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酶又称-半乳糖苷酶,是人体内的一种消化酶,也是以母乳/奶粉为主要营养来源的幼儿的重要消化酶。乳糖酶的主要功能是分解乳糖,还可在体内通过转糖基作用生成寡糖。
人体内的乳糖只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分解为D-半乳糖和D-葡萄糖两种单糖后进入血液,并转运至各组织细胞参与糖酵解,为机体提供能量并发挥重要作用。生理功能。
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体内乳糖酶不足或乳糖酶活性不足,导致乳糖不能或来不及分解而直接到达大肠,从而导致身体不适,如腹痛、腹胀、腹泻等。医学上,这种现象称为乳糖不耐受。
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幼儿,需要严格遵守无乳糖喂养的原则。
而对于因疾病等原因导致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的儿童,是否也需要改用无乳糖乳制品呢?这样做需要暂时改变孩子的饮食。如果孩子不能接受,可能会进一步延缓孩子原有疾病的病程,导致短期内营养摄入不足。食品科学的发展为乳糖酶缺乏症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即补充乳糖酶,以弥补乳糖酶缺乏者内源性乳糖酶的缺乏。
乳糖酶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微生物发酵。目前,只有微生物来源的乳糖酶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目前,安全合法的乳糖酶微生物来源或供体包括脆弱克鲁维酵母、黑曲霉、米曲霉。曲霉菌、乳酸克鲁维酵母、毕赤酵母、地衣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等。
不同微生物来源的乳糖酶的性质差异很大。不同来源的乳糖酶分解乳糖的活性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根据乳糖酶分解乳糖的适宜pH值进行分类。在酸性条件下发挥较大活性的酶称为酸性乳糖酶,在中性pH值下发挥其活性的酶称为酸性乳糖酶。活性较高的一种称为中性乳糖酶。
人体胃环境的酸度(以下简称胃酸)是胃内食物和胃液混合物的酸度。影响其pH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健康状况、时间、饮食结构、胃液分泌等因素。研究表明,健康家庭成年人的胃酸pH值在24小时内可以从1.580.48变化到4.321.23。人与人之间以及不同时间点之间的pH值存在显着差异。另外,研究表明,正常儿童胃酸pH值在2.6-5.0之间变化,PCM儿童胃酸pH值在3.8-6.2之间变化。
因此,在胃酸环境中能保持活性、适合直接口服补充的乳糖酶应该是黑曲霉、米曲霉等发酵产生的酸性乳糖酶,而中性乳糖酶在胃酸环境中不能保持活性,但具有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主要用于无乳糖奶等乳制品的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