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牛奶产量3683万吨,较2020年增长7.1%,牛奶产量平稳增长,供应紧张状况逐步改善。
此外,数据还公布了其他畜产品产量:猪肉、牛肉、羊肉、家禽产量全年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猪肉、牛肉、羊肉和家禽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猪肉产量5296万吨,增长28.8%;牛肉产量698万吨,增长3.7%。 %;羊肉产量514万吨,增长4.4%;禽肉产量2380万吨,增长0.8%。禽蛋产量3409万吨,下降1.7%。 2021年末,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0.5%和4.0%。
近十年我国牛奶产量(单位:万吨)
全文如下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蔓延等多重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实体经济,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发展。改革开放创新深入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年计划”取得了良好开局。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分产业看,工业增加值8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0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09680亿元,增长8.2%。
01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产1336万吨,增长2.0%。其中,夏粮产量14596万吨,增长2.2%;早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秋季粮食产量50888万吨,增长1.9%。从品种看,水稻产量21284万吨,增长0.5%;小麦产量13695万吨,增长2.0%;玉米产量27255万吨,增长4.6%;大豆产量1640万吨,下降16.4%。全年猪牛羊肉禽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猪肉产量5296万吨,增长28.8%;牛肉产量698万吨,增长3.7%;羊肉产量514万吨,增长4.4%。禽肉产量2380万吨,增长0.8%。牛奶产量3683万吨,增长7.1%;禽蛋产量3409万吨,下降1.7%。 2021年末,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0.5%和4.0%。
02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分三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3%,制造业增长9.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4%。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和12.9%,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6和3.3个百分点。从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45.6%、44.9%、33.3%和22.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0%;股份制企业增长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9%;私营企业增长10.2%。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0.42%。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2021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75亿元,同比增长38.0%,两年平均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9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03
服务业持续复苏,现代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
全年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7.2%、14.5%和12.1%,保持恢复性增长。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0%。 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0%。 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0.8%。 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60.0%以上的高景气区间。
04
市场销售规模扩大,基本生活用品及升级产品销售快速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率为3.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1558亿元,增长12.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9265亿元,增长12.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393928亿元,增长11.8%;餐饮收入46895亿元,增长18.6%。基本生活消费增长态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饮料和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20.4%和10.8%。消费升级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和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9.8%和18.8%。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0.18%。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0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42亿元,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5%。
05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率为3.9%。分行业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4%,制造业投资增长1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9433万平方米,增长1.9%;商品房销售额181930亿元,增长4.8%。分产业看,工业投资增长9.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民间投资307659亿元,增长7.0%,占全部投资的56.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快于全部投资12.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和7.9%。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5.8%和21.1%;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分别增长60.3%和21.1%。 16.0%。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4.5%和11.7%。 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22%。
06
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48亿元,增长21.2%;进口173661亿元,增长21.5%。进出口基本平衡,实现贸易顺差43687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4.7%,占进出口总额的61.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6.7%,占进出口总额的48.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508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出口21777亿元,增长17.3%;进口15730亿元,增长16.0%。进出口基本平衡,实现贸易顺差6047亿元。
07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高位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9%。其中,城市价格上涨1.0%,农村价格上涨0.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3%,衣着价格上涨0.3%,居住价格上涨0.8%,生活必需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1%,教育文化价格娱乐业增长1.9%,医疗保健增长0.4%,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1.3%。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1%,鲜菜价格上涨5.6%,猪肉价格下降30.3%。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0.8%。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环比回落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1%。 12月份同比增长10.3%。增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1.0%。 12月份,同比增长14.2%,环比下降1.3%。
08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平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年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 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1%,外来户籍人口占4.9%。 16-24岁人口占14.3%,25-59岁人口占4.4%。 12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全国企业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47.8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2079万人,增长4.1%;农民工17172万人,增长1.3%。农民工月均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长8.8%。
09
居民收入增长基本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重缩小。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相符。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下降0.0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997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8%。按国民收入五分位数计算,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333元,中低收入组18446元,中等收入组29053元,中上收入组44949元,高收入群体为85836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万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6%,两年平均名义增长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12.6%,两年平均增幅4.0%。
10
人口总量增加,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和现役军人,不含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直辖市和直辖市)14.12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死亡人数1014万人,死亡率7.18。人口自然增长率0.34。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女性为100)。从年龄结构看,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2.5%; 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人,占全国人口的14.2%。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农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64.72%,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增长0.83个百分点。全国离散人口(即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六个月以上的人口)50429万人,比上年增加1153万人。上一年;其中流动人口384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467万人。增加885万人。
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平稳复苏,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等方面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面临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下阶段,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届十九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稳定宏观经济市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