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怎样的一年?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但“非凡”、“难忘”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关键词。
和各行各业一样,在不平凡的2020年,在COVID-19新常态下,消费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
当跨界、国潮已经成为“老字号”时,今年,盲盒继续稳居榜首,网红品牌不断破圈……“老现象”也有了新苗头。新消费、新趋势的兴起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未来的方向。
2020年这个“汹涌”“新潮”的一年,哪些消费现象能够跻身前0?今天我们就来说说2020年最热门或者最新颖的十大消费现象,排名不分先后。
1.盲盒继续保持在顶部
盲盒是一种时尚的玩偶,也是一种赚钱的工具。去年盲盒也上榜,但今年随着“盲盒股”泡泡玛特登陆港交所,市值飙升超千亿港元,直接将盲盒推上榜首2020年的位置。
炎热来了,风来了,每个人都想与风共舞。泡泡玛特的上市,让盲盒产业链陷入疯狂。中国内贸批发平台1688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半月,平台盲盒及衍生品交易额是11月同期的2.7倍。定制加工采购商数量同比增长300%。
天猫渠道数据显示,每年有近20万消费者花费2万元以上收集盲盒。其中,购买力较强的消费者甚至每年花费数百万购买盲盒,且以1995年以后出生的居多。
如今,不仅大量潮流娱乐公司、文化公司纷纷入局,快速布局盲盒业务,而且不少个人也看中了这块肥肉。
盲盒经济的火爆得益于新一代用户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文创IP产业链的日益成熟。不少盲盒经济下游玩家热衷于换娃。 “带娃约友”是一种走在潮流娱乐前沿的社交方式,也成为了年轻人的消费动力。
就像电影《阿甘正传》中的台词:“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当令人上瘾的盲盒第一次出现在Z世代的菜单上时,人们很难不去想它。
2、“一线”年轻人消费开始下沉
随着Z时代以95后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力量的崛起,整体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消费升级、消费下沉,成为一时热议的话题。
以往,我们在讨论消费升级的话题时,总是认为,随着一二线城市的发展日趋饱和,线上流量红利逐渐减少,三五线城市的消费者已经成为黄金品牌掘金。
但这种观点总是人为地将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与三五线城市的消费者区分开来。日前,一篇题为《北上广的年轻人,消费也“下沉”了》的文章刷屏了。文章以案例的形式列举了许多一线城市年轻人“下沉消费”的案例。
作为新一代“后浪潮”,他们有着清晰的消费理念。他们对本土品牌的接受度很高,对产品的需求个性化、多元化。他们的消费热情很高,疫情更是加剧了这种消费热情。他们倾向于理性消费。他们虽然追求个性、品质生活,但更注重消费“取悦自己”。
这篇充斥屏幕的文章只是告诉我们,消费下沉的含义并不明确。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也在用“下沉”的消费方式取悦自己;三五线城市的消费者也在用品质消费装点自己的生活。
“消费下沉”并不是什么新现象,但一二三五线圈消费者嵌入式消费的“上升”和“下沉”却是一种新的认识。
3、网红品牌不断突破圈层
如今,品牌突破圈子就像跨阶层一样困难。光靠努力还不够,还得踩风。
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红品牌无疑是顺势而为的。回顾2020年的网红品牌圈,破圈永远是关键词。
B站、日记、元气森林、喜茶、钟雪高、老乡记……成为最早冲出圈子的网红品牌。
当2020年最大的网红B站凭借年初的跨年晚会和年中的电影《后浪》引起巨大轰动时;这两天,又凭借“2020美丽之夜”晚会再次破圈。哔哩哔哩这个众多新一代“家居梦想家”的网站,无疑将成为2020年最受欢迎的品牌。
如今的B站不再专注于单一的二次元内容,而是聚焦于人群。罗翔、半佛仙等优质内容创作者以及更多用户涌入B站,赋予B站更多属性。
在大众消费品领域,许多标新立异的品牌不断涌现。钟薛高的跨界联名还在继续,已经推出的饺子品牌“李香锅”让产品开始进入更多领域;老乡鸡通过“味道发布会”等“本土事件营销”不断突破。
最著名的网红出圈案例就是日记。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新晋彩妆品牌,日记三年来迅速崛起,吸粉无数。 2020年10月19日,宣布周迅担任其全球代言人。
除了明星的流量之外,选择周迅更重要的是他的形象与品牌的契合度。激活代言人不仅是市场流量的争夺战,也是品牌开启新的破圈之旅的一种方式。
4、消费决定生产成为新趋势
