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规模牧场乳腺炎防治”论坛在线成功举办,发布《我国规模牧场乳腺炎防治现状蓝皮书(2023年版)》(简称《蓝皮书》)称为“蓝皮书”)也已发布。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春敖、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韩波、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反刍动物业务负责人、《中国乳业》编辑部主任黄念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牛奶团队首席分析师朱文琪、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反刍业务高级技术专家苟文强等代表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分享相关报道和理念。
“蓝皮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发布,重点调查关于2022年我国规模化牧场乳腺炎发病及防治情况,2022年中国规模化奶牛乳房炎牛奶样本检测报告、国内奶牛乳腺炎相关文献等5大方面进行深度洞察检索与分析、国外奶牛乳房炎相关文献检索与分析、选择性干奶期处理的牧草应用及要点控制。受到了行业从业者尤其是兽医界的广泛关注。
1、工业研究+实验室检测,精准掌握奶牛实际健康状况
20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完成了从农户养殖到社区养殖,再到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的转变,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奶牛乳房炎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已成为我国规模奶牛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造成牛奶产量下降、牛奶质量下降、扑杀奶牛数量增加,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蓝皮书》《2022年中国规模牧场乳腺炎发病及防治现状》显示,五大类疾病中:乳腺疾病、四肢足部疾病、生殖疾病、消化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疾病中,乳腺炎仍然是最常见的疾病。对牧场回报影响最大的疾病。全国范围内,40.7%的调查牧场能将临床型乳腺炎月发病率控制在2%以内,28.6%的调查牧场能将潜伏性乳腺炎月发病率控制在2%以内,均高于十年前。调查结果取得了很大进展。这说明,虽然奶牛乳房炎一直是困扰牧场的最主要疾病,但随着牧场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发展,无论是饲养管理、奶房卫生和疾病控制,还是从业人员对乳房炎的研究人员认知、管理实践等能力不断增强,防治方案不断完善,牧场乳腺炎防治水平逐步提高。
同时,该部分还对乳腺炎对牧场的影响、临床乳腺炎和潜伏性乳腺炎的发病情况及特点、乳腺炎与高死亡率的相关性、牧场的防治措施和理念等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不同规模、不同产区的差异,为处理方案调整和生产管理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数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乳业》杂志历时一年收集的。以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327个规模奶牛场为基础,共涉及77.7万人。该数据是通过对奶牛进行广泛研究得出的,前十大乳品产区调查的奶牛占样本总数的73.0%,具有一定的数据代表性。
不同乳腺炎发病率的农场比例
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韩波教授表示,引起奶牛乳腺炎的因素很复杂,其中乳房病原微生物感染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乳腺炎治疗领域,病原菌诊断技术不断进步,“细菌治疗”乳腺炎方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牧场接受,可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细菌学治愈率。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从全国六大地区20个省(市、自治区)的86个大型牧场采集了1,082份牛奶样品,分离鉴定出类乳病原菌。并将结果编入《2022年中国规模奶牛乳房炎牛奶样品检测报告》《蓝皮书》部分。数据显示,调查奶牛乳腺炎奶样品中检出的病原菌首先是环境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环境链球菌,占66.53%。其次是感染性病原体,主要包括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占14.19%,其他分离菌占19.28%。
奶牛乳房中炎性乳样病原体的分离
2、文献检索+技术创新,广泛探索科研发展新趋势、新视角
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直在不断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蓝皮书》还以2020年至2022年相关中英文文献和中国专利为基础,检索了近千篇中英文文献,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奶牛乳腺炎领域的科研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奶牛乳腺炎领域的科研发展趋势。研究前沿和热点。
从国内奶牛乳腺炎科研趋势分析来看,宁夏大学在CNKI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文章数量最多,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专利权人获得专利数量最多。基于2021-2022年我国奶牛乳腺炎领域中文论文关键词,按照共现频率和强度进行研究热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国内的五个研究热点是奶牛乳腺炎病原菌、中草药和中动物。研究药物研发、奶牛乳腺炎的日常管理、临床乳腺炎与潜伏性乳腺炎的机制及防治差异、产奶量与奶牛乳腺炎的关系。
2021-2022年我国奶牛乳腺炎领域研究主题聚类
《蓝皮书》在分析国外奶牛乳房炎科研现状方面,提供了奶牛乳房炎检测方法以及抗生素治疗、选择性抗生素奶粉治疗、抗生素替代治疗等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摘录总结了乳腺炎治疗的最新理念,介绍了使用乳头密封剂预防奶牛乳腺炎的积极作用。对这些科研进展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经典文章观点的提炼,旨在帮助牧场了解国际上关于奶牛乳腺炎的最新科研进展和观点。
3、科研单位+科技企业,深入推进产业资源优势互补
《蓝皮书》的发布整合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的优势资源。
作为全球动物保健行业的推动者,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致力于为行业搭建良好的沟通、合作和信息共享平台,共同聚焦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推动形成新的行业共识,促进协作,助力中国奶牛养殖产业升级。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反刍业务负责人黄念表示:“勃林格殷格翰一直坚持把奶牛放在第一位,我们提供的乳品健康技术服务不仅满足牧场运营的标准化、可复制性要求,也顺应行业发展。未来,我们将提供更多的知识资源和技术支持,从生物安全、健康管理、数字工具等方面入手,引入全球创新乳制品、技术理念和服务,持续打造行业领先的综合解决方案用于产品和动物健康管理,从而为高品质牛奶的供应做出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乳业》杂志自创刊20多年来,一直服务于乳业全产业链。 2009年至2022年,开展了广泛的行业调查,不仅限于乳腺炎,还包括饲养管理、成本效益、智能设备、粪便处理、人员结构等,旨在全面、清晰地了解当前乳腺炎的现状。我国牧场的情况。养殖现状及经营压力。 《中国乳业》编辑部主任朱文琪也表示,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客观分析和科学研究,可以反映出近年来牧场面临的各种存在问题,如主要饲料原料供应紧张、饲料原料供应紧张等。针对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帮助牧场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饲养好奶牛,生产好牛奶。 《蓝皮书》的发布,是各方针对我国规模化养殖场乳腺炎特点推广先进防治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契机,助力提高牛群健康水平,促进畜牧业发展。奶牛场在技术升级和降本增效方面。这是又一个坚实的步骤;这也是各方加强优势互补,推动科技企业与科产联盟,坚持深耕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又一举措。将为我国乳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健康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