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后的条例重点是延长婚假、产假、哺乳假,并增加新的育儿假。
然而,引人关注的是安徽生育率的“断崖式下降”。 《意见稿》指出,全省出生人口连续四年下降。据安徽省人口数据库统计,2017年至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分别为98.4万人、86.5万人、76.6万人、64.5万人、53万人(预测),年增长率分别为-12.1%、-11.4 %、-15.8% 和-17.8%。
安徽生育率低下到底有多严重?
去年,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全省人口发展现状与挑战》报告(以下简称《挑战报告》)中,“三项”指标揭示了安徽人口变化的严重性。
报告显示,2019年安徽省出生人口76.3万人,比2018年减少1.8万人,为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出生率12.03,居全国第11位,中部地区第2位。年降幅为0.38个百分点,为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全省人口自然增长38万人,比2018年减少2.6万人,是1980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最低水平。
近日,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孙中峰提供了一组更为关键的数据:安徽省育龄妇女人数正在逐年下降。预计到2025年,安徽省育龄妇女人数将平均每年减少。与此同时,安徽省每年净流出人口总量约为900万,即有超过900万流动人口离开省内,不再在这里定居。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户籍仍在省内,但工作、生活、抚养子女等都在外地进行。
孙中峰认为,在妇女生育意愿下降、全省育龄妇女人口总量大幅减少、人口流出趋势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背景下,即使“三“一孩”政策实施,没有强有力的生育支持随着该政策的出台,低生育率问题将长期存在。