今年以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消费场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指出,新消费更加以消费者为中心,注重掌握、理解和预测用户需求,然后系统地打造产品和场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真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让消费决定生产正在成为新趋势。企业何时推出什么新产品,不再仅仅由生产流程决定,而是通过大数据“读取”消费者需求。
作为电商界的一大“黑马”,反向定制被业界视为拼多多的一大机遇。早在2018年底,拼多多就启动了“新品牌计划”,计划支持1000家工厂进行品牌升级,利用C2M模式共同打造“爆款”产品。
2020年,淘宝特价版高调发布。淘宝特价版的官方名称是“专注全球C2M商品的购物APP”。有了C2M的参与,高调推出或许也是因为整个C2M的底气已经逐渐大起来,已经不允许阿里再保持沉默了。
拼多多的“品工厂”、阿里巴巴的“淘工厂”和“天天工厂”、京东的“精马得”、苏宁的“品工厂”,巨头们现在都ALLIN在这条赛道上。
5、直播带货走出“无脑热潮”
从2019年到2020年,直播一直走在前列。呆在直播间下单,成了疫情封城后的一场集体狂欢。顶级主播、企业家、明星的压力和焦虑在各个直播间得到释放。
当被誉为“行业灯塔”的罗永浩进入直播行业时,很多人开始意识到,直播依然是2020年的一大趋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9月,直播电商用户规模达3.09亿,占网络购物用户的41.3%。
毕马威与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迈向万亿市场的直播电商》报告》预计,2020年直播电商规模将突破万亿,甚至有望在2021年逼近2万亿。
但在直播发展过程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恶意诈骗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随着辛巴假燕窝事件被全网声讨以及罗永浩主动承认售假,公众开始反思带货“直播”。 “无脑的热情。
直播的野蛮增长,终于在2020年底迎来了“思考”的时刻。
老玩家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新玩家还在不断涌入。更多辛巴被曝光,更多罗永浩主动认错。这似乎是热门行业中的“微凉”,但最终却是迈向时代曙光的必要一步。
六、社区团购消费趋势上升
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社区团购。
互联网已进入下半场,流量枯竭。社区团购被认为是消费互联网领域的最后一块金块。这里必然会成为狼群包围的地方,新一轮的竞争开始了。
7月,美团宣布成立“优选业务部”; 8月,拼多多社区团购项目“多多买菜”上线; 10月,苏宁菜场社区团购平台在京上线……
现有市场中还有兴盛优选、食汇团、叮咚杂货、同程生活、每日生鲜等万亿生鲜市场,线下流量入口,日常高频应用。
社区团购的盛行给《人民日报》带来了麻烦。 “不要只担心几捆白菜或几公斤水果的流动,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和未来的无限可能,其实更令人兴奋。”人民日报的言论给社区团购泼了一盆冷水。甚至有传言说,80%的社区团购都会是骗局。
但这不是事实。表面上似乎是在泼冷水,实际上是对行业标准的期待。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使用社区团购或者互联网团购的群体越来越大,社区团购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消费场景。
巨头之间的社区团购大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7、虚拟偶像新风潮破圈,二次元持续火爆
盘点2020年娱乐圈的关键词,“虚拟偶像”是绕不开的存在。
从虚拟偶像鼻祖初音未来,到中国虚拟歌手洛天依、日本虚拟女主播绊爱,虚拟偶像市场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正逐渐成为娱乐行业的新趋势。
前段时间,乐华娱乐推出虚拟偶像女团A-SOUL,再次引发虚拟偶像话题的热议。
站在“新趋势”上,众多虚拟偶像产品得到广泛发展。爱奇艺推出的虚拟偶像选秀节目《跨次元新星》在爱奇艺平台独家播出,将跨次元文化带入大众视野。
作为国内虚拟偶像选秀节目,《跨次元新星》的出现是国内虚拟偶像的一次热门曝光,也是对虚拟偶像综艺节目的一次考验。虚拟明星诞生的背后,是基于虚拟偶像的商业进一步发展,以及现实边界的模糊。
B站与江苏卫视联合打造虚拟偶像养成节目《2050》,致力于打造顶尖虚拟偶像。
腾讯打造的“貂蝉”偶像项目在《王者荣耀》推出四位虚拟偶像;网易在《阴阳师》启动“平安京偶像计划”,为“大天狗”角色定制虚拟演唱会;巨人网络斥资1亿元进军虚拟偶像市场,推出虚拟主播MenheraCHan。
商业资本的增加为虚拟偶像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资本在玩游戏,一场虚拟造星运动悄然上演,不断突破圈层,带动整个二次元市场的持续热度。
8. 在线教育的疯狂
