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原奶价格持续低迷,成为乳制品行业关注的焦点。原奶价格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将持续下跌,2022年第四季度价格降幅将加大。乳制品企业也将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收奶用于喷粉。预计到2022年2023年上半年,在原奶价格下跌的一年里,国内乳企喷粉量已达25万吨至30万吨。
原奶价格下降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首先是需求。近两年,我国乳制品消费需求放缓,部分品类销量甚至出现下滑,比如酸奶、含乳饮料等。其次,供给侧,近两年国内奶牛养殖快速增长,原奶供给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牛奶产量3932万吨,同比增长6.8%;全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乳制品产量3117.7万吨,同比增长2.0%。三是进口对国产原奶存在挤出效应。 2022年,我国将进口各类乳制品共计327.19万吨,相当于原奶约1600万吨至1800万吨。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6月第一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原奶平均价格为3.8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3%,同比下降7.0%。市场普遍感受到的价格跌幅更为严重,部分地区市场收奶价跌至2元/公斤水平。原奶价格下降显然有利于乳制品生产成本下降。具体来说,对于拥有70%以上自有牧场的企业来说,生产成本的降低并不是十分明显。对于自建合作或股份合作牧场比例不超过50%、其他奶源来自市场奶源的企业来说,生产成本的降低更为明显,这也将为他们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样,原奶价格的下降也会对乳制品消费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2023年上半年,白奶消费保持良好增长,酸奶消费恢复,奶酪、儿童奶粉等也保持增长势头。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降低乳企成本、拉动消费的同时,原奶价格低迷与养殖成本高企的叠加,也会对养殖业及下游相关企业,以及占比较高的乳企造成影响。自有牧场。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目前供应量快速减少,预计中国原奶及原奶价格最晚在2024年下半年,或者最晚2025年初开始呈现恢复性增长,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将相应减弱。
具体建议
对于受原奶价格下跌影响较大的乳制品企业来说,应继续收奶、喷粉,同时通过产品促销增加销量。此外,乳制品企业还应加快从以牛奶为主的产业链逐步向全面健康发展的轨道转型。专业营养是塑造高端、高附加值的基本逻辑。乳制品企业必须在行业发展的低谷期加快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营养产品。品牌方面,降本增效是乳企发展的核心建议。适当减少对市场和品牌的投入,将这些成本转用于技术创新或对上游产业的补贴。
从整个行业来看,乳制品行业的良好发展还需要解决上游增长过快、下游消费不足、基础需求产品少、改善需求产品多等多重矛盾。对此,笔者建议,一是控制全国总量,继续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推进种养结合,实行以土地总量为基础的奶牛养殖配额制度。饲料、水和其他资源。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建立牛奶供需数量关系动态监测平台,建立供需预测预警系统。二是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水利建设,有条件的地方修建水库。三是加快转变生产组织模式,推进种养结合,发展大中型合作畜牧业。继续推进农改牧、粮改饲料。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快了养殖补贴转移支付,畜牧企业承担了部分损失。四是发展高附加值乳业,推动专业营养产业发展。五是大力推进学生奶计划,实现全国学生奶统一管理、统一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