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推出《互联网母婴行业网络关注度分析报告》,以2021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为分析期,分析了互联网母婴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现状。大数据传播视角下的幼稚产业对传播平台、用户画像、网络关注点等的深入分析,为行业品牌和消费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互联网母婴行业持续向好,交易和用户规模不断增长
近年来,在电商市场持续增长和网络零售发展的推动下,以及我国生育政策和居民消费模式变化的影响,我国母婴电商市场不断增长。发展迅速。但随着新生儿数量逐年减少,母婴电商行业发展速度也放缓。互联网经济学会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9年,我国母婴电商交易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逐年放缓。 2019年交易规模达9108亿元,同比增长18.7%。预计2020年交易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11月-12月中国母婴行业月度运营及年末库存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行业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从6200万增长至216个百万。用户数量预计为2.43亿。可见,母婴电商的用户渗透率正在稳步提升,行业发展仍呈现长期向好的趋势。
品牌营销助力行业信息增长,南方地区更关注行业动态
2020年Q1,互联网母婴相关信息量达403.7万条,信息走势波动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 3月,婴幼儿保健品牌雀氏在微博宣传新产品“果然裤”,并邀请清华大学工程系教授、企鹅医生专家参与拍摄。宣传视频中,还提供了春季如何照顾好宝宝的指导。该活动于3月9日开始,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导致相关信息量达到第一季度的峰值。
微博平台是互联网传播母婴相关信息的主要平台,占比42.21%,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分别占比22.84%和20.82%。母婴品牌、母婴相关KOL等在微博上开展的营销活动或转发活动受到了更多网友的关注,可能成为微博平台相关信息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
统计期内,非敏感信息占相关信息的96.08%,而敏感信息仅占3.92%,体现了互联网母婴行业的较高声誉。敏感信息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不合格、宣传方式违法、门店服务投诉等方面。
从互联网母婴行业关键词云中可以看出,“宝宝”、“儿童”、“女性”、“妈妈”等“母婴”群体被提及较多,与母婴相关的“话题” “育儿”引发热议; “京东”、“天猫”等成为热门母婴电商平台; “爱塔美”、“巧虎”、“金陵冠”等母婴“品牌”较为受欢迎;此外,“年货”、“女王节”等节日相关信息也被网友提及。
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区域分析可以看出,源自广东和北京的手机行业信息量较高,分别为115.6万条和105.2万条。将行业信息的地域分布与当地人口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北京占比高于其他地区5.53%。从侧面反映出,由于人口密度大、外出务工人员多,北京更加关注互联网母婴行业相关信息。此外,广东、上海等地的网民也越来越关注互联网母婴行业。总体来看,一线城市及南方地区网民对互联网母婴行业关注度较高,这可能与当地经济发展条件、人口基数、当地居民生育观念及相关政策有关。
京东热门母婴平台,90后女性成行业主要焦点
2021年一季度,京东母婴以互联网传播热度指数28.57成为最受关注的互联网母婴平台,淘宝母婴紧随其后,互联网传播热度指数为28.06。天猫母婴、当当母婴、国美母婴排名第三至第五。在网络关注度为0的互联网母婴平台中,综合母婴电商平台整体话语权较高。随着电子商务不断渗透到各种线下消费形态中,我国母婴电商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垂直化、综合化、社区化销售渠道的产业生态。相关母婴电商平台消费场景日趋丰富,越来越多的垂直平台向综合平台转型。
对比2020年Q4数据可以看出,母婴社区平台“宝宝树”一季度关注度大幅提升,环比增长408.98%。除了大量的活跃用户外,“奥运吴敏霞担任宝宝树主席”等话题进一步推动了平台相关信息的增长。互联网母婴平台关注度增幅为0%中,母婴电商平台占比达到60%,如母婴之家、贝贝网、咪呀宝宝等。市场上,互联网母婴平台日趋丰富,越来越多的新手父母加入,使得母婴知识、互动交流等版块的母婴社区平台更受欢迎。另一方面,除了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外,专注于母婴行业的电商平台也吸引了更多母婴相关群体的关注。
分析互联网母婴平台关注者用户画像显示,20-39岁的女性是关注互联网母婴产品的主力军。其中,20-29岁的90后群体占比49.40%,30-39岁的80后群体占比36.45%。可见,越来越多的90后进入育儿阶段。同时,受消费习惯、观念等因素影响,他们更加关注互联网母婴平台。
从网络母婴相关信息的发布规律来看,网络母婴相关信息的关注者在16:00-17:00、21-23:00的休闲时段较为活跃,集中在上下班期间和晚间休息期间。