2020年受疫情影响,春节过后,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在线教育模式。 “不停课学习”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常见的生活场景。在线教育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标配”,走进了大家的视线。
iiMedia数据显示,中国K12在线教育市场渗透率已从2019年的15%提升至2020年的25.8%。在线教育渗透率飙升,涉足的在线教育企业就像高铁,一趟又一趟。打开加速模式。
在消费拉动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融资竞争”愈演愈烈。
回顾2020年的教育行业,有K12、素质教育、数学思维、少儿编程、汉语、少儿语言培训等多个赛道。今年,行业大规模融资不断刷新,新的独角兽不断涌现。
2020年3月,猿辅导完成高瓴资本领投的10亿美元G轮融资。 10月,猿辅导完成G1轮和G2轮总计22亿美元的融资,由腾讯和DST领投。猿辅导成为今年K12赛道融资最多的玩家。
随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升学和就业竞争持续加剧,满足用户碎片化学习需求的在线教育用户数量将持续增长。
不管谁是最后的赢家,在线教育的消费习惯已经培养起来。
9、“无糖崇拜”新风潮
2020年,消费者似乎掀起了一股“无糖崇拜”,无糖、低糖、低热量等概念掀起了饮料行业新风潮。
这背后是年轻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 “一定要好吃、健康、不胖”成为新的需求。同时,也吸引了一批饮料市场的老玩家入局。
无论是康师傅、农夫山泉、雀巢等饮料龙头企业,还是中沃、名仁、元气森林、彭得宝等“新玩家”,都在积极布局无糖赛道。
尤其是元气森林,2016年成立,2020年火爆,元气森林的增长速度是爆炸性的。围绕0糖、0脂肪、0热量保证健康属性,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牢牢引起了消费者的共鸣。
此外,奈雪的茶和喜茶都在配料栏中添加了“0卡路里糖(0卡路里、0脂肪)”选项,消费者只需要多付1元钱。
《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还提到,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近60%的消费者购买了无糖饮料,2019年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远超预期。高于整体饮料市场。增长率。
顺应大势,越来越多的品牌将加入这支“无糖、低热量”大军,健康饮品有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流地位。
10、电商消费扶贫名声大噪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疫情之下,电商消费扶贫成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重要方式,并演变为2020年重要的消费现象。
从淘宝单场直播卖12亿国货的“小朱佩琪”团,到央视男孩3小时直播卖5亿,再到山东22位书记、县长“直播”油桃、葫芦、面条和泡菜。英山茶、秭归脐橙、洪湖莲藕等农产品被湖北多个县市的书记、县长现场直播,纷纷为特色农产品“代言”。
一时间,县长直播、顶级直播加盟掀起电商消费扶贫热潮,切实拉动了当地农产品销量,展现了直播电商助农潜力。威力巨大。
比如,以“小朱佩琪”群体为代表的央视新闻,多次帮助湖北人民“带货”,效果良好。
网友调侃:“这是史上最给力的直播,鸭子们求淘宝直播别再为湖北减肥了!”有人笑着“指责”淘宝直播:“只是说说而已,我胖了3斤,却偷偷带领大家胖了10多斤!”
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等众多平台也参与其中,甚至“全民”电商平台也走到了尽头。 5月12日,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正式上线。
疫情虽然有催化作用,但电商扶贫直播火爆的背后,是传统电商向社交电商的转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正在从传统的货架式搜索、比价,转向熟人、意见领袖、职业经理人推荐的社交电商购买方式。
这显然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结论
这些典型消费现象的背后,预示着消费将日趋精细化、精细化、多元化。这背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消费现象,也可以看到很多品质生活的方式,体现了从品质消费向品味消费向品质消费的先进趋势。
从直播、网上订餐到送货上门、社区团购,成为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网络消费正在成为人们新的消费方式。围绕消费者、业态、品牌、营销领域进行创新,给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21年,消费者日趋复杂,消费内涵快速变化,复杂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值得品牌和企业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