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透露,英国快消品巨头利洁时将以2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美赞臣奶粉。利洁时旗下品牌包括滴露、杜蕾斯等品牌。
据消息人士透露,美赞臣正面临许多中国乳制品企业的竞争。伊利和新希望已提交初步收购要约,君乐宝的投资方红杉资本也提出了收购要约。除乳制品企业外,竞购者还包括贝恩资本、凯恩投资、KKR等多家私募股权机构。不过,上述公司均未对此发表评论。
值得注意的是,利洁时在2017年刚刚斥巨资收购美赞臣,并在短短四年内选择折价出售。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01
美赞臣再次被“抛弃”
事实上,此前曾有美赞臣“卖光”的传闻。今年4月,利洁时在2020年财报中宣布,将对大中华区的婴儿配方奶粉业务进行战略评估。日前,有消息传出,凯雷资本和伊利出现在意向买家名单中。
美赞臣成立于1905 年,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格伦维尤。是一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 2017年,杜蕾斯母公司利洁时以总价179亿美元、每股90美元收购美赞臣。这也是利洁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
事实上,在被利洁时收购之前,美赞臣营收停滞不前,净利润持续下滑。具体来说,在收购前的几年里,美赞臣的营收一直维持在50亿至60亿元人民币。 2015年,其净利润同比下降9%。 2016年净利润降幅进一步扩大至16.6%。
尽管业绩下滑,但由于专注于后者的中国市场,利洁时在2017年毅然选择重金收购美赞臣。
数据显示,美赞臣近三分之一的市场在中国,且集中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加之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利洁时更加看好美赞臣在中国的未来市场。
然而,当时美赞臣在中国市场的净利润已经开始下滑。数据显示,2016年,美赞臣亚洲净利润下降9%,主要是由于中国净利润下降5%。
但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利洁时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会议上,利洁时首席财务官表示,从长远来看,中国奶粉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并且由于2017年和2018年中国出生率下降,利洁时预计增长中国奶粉市场增速放缓。
也正是因为这种焦虑,促使利洁时“抛弃”了美赞臣。
利洁时在2020年财务报告中表示,大中华地区是利洁时的重要市场。由于价格影响,美赞臣第四季度销售额不及预期。未来,随着中国生育率放缓以及国内奶粉供应商竞争加剧,利洁时认为美赞臣短期增长机会可能会减少。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利洁时收购美赞臣,是为了发展其在中国母婴市场,特别是婴儿奶粉领域的实力。但2019年以来,美赞臣业绩大幅下滑,利洁时不再看好外资奶粉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于是趁机出售。
4月28日,利洁时在第一季度财报中再次强调,利洁时大中华区营收出现两位数下滑,将做出战略调整。
可见,利洁时出售美赞臣不仅是因为不再看好其在中国的发展,还因为国产奶粉的竞争正在加剧。
02
多方竞价背后
自母公司利洁时出售的消息传出后,知名婴幼儿奶粉品牌美赞臣正面临众多中国企业的竞争。
早在今年2月,当利洁时表示将重新评估美赞臣时,君乐宝就已经开始寻求收购美赞臣。
此外,除了伊利、君乐宝、新希望乳业外,飞鹤(06186.HK)也参与了美赞臣的竞购。不过,上述四家公司中,君乐宝目前出价最高,中标概率较大。
几家乳制品公司的积极立场背后似乎都有自己的议程。
浙商证券2020年11月发布的研报显示,伊利2020年上半年奶粉营收为37.35亿元(人民币,下同),2016-2018年全年营收分别为38.2亿、45亿和45 亿。 56.3亿元。
根据伊利2020年年报,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市场份额约为6%,与2019年基本持平。如果能够收购美赞臣,伊利奶粉业务预计将大幅提升,无论是在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此次收购美赞臣也符合君乐宝奶粉业务的发展目标。 2020年1月,君乐宝表示,未来五年将成为“全球婴幼儿奶粉品牌”。
2019年,君乐宝实现销售收入约163亿元,同比增长25%,奶粉产销量7500吨。 2020年,君乐宝曾表示,奶粉产销量将冲刺10万吨。
新希望乳业目前的奶粉业务远小于前两家。收购美赞臣可以直接扩大其奶粉业务规模。 2020年年报显示,新希望乳业的奶粉收入约为6964万元,仅占总收入的1.03%。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伊利和君乐宝都希望在高端奶粉领域扩张,收购美赞臣可以实现弯道超车。新希望乳业目前几乎没有奶粉业务。如果收购美赞臣,可以填补这一业务的空白。
在宋亮看来,从资本角度来看,对于伊利、飞鹤、新希望乳业等上市公司来说,如果竞购成功,将直接刺激股价。对于正在筹备IPO的君乐宝来说,收购美赞臣不仅能增加其营收规模,还能提升自身估值。
5月11日,竞购美赞臣的消息传出后,伊利股价上涨2.29%,飞鹤、新希望乳业分别上涨3.2%和1.49%。
03
国外奶粉巨头遭遇低谷
美珍“放弃”的背后,是近年来外资奶粉没落的缩影。
以奶粉行业前龙头惠氏为例。据了解,2015年惠氏在中国市场的业绩突破100亿元,惠氏一度成为众多奶粉品牌效仿的典范。虽然一度将中国奶粉市场带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如今的惠氏业绩却持续下滑,“不再像以前那样勇猛”。
不久前,惠氏母公司雀巢在2020财年业绩报告中表示,雀巢能奶粉的销售正增长被惠氏S-26和启福的负增长部分抵消。事实上,雀巢2019财年业绩报告已显示,惠氏旗舰产品S-26在中国的销量出现了“短期下滑”。
此外,达能、雅培等洋奶粉巨头2020年的业绩也不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2020年,达能实现营收236亿欧元,同比下降1.5%; 2020年第四季度,达能中国专业特殊营养业务(含婴儿配方奶粉)也出现同比下滑。雅培财报还显示,2020年其儿童保育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8%。
国外几大奶粉巨头也曾经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但现在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们在幕后经历了什么?
据了解,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大幅下降,洋奶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急剧上升。
尼尔森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婴幼儿奶粉销售额为385.18亿元,其中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合计占据近5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国产奶粉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尼尔森报告显示,2017年至2019年,国产奶粉市场份额分别为40.7%、43.7%、49%,逐年上升。
洋奶粉市场份额为何下降?
宋亮认为,首先,由于目前我国出生率下降,这一点在一二线城市的奶粉市场更为明显,而外资奶粉品牌主要在一二线销售奶粉——一线城市受影响更大;其次,由于国产奶粉公司正在加速进军一二线城市奶粉市场,目前已与多家渠道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外资奶粉巨头“失去”了一二线城市的优势市场,下沉三四线城市奶粉市场的过程并不顺利,市场份额自然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