链管理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对短视频、直播等新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弱。
赛道上选手的命运表明,母婴电商整体正在走下坡路。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13-2015年是母婴电商渗透率提升时期。这也是米娅飞速发展的时期。此后,母婴电商渗透率开始放缓。从2016年到2019年,渗透率的变化仅增加了2.8个百分点。
有从业者直接得出结论,随着互联网日益成熟,走垂直化就等于逆势而行,必然走向末路。
纵观垂直电商企业的发展历史,流量一直是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母婴电商更加垂直,流量相对封闭。需要更多的手段不断从外界寻求新的流量。但能够提供外力的独立平台相对有限。
对于流量不足的电商平台来说,帮助别人卖货、卖廉价商品、赚取微薄的佣金确实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因此,米娅将押宝社交电商和直播带货。
“米娅是做淘宝店起家的,做社交电商的速度不够快,流量也不够大,所以想通过做抖音来解决流量问题。抖音建立之后,我们会看到什么?适合抖音卖的,比如服装、童装等。”有从业者分析,米娅走的是京东的路,走上了自营之路。
刘楠曾表示,米娅未来的重点将放在品牌和供应链上,包括自有品牌、供应链定制热门产品以及品质与性能相结合的品牌服务。 2020年,前两者在米亚平台的销售比例已超过60%。未来应该走向更多的公共渠道。
在她看来,米娅的短板一直在流量,而其长处和长处一直在供应链。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打造平台和打造品牌是两个不同的逻辑。 “对于米娅来说,打造品牌是一种退却,但很难说这是不是一个好的退路。”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指出,打造产品意味着与工厂对接,跟进品控,与各个品牌竞争。比如在奶粉生产上,我们要和君乐宝、飞鹤等公司竞争。整个运营思路和服务模式都不一样。它要求企业改变组织架构、人才结构,做出重大变革。迄今为止,成功案例还很少。
从电商企业家到品牌企业家,这个角色的转变超出了刘楠的预期。 “我在母婴行业工作了10年,原本以为自己很了解这个行业,但真正开始打造品牌后,发现自己的立场和思考角度完全不一样。问题。”刘楠此前接受采访时说道。
然而,即使刘楠二次创业成功,“兔头妈妈”品牌做大做强,那和米娅有什么关系呢?米娅和翠电商依然没有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