对网络影响母婴相关决策的因素统计显示,品牌产品的安全性成为关注因素,网络传播热度指数为74.09。可以看到,随着近年来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一些劣质母婴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多的母婴追随者更加关注品牌产品本身,安全第一,优先考虑。该水平高于产地、价格和品牌知名度等因素。此外,由于消费者特别注重口碑,种草、亲测、科普等推荐方式受到了母婴追随者的青睐。直播行业的持续火爆,进一步助推了母婴KOL种草方式的火爆。关注一下,网络热度指数为68.27,权威推荐、业余推荐等方式也比较热门。
伊利成母婴品牌知名度,奶粉成热母婴产品
近年来,随着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母婴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品牌产品种类繁多、品类繁多。 2021年一季度,伊利成为热门母婴相关品牌,网络热度指数为6.71。乐高和飞鹤排名第二,网络传播热度指数分别为3.56和3.42。从母婴相关品牌热度为0可以看出,更多知名奶粉相关品牌正在受到更多关注。
对比2020年Q4数据可以看出,国产品牌“爱婴”2021年Q1关注度环比上升,占比48.90%,其次是好奇、爱乐维、可优比、东方爱婴、总体来看,2021年Q1,部分国产母婴相关品牌虽然关注度大幅提升,但知名度指数较低,而进口品牌好奇、爱他美无论是关注度还是关注度均表现不俗增加。
统计期内,奶粉、纸尿裤、洗衣护理等成为网络关注度最高的母婴产品或服务品类前三名,网络热度指数分别为72.45、62.45、53.15。从侧面说明,与育儿前期相关的产品更受消费者关注。
从母婴产品或服务品类与互联网母婴平台的相关性来看,立人服务、培训和服务与互联网母婴平台的相关性较高,在线传播热度指数分别为33.40和32.86。可见,消费者更加注重肖像、亲子照等美颜服务,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用特殊的方式记录孩子和自己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随着“新父母”数量的增加,孕产、分娩、陪伴、育儿等相关培训和服务受到更多关注。此外,食品、医疗保健品、产后恢复等护理产品或服务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
母婴奶粉品牌线上关注度统计显示,飞鹤成为2021年Q1线上关注度最高的品牌,线上传播热度指数为2.61。排名前五的还包括伊利、爱他美、美赞臣、君乐宝,网络热度指数分别为2.15、1.75、1.58、1.56。
对比2020年Q4数据可以看出,不少国产奶粉品牌的关注度提升较为明显。其中,施恩和明毅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占比分别为32.67%和32.47%。君乐宝和飞鹤关注度也实现了正增长。进口品牌中,除诺富创、多美滋外,其余品牌关注度均出现负增长。这说明国产奶粉品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母婴奶粉+互联网母婴平台”的线上关注度方面,京东母婴平台的母婴奶粉受到较多关注,网络传播热度指数为34.19,其次是京东母婴平台。淘宝母婴平台和当当母婴平台的热度指数分别为27.71和22.74。
统计期内,美国品牌好奇成为网络上最受欢迎的母婴纸尿裤品牌,网络热度指数为2.29。国产品牌好孩子和花王分别以1.56和0.89的网络热度指数排名第二和第三。母婴纸尿裤品牌线上关注度中,进口品牌占比60%。
对比2020年Q4数据可以看出,相比其他品类,大部分纸尿裤品牌的关注度提升较多,2021年Q1整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进口品牌瑞贝乐增幅较大,环比增幅达158.30%,国产品牌睡宝贝、巴布豆、菲比紧随其后。从纸尿裤品牌的综合互联网传播热度指数和关注度可以看出,国产纸尿裤品牌已经成功进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关注度逐渐提升。
对纸尿裤相关的各种“槽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红屁股现象、吸收效果差、侧漏是纸尿裤的主要缺点。网络普及指数分别为3.92、1.57和1.17。从热门纸尿裤相关热点可以看出,母婴消费者的热门话题更集中在纸尿裤的穿着舒适度上。
从“母婴纸尿裤+互联网母婴平台”线上关注度来看,京东母婴平台母婴纸尿裤人气较高,相关信息约6万条,其次是天猫母婴平台和淘宝母婴平台。平台相关信息量分别约为3.6万条和1.8万条。
在网络关注纸尿裤新消费热点方面,含有护肤成分的纸尿裤引发网友较为热议,相关信息约3.7万条。尿液快速渗透技术和连续表面干燥技术也受到关注,相关信息量分别为5726条和4627条。
近年来,中国母婴行业通过各类母婴电商平台以及直播等渠道实现了用户增长,从而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扩张。当国内母婴电商行业面临用户增长、消费升级等情况时,当前的行业需求和企业战略布局也可能发生变化。此外,随着国内出生人数持续呈现负增长,国内母婴行业在进入现有市场时也将面临挑战。如何在产品和服务层面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将成为母婴行业相关企业未来的需求。需要考虑的要点。
指标说明
行业信息数据来源:基于中国互联网大数据和新浪微博官方授权数据,7*24小时不间断采集新闻、报纸、政务、微博、公众号、博客、论坛、视频、网站、客户端之中互联网11大信息源,每天收集超过1.4亿+条数据。
互联网传播热度指数:是指在新闻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平台海量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提取指定事件、人物、品牌、地域等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比较将提取出来的信息经过标准化计算,就可以得到反映其在互联网上的关注度的指数。网络传播热度指数中的信息不区分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仅反映对指定事件、人物、品牌、地区等的网络